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湖北省"金土地"工程土壤及农作物数据,根据区域地貌特征划分为鄂西山区、鄂北岗地和沿江平原,研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硒含量与其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区域的土壤硒背景值为:鄂西山区0.88 mg/kg,鄂北岗地0.33 mg/kg,沿江平原0.34 mg/kg。鄂西山区农作物的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相关性最好,鄂北岗地次之,沿江平原相关性最弱甚至不相关。[结论]鄂西地区富硒土壤最多,最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沿江平原富硒土壤广泛分布,在适宜条件下也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主要作物秸秆的种类、分布及处理方式。结果表明,水稻、油菜、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是湖北省最主要的秸秆资源,累计占全省总量的94%。2014年湖北省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荆门市、孝感市和黄冈市6个地区,累计占全省总量的72%。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平均为32%,但不同作物之间差异显著,以水稻和小麦秸秆还田比例最高,分别达54%和43%;而焚烧和丢弃的比例仍然较高。同时,当前农业生产仍以小农经营和普遍施用化肥为主。因此,秸秆直接还田仍有较大的潜力,也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紫阳县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紫阳县3个乡镇生长的农作物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阳县的双安镇、高桥镇和蒿坪镇的农作物均含有天然硒元素,分别为0.37mg/kg、0.23mg/kg和0.21mg/kg,平均硒含量双安镇高桥镇蒿坪镇。农作物产品中以玉米的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61mg/kg,其次为萝卜和水稻,分别为0.35mg/kg和0.32mg/kg;双安镇的双河口村、蒿坪镇的黄金树村和高桥镇的何家堡村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51mg/kg、0.62mg/kg和0.83mg/kg。检测的以上农作物产品97%达陕西省的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DB61/T 556—2012)。 相似文献
6.
7.
<正>近日,湖北省公布2009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如下。水稻:早稻主导鄂早18、两优287;中稻主导扬两优6号、Q优6号、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号、D优202、珞优8号、培两优3076;晚稻主导中9优288、金优38、鄂晚17、鄂 相似文献
8.
9.
10.
硒镉高背景区茶叶中硒和砷、汞、镉的积累与浸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阐明地质高背景区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其在农作物中的积累和潜在健康风险,探讨了硒镉高背景区茶叶中硒、砷、汞、镉4种微量元素的积累特征,分析了采集时间、叶片成熟度、炒制温度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硒的最大浸出量为参考,研究了富硒茶最佳的冲泡条件,并对4种微量元素的浸出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茶园土壤均达到高硒水平,其中46.67%的土壤硒过量。镉的含量远超土壤风险筛选值,且57.31%为可交换态。所有茶叶均达到富硒茶标准,而砷、汞、镉未出现超标。土壤硒对茶叶中重金属的积累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反而会促进汞的积累。高温炒制导致茶叶中63.51%的硒损失,而采集时间和叶片成熟度对茶叶中砷、汞、镉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硒的浸出主要受冲泡温度和次数影响,最高仅有26.06%的硒能进入茶汤;砷主要受冲泡次数和时间影响,而汞主要受冲泡温度影响。茶汤中硒、砷、汞、镉的浸出量很低,目标危害系数远小于1,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地质高背景区微量元素在茶叶中的积累特征及相关的健康风险与人为污染区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天然高硒种植区不同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研究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①天然高硒种植区,主要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平均含量均较高(粮食与蔬菜作物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8688 mg·kg-1、6.7564 mg·kg-1;相应的根系土壤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7847 mg·kg-1、2.6590mg·kg-1),但分布极不均匀;②每种作物对硒的累积结果均达到富硒、甚至更高水平;③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不同。粮食作物中,以绿豆硒含量最高,富集能力最强;蔬菜作物中,富硒能力最强的为白萝卜,大葱、黄瓜、辣椒、大白菜等富集能力也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2.
13.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田外来入侵杂草发生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田外来入侵杂草的发生危害状况,于2007年采用七级目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01个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田样点中,外来入侵杂草共有23种,隶属于菊科(8种)、禾本科(2种)、苋科(2种)、大戟科(2种)、茄科(1种)、商陆科(1种)、豆科(1种)、伞形科(1种)、十字花科(1种)、牻牛儿苗科(1种)、锦葵科(1种)、车前科(1种)和玄参科(1种)。小麦田有外来入侵杂草11种,占麦田杂草种类数的23.40%,其中野燕麦(Avena fatua)、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野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gracili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等4种发生危害较大。油菜田有外来入侵杂草15种,占油菜田杂草种类数的14.02%,其中野燕麦、波斯婆婆纳的发生频率高于50%、综合草害指数高于10,是11种恶性杂草中排在前两位的种类。水稻田外来入侵杂草只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一种,其发生频度为61.60%,已成为稻田的一种主要杂草。棉田有外来入侵杂草15种,占棉田杂草种类数的17.24%,其中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等3种发生危害较大。该研究对明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田外来入侵杂草的种类、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为湖北省外来入侵杂草发生危害情况的后续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硒镉高背景区水稻的降镉增硒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进行效果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不同部位镉硒吸收转运、土壤pH、有效态镉含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钙镁磷肥外,其余处理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增产范围在11.95%~25.98%。不同调理剂均较对照降低籽粒中镉含量以及提升硒含量,各处理下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除石灰处理外其余各调理剂处理籽粒镉含量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以下,其中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籽粒降镉增硒效果最好。相较对照,施用不同调理剂土壤pH值增加0.10~0.61个单位,从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使土壤镉向残渣态转化。其中森美思处理下土壤镉的弱酸提取态降幅最大,达到17.59%;生物有机肥处理下土壤镉的可还原态降幅最大,为40.13%。钙镁磷肥+硫酸钾、森美思和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分别为3.39、3.31和3.18。综合来看,在硒镉高背景土壤中安全生产富硒水稻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镉有效性,抑制水稻中镉的迁移转运并促进籽粒对硒的富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主要农作物对镉的富集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杭州市域同时采集了203对不同种类的粮食、果蔬等农作物可食部位及对应耕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镉含量,计算农作物可食部位的镉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农产品中镉的富集系数有很大变化,粮食作物中镉的平均富集系数略低于蔬菜。蔬菜中镉的富集系数以瓜类蔬菜和豆类蔬菜较低,叶菜和根茎蔬菜较高。粮食作物中镉的富集系数以玉米最低,稻米最高。花生对土壤镉的富集较为明显,水果对镉的富集系数最低。植物对镉的富集系数随土壤pH值下降而增加,随黏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据此认为,降低土壤酸度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农产品中镉的积累。在生产中可根据农作物富集系数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以达到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塔吉克斯坦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探明塔吉克斯坦主要作物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中塔未来农业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等数学模型分别对塔国棉花、冬小麦两大主要农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力以及开发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塔吉克斯坦冬小麦、棉花的光合生产潜力分别在14 43019 240 kg/hm2和31 12019 240 kg/hm2和31 12038 900 kg/hm2,光温生产力分别在7 93838 900 kg/hm2,光温生产力分别在7 93810 584 kg/hm2和8 81310 584 kg/hm2和8 81311 016 kg/hm2。塔国冬小麦和棉花的光温生产潜力都很高,但实际开发度却很低,分别只有光温生产潜力的23%11 016 kg/hm2。塔国冬小麦和棉花的光温生产潜力都很高,但实际开发度却很低,分别只有光温生产潜力的23%30%和15%30%和15%18%。农田投入较低、灌溉设施差、农田管理粗放严重限制了塔吉克斯坦小麦、棉花生产潜力的发挥。【结论】塔吉克斯坦小麦、棉花增产潜力的空间很大,借鉴新疆农作物高产生产经验,提高农田管理技术水平,塔吉克斯坦小麦、棉花的生产力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2、Al2O3、TFe2O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安康富硒土壤中不同农作物富硒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G-AFS测定了陕西省紫阳县双安镇富硒地区一系列农作物及对应土壤样品中的硒含量,并通过作物可食部位分类比较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富集能力,筛选出硒富集能力相对较强的农作物。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的硒累积量具有很大差异,绿豆、辣椒、白萝卜的硒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作物。不同类型农作物对土壤中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大小顺序:根茎类叶菜类果实类种子类。同一类型中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硒累积量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形态纳米硒对绿茶富硒效果,以及镉铅累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施方式,纳米硒尤其是化学纳米硒能够以较低的投入实现富硒茶生产,但对镉铅的累积效应同步增强,其内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各种纳米硒试验中,离心处理后的生物纳米硒(BioSeNPs)能够实现绿茶硒富集同时抑制茶叶对镉铅等重金属的吸收,具有产业化发展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