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多酚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屠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茶多酚对内鸭生产性能和屠体性状的影响,选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16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时照组(A组),日粮中不加茶多酚,试验组B、C、D组,日粮中添加茶多酚的比例分别为0.25%、0.50%和1.00%,进行时比试验.试验期为49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可提高...  相似文献   

2.
肉鸡血浆生长激素含量与屠体性状的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京海黄鸡GH基因与生长、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GH基因的5个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H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GH基因外显子4上发现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基因型.统计结果显示,公鸡的活重、脾重、肝重、头重、脚重、腺胃重、肌胃重、腿肌重和半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呈现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最高.母鸡的脾重、肝重、脚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将该突变位点作为京海黄鸡进行生长、屠体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对肉鸭生产性能与屠体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共轭亚油酸来探讨其对肉鸭的生产性能和屠体性状的影响.选用7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天府肉鸭84只(公母各半)(P>0.05),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21只鸭,试验期35 d.共轭亚油酸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0%、1%、2%和3.5%.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肉鸭的生长期内,适量添加共轭亚油酸能提高肉鸭的平均重和饲料转化率.在共轭亚油酸添加水平达2%时,促进了肉鸭生长,而3.5%水平时,却抑制了肉鸭的增重.②共轭亚油酸具有一定的营养重分配作用,提高了肉鸭的胸肌率、腿肌率,降低了腹脂率.在胸肌率方面,Ⅱ组、Ⅲ组、Ⅳ组比Ⅰ组(对照组)提高了0.5%(P>0.05)、1.79%(P<0.05)、2.5%(P<0.01);在腿肌率方面,Ⅱ组、Ⅲ组、Ⅳ组比Ⅰ组提高了1.1%(P>0.05)、1.7%(P<0.05)、2.7%(P<0.05); 在腹脂率方面,Ⅱ组、Ⅲ组、Ⅳ组比Ⅰ组降低了8.9%(P>0.05)、15.7%(P<0.05)、18.6%(P<0.05).  相似文献   

5.
刘光芒  吴德  何祖锋 《饲料工业》2005,26(15):26-28
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共轭亚油酸来探讨它对肉鸭的生产性能和屠体性状的影响。选用7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天府肉鸭84只(公母各半)(P>0.05),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21只鸭,试验期35d。共轭亚油酸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1%,2%,3.5%。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肉鸭的生长期内,适量添加共轭亚油酸能够提高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在共轭亚油酸添加水平达2%时,促进了肉鸭生长,而添加3.5%水平时,却抑制了肉鸭的增重。②共轭亚油酸具有一定的营养重分配作用,提高了肉鸭的胸肌率、腿肌率;降低了腹脂率。在胸肌率方面,Ⅱ组、Ⅲ组、Ⅳ组比Ⅰ组(对照组)提高了0.5%(P>0.05),1.79%(P<0.05),2.5%(P<0.01);在腿肌率方面,Ⅱ组、Ⅲ组、Ⅳ组比Ⅰ组提高了1.1%(P>0.05),1.7%(P<0.05),2.7%(P<0.05);在腹脂率方面,Ⅱ组、Ⅲ组、Ⅳ组比Ⅰ组降低了8.9%(P>0.05),15.7%(P<0.05),18.6%(P<0.05)。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四川白鹅(n=24)和朗德鹅(n=33)MTTP基因的第8、18和21外显子的多态性,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将发现的多态性与鹅肝脂质指标和屠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MTTP基因多态性与鹅肝脂质指标和屠体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鹅MTTP基因第21外显子130 bp处存在G→A突变,该突变位点在朗德鹅群体中表现出AA和BB 2种基因型,AA基因型鹅的肝脂质指标和屠体性状与BB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在四川白鹅群体中仅存在BB基因型,鹅MTTP基因的该突变位点对鹅肝脂质指标和屠体性状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12个全同胞家系共224只G2代北京鸭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DNA序列测定和PCR-RFLP方法检测G1和G2代个体基因型。结果在北京鸭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中共发现4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外显子3中1处SNP(92bp)可导致氨基酸的改变(Gly→Ser),G2代中该SNP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频率分别为0.103、0.629和0.268,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0.417,B基因频率为0.583。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胫围和颈长显著高于AB基因型;BB基因型个体胫蹼重、肌胃重和翅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个体头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综上所述,FABP2基因外显子3中(92bp)的SNP与北京鸭的部分体尺和屠体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北京鸭体尺和屠体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北京油鸡体脂分布及沉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北京油鸡为素材,对不同生长阶段体脂分布和沉积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家禽生产和脂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试验选用1日龄北京油鸡(公雏)130只,基础饲粮饲养,试验期24周。结果显示:1)脂肪在肌肉、腹部、皮下的沉积量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2)8周前,脂肪在肌肉中的沉积率显著下降(P<0.05),8~14周显著上升(P<0.05)。3)脂肪在皮下、肌肉、血液中的沉积比在腹部沉积得早,但在腹部沉积得快,沉积量大。4)出雏时,脂肪在血液和肌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出雏后(P<0.05)。5)活体重、肝脏重与腹脂重在各部位沉积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北京油鸡体内脂肪沉积在血液、肌肉和皮下的沉积早于腹部,体成熟后脂肪沉积量和沉积率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法检测了96只荆江麻鸭A-FABP基因内含子2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本试验群体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中AA、BB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0.2083,A、B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5000,群体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荆江麻鸭A-FABP基因内含子2多态位点AA基因型个体活重、腿肌率和瘦肉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皮脂率显著低于BB基因型(P0.05)。初步推断,A-FABP基因可作为影响荆江麻鸭皮脂性状的候选基因(标记),其中基因型AA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鸡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对鸡屠体性状的影响,以优质鸡S3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及测序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MSTN基因存在G195C和A234G 2个突变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公鸡群体在G195C位点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各群体在G195C和A234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显示,MSTN基因A234G位点处GG基因型S3系优质公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而AA型与GG型和AG型在这两项上差异不显著(P>0.05);G195C位点CC基因型S3系优质母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GC型与GG型和CC型均不显著(P>0.05).因此,MSTN可能是影响鸡骨骼肌生长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能够作为候选基因用于地方鸡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旨在比较不同方法对遗传参数估计的差异,为未来北京油鸡胴体和肉质性状选育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传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和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GBLUP)两种方法对北京油鸡的胴体和肉质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从系谱较为完整的北京油鸡群体中,选择100日龄体重相近的公鸡615只,测定其100日龄体重(BW)、屠宰率(EP)、胸肌率(BMP)、腿肌率(LMP)、腹脂率(AFP)、嫩度(T,以剪切力值表示)和肌内脂肪(IMF)等性状,并用SNP芯片(Illumina,60K)进行个体基因分型。结果表明,除IMF和剪切力(SF)遗传力基于两种方法的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外,其余性状利用两种方法得到的遗传力估值差异较小;除嫩度外,GBLUP方法估计的遗传力均低于BLUP方法。所有胴体相关性状中,除屠宰率遗传力为低遗传力外,其余性状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嫩度呈现低遗传力,而IMF基于BLUP法和GBLUP法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中等(h2 =0.256)和低遗传力(h2 =0.107)。基于BLUP方法,IMF与BW、BMP和SF 3个性状间均呈高度遗传负相关(-0.572、-0.420、-0.682),与EP的遗传相关为中度负相关(-0.234),与AFP的遗传相关为中度正相关(0.420);基于GBLUP方法,IMF与BW、BMP和SF 3个性状间均呈高度遗传负相关(-0.808、-0.725、-0.784),与EP的遗传相关为高度负相关(-0.626),与AFP的遗传相关为低度正相关(0.097)。综上,对于某些性状,基于传统的BLUP方法与新的GBLUP方法得到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育种工作中,为提高育种效率,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以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鸡胚,收取鸡胚液为抗原研制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并对制苗抗原以及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剂量和保护期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28日龄鸡的最佳免疫剂量为0.5 mL/只,抗体临界保护值为5log2,免疫后6周HI效价达到高峰值9.4log2,以后逐渐下降,第20周抗体仍能维持较高水平。此外,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同一亚型之间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而亚型间缺乏坚强的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低聚壳聚糖、酸化剂单独使用及与复合酶组合使用对1~6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组: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25 mg/kg金霉素+200 mg/kg恩拉霉素)、益生菌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00 mg/kg乳酸杆菌+1 000 mg/kg活性酵母)、益生菌2组(200 mg/kg混合菌产品)、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酸化剂组(2 000 mg/kg苯甲酸+2 000 mg/kg柠檬酸)、无抗组合1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500 mg/kg复合酶)、无抗组合2组(益生菌1组+无抗组合1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6 d。结果显示,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1、2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无抗组合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益生菌1组和无抗组合2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无抗组合1组血浆IgG含量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酸化剂组外,其他各组血浆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2~42日龄,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抗生素组,且低聚壳聚糖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不同无抗组合对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6日龄,不同无抗组合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血浆IgM含量均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腹脂率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酸化剂组腹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抗生素组(P>0.05),低聚壳聚糖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综合本试验3个阶段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推荐1~66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基础无抗日粮中同时添加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和500 mg/kg复合酶代替抗生素来提高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MDCK纯悬浮细胞制备的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使用10日龄SPF鸡胚和MDCK纯悬浮细胞分别接种H9亚型禽流感 BX13株病毒,收获抗原液,制备2种单价油佐剂灭活疫苗,按照不同免疫剂量对21日龄SPF鸡进行免疫接种,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的血清HI抗体,免疫后21 d翅静脉攻毒,测定疫苗的保护率。结果表明:2种疫苗分别以0.3、0.2、0.1、0.02 mL/只的剂量接种21日龄SPF鸡后,7 d HI抗体均为0log2,免后14 d、21 d时2种疫苗相同免疫剂量组间HI抗体无明显规律性差异。免疫后21 d,2种疫苗0.1mL/只~0.3mL/只的免疫剂量,各组间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1∶128以上。攻毒试验表明,鸡胚源疫苗0.1 mL/只、MDCK细胞源疫苗0.2mL/只的免疫剂量可以达到10/10保护。本研究为使用MDCK纯悬浮细胞制备的H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深化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规模养鸡场接种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型种鸡场的禽流感抗体水平较高,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7.4,免疫保护率平均达93.3%。农村小型肉鸡场的禽流感抗体水平较低,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3.5,免疫保护率平均达37.2%。农村散养鸡群的禽流感抗体水平最低,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1.8,免疫保护率平均达26.1%。同时,对不同免疫状况下,鸡群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免疫抗体的消长动态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北京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免疫机能和血清激素的影响。选取320只1日龄健康的北京鸭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实测值分别为0.65%(对照)、0.69%、0.81%、0.88%和0.98%,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照组雏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胸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雏鸭胸肌率显著低于0.69%、0.81%、0.88%水平组(P0.05)。3)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法氏囊重和胸腺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照组雏鸭法氏囊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雏鸭胸腺重显著低于0.81%、0.88%水平组(P0.05)。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雏鸭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81%水平组的血清T3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98%水平组(P0.05)。5)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与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胸肌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并当三者达到最高值时北京雏鸭的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60%、0.852%和0.837%。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可提高雏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种鸽感染毛滴虫对乳鸽的危害,为鸽场毛滴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择18对未感染和18对感染毛滴虫的种鸽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期28 d,统计乳鸽的死亡率、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乳鸽的口腔毛滴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虫株数量随乳鸽日龄增长而增长;试验组乳鸽死亡率为26.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鸽1~7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出栏重和胴体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毛滴虫可造成口腔黏膜、胸腺、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液中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抗原CD8(s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综上,种鸽感染毛滴虫后可通过哺喂鸽乳的过程导致乳鸽感染,引起乳鸽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将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SY株)二联灭活疫苗与市售同类对照苗分不同剂量皮下注射接种30日龄SPF鸡,免疫后定期采血,分离血清,通过检测血清中ND和AI的HI抗体水平比较各组鸡抗体产生期、抗体高峰及免疫持续期,并进行不同血凝抗原检测HI抗体结果的对比。试验鸡血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免疫鸡抗体产生期为免后2周内,免后8周和5周ND和AI的HI抗体滴度分别达到峰值,抗体至少可持续28周以上,两种灭活苗之间免疫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9.
肉鹅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H 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H 5N 1,R e1株)对马岗鹅作首免日龄、免疫次数与免疫剂量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雏鹅在7、14或21日龄作1次免疫均产生免疫应答,其中14与21日龄免疫组免疫后第5周抗体水平均达4 log2以上,抗体动态变化均值与峰值均高于7日龄免疫组2~3个滴度。用0.5、1和2 m l/只3个剂量对14日龄雏鹅的免疫试验中,0.5m l组抗体水平上升过程缓慢,免疫后4周抗体水平才达4 log2以上,1与2 m l组在免疫1周后上升速度较快,免疫后2周即达4 log2以上,抗体水平相近,但2 m l免疫组免疫后5~7周抗体水平均低于1 m l免疫组。说明接种剂量为1或2 m lH 5N 1油苗比接种0.5 m l的免疫效果好,尤以1 m l免疫剂量效果最好。雏鹅在7、14日龄或14、21日龄作2次免疫和7、14、21日龄作3次免疫,首免后抗体上升速度快,各检测点抗体水平均值相近,均在首免后3周达到4 log2以上,4~5周达6 log2以上,4~7周的抗体水平均高于14日龄1次免疫组,且提前2周达到4 log2以上,说明2次、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1次免疫组,而2次与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在肉鹅生产的禽流感免疫中,选择以14日龄首免0.5 m l/只,21日龄2免接种1 m l/只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SY株)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式单剂量、单剂量重复、超剂量分别接种28日龄SPF鸡和6月龄产蛋鸡进行安全性试验.同时,将不同剂量疫苗分别接种30日龄SPF鸡,接种后定期采血,分离血清测定HI抗体水平,并于免疫后1、2周从每组试验鸡中抽取10只攻击AIV SY株病毒.结果显示,疫苗以不同剂量接种试验鸡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试验鸡在免疫后2周即可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其中ND HI抗体几何平均值不低于1∶128,AI HI抗体几何平均值不低于1∶74,攻击AIV SY株病毒后病毒分离率为0,在免疫后20周其HI抗体仍在保护水平以上.表明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SY株)二联灭活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