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集萃     
畜牧业的四大产业带 (一)生猪产业带 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200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地区占21.6%,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潜力大,正成为养猪新区。(二)肉牛肉羊产业带 肉牛产业带主要是以黄海平原、淮海平原为中心。肉羊产业带主要在新疆和内蒙古,占全国羊肉产量的25%,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和安徽5省羊肉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5%。(三)奶  相似文献   

2.
1中国肉牛业的一些特征1.1肉牛数量持续增长1980 ̄2000年,我国肉牛的存栏量由7167.6万头增加到12866.3万头,年均增长率为3.1%。肉牛的出栏数量从332.2万头增加到3766.2万头,平均每年的递增率为13.6%。1.2肉牛产区分布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五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0%下降到13.0%。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0%上升到15.7%,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1.3牛肉质量低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0%,来自…  相似文献   

3.
高职“牛羊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高职牛羊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高职牛羊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大力发展草食家畜,走节粮型畜牧业之路。自从“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调整重点是,稳定发展猪鸡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优质肉鸡产业,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毛羊产业。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黄海、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肉牛产业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肉羊产业带主要在新疆和内蒙古,其次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和安徽5个省农区。奶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的大中城市的郊区。牛羊生产已成为一个投入回报率高的朝阳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牛业科学》2010,(5):26-26
中国肉牛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带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中原肉牛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2001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四省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2%,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占20.0%。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牛肉出口呈缓慢上升趋势,但90年代以来牛肉出口波动较大,1991年全国共出口牛肉13.2万t,  相似文献   

5.
《兽药市场指南》2008,(10):93-93
一、肉牛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区。其中.中原肉牛优势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安徽4省的51个县,着力满足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优质牛肉需求;东北肉牛优势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5省(区)的60个县,  相似文献   

6.
1 生猪产业带: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200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地区占21.6%,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率大,正成为养猪新区。2肉牛肉羊产业带:肉牛  相似文献   

7.
市场广角     
<正> 牛肉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肉类,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食,在国际市场上牛肉一直供不应求。除牛肉外,皮毛及肠衣是轻工业的原料,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自2001年以来全国共有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牛肉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全世界总体发展趋势是饲养数量稳中有升,肉牛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一般为2.8%~10.0%,个体产肉量明显提高,平均每头存栏牛的产肉量已突破100千克。肉牛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体系中较大的产业,从生产到销售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肉牛业支撑许多其他相关行业,如动物保健品、饲料和人工授精等。一、进出口现状1.肉牛出口情况中国肉牛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带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中原肉牛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2001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四省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2%,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占20.0%。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牛肉出口呈缓慢上升趋势,但90年代以来牛肉出口波动较大,1991年全国共出口牛肉13.2万吨,达历史最高峰,1992~1998年牛肉出口一直维持在2~5万吨之间。2001年牛肉出口3.8万吨,进口3.6万吨,  相似文献   

8.
##正##2000年末,全国牛存栏量达1.29亿头,年出栏肉牛达3964.8万头,牛肉产量达532.8万吨。我国肉牛生产从牧区向农区转移,形成了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05,(5):7-7
<正> 2005年蛋鸡养殖布局新变化2004年全国禽蛋产量2360万吨,比2003年增长1.0%。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商品蛋鸡饲养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等8个省区产量已占全国禽蛋总产量70%左右。随着商品蛋鸡养殖进入微利时期,2005年商品蛋鸡养殖呈现以下变化:蛋鸡养殖地区继续向华北、东北集中,全国将建立20个左右大型蛋鸡养殖集团。受到饲料玉米、粕类产品成本影响,华南、华东商品蛋鸡养殖业逐渐萎缩;非粮食主产区华南、西南、华中等压缩蛋鸡饲养数量,向华北区调运鲜蛋数量增加。如河北篙成县、江苏海安县养殖小区饲养总存栏量均达到7000万只以上。商品鸡蛋生产(年存栏在2万只以下)向小规模转化。一方面商品蛋鸡养殖主体由大规模机械化养殖向农户小规模区域性转变。北京、上海等大型企业90%退出商品蛋鸡养殖。全国大规模国有蛋鸡企业90%将转化为非国营蛋鸡生产。从饲  相似文献   

10.
市场扫描     
奶业形势分析 一、上半年奶类生产情况分析 2003年上半年,全国奶类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南北方共同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牛奶产量逐步向主产省份集中,主产区利用自然、经济与技术优势,逐步形成奶业优势区域产业带。2003年第一季度,奶类产量在全国前7位的省区为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东、新疆、陕西和江苏。这7个省区奶类第一季度生产量235万吨,占全国生产量的67.2%,比去年同期提高近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液态奶产量2 505.5万吨,同比增长4.3%,干乳制品产量181.5万吨,同比增长5.7%,其中奶粉产量96.8万吨,同比下降0.7%。分省来看,河北、河南、内蒙古、山东、江苏、黑龙江、宁夏、安徽、湖北四川10个省份液态奶产量超过100万吨,其中内蒙古、山东、湖北产量下降,10省份产量合计1 737.0万吨,同比增长4.9%,占全国总产量的69.3%。黑龙江、广东、陕西、内蒙古4个省份干乳制品产量超过10万吨,全部增长,产量合计106.8万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养兔业的现状2004年全国家兔存栏量为20216万只,其中肉兔15000多万只,毛兔4800多万只,獭兔200多万只。比改革开放前的1958年全国存栏兔700万只增加28倍,比1978年8000万只也增加2.5倍。今年肉兔和毛兔因市场价格平稳上升,存栏量比去年要增加;獭兔因今年夏季价跌,年底存栏量会有所下降。养兔存栏数前5名的省市依次为山东占26%、四川占18%、河北占12%、浙江占7%、江苏占6%。我国养兔重点产区分布在华东的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华北的河北、河南、山西;西南的四川、重庆等省市。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存栏兔约3800多万只,占全国家…  相似文献   

13.
据农业部畜牧局监测,2003年一季度牛奶产量达到349.7万t,同比增长了30.7%。北方14个省区一季度牛奶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南方15个省区增长了29%,呈现齐头并进的格局。总体看,产量逐步向主产省份集中,主产区利用自然、经济与技术优势,逐步形成奶业优势区域产业带。2003年一季度,奶类产量在全国前7位的省(区)为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东、新疆、陕西和江苏。这7个省(区)奶类一季度生产量235万t,占全国生产量的67.2%,同比提高近4%。牧区奶业有所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中城市奶类生产整体发展较为平稳,4个直辖市200…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辽阔的地区内,除内蒙、西藏二个自治区和黑龙江、青海二省之外,全国各省都已遍布了家蚕和柞蚕的生产,直到目前为止,家蚕生产达21省区,柞蚕生产亦达12个省。其中主要蚕区家蚕茧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是:浙江37%、四川20%、江苏18%、广东13%、山东4%、湖北3%、新疆、安徽、山西、河南均占1%,而辽宁、河北、甘肃、陕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福建等省也在大力发展中,柞蚕茧辽宁占85%、河南7%、山东7%、此外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贵州、四川等省也在努力扩展着。  相似文献   

15.
生猪生产基地 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江西、湖南i湖北、广东。、广西、宁夏等垦区。j牛奶生产基地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jE京、上海、天津、辽宁、广东、江苏、安徽、河北、四川、重庆、乌鲁木齐等垦区。;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等垦区。 。?。。 i水产品生产基地 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湖北j湖南j广东、海南、福建等垦区。 : 。。j粮食生产基地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辽宁,内蒙古、河北、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jE、湖南…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牛肉形势分析与2004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牛肉生产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生产效益较好预计2004年牛肉产量620万吨,比上年增长6.1%牛肉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各省,牛出栏数量超过150万头的省区有八个,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吉林、安徽、四川、辽宁、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其牛肉出栏占全国牛出栏总量的70%。在生产效益方面,由于我国肉类结构中牛羊肉比例偏少,牛肉市场长期看好,价格较高,即使是1998年卖猪难,猪肉价格极低的情况下,牛羊肉价格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今年肉牛短期育肥头平均获利350-500元不等,18个月直线育肥的散养户每头净收益在1900元左右。1…  相似文献   

17.
奶类生产情况分析2003年上半年 ,全国奶类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南北方共同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根据农业部畜牧局监测 ,一季度牛奶产量达到349.7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7 %。北方14个省区一季度牛奶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 % ,南方15省区增长了29 % ,呈现齐头并进的格局。从主产省份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看 ,产量逐步向主产省份集中 ,主产区利用自然、经济与技术优势 ,逐步形成奶业优势区域产业带。2002年一季度 ,奶类产量前7位的省份 (不包括4个直辖市 )是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江苏、陕西和山西 ,这7个省奶类生产量占全国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是我国规划的四大肉牛产业带之一,拥有草原红牛、延边黄牛、三河牛、蒙古牛等多个地方优良品种牛,肉牛供种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母牛规模养殖比重达15%以上;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20%。东北地区多年来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我国初步形成畜牧业生产区域化布局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畜牧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发展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已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产区并向南北两侧逐步扩散的生猪生产带,以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为主的肉牛生产带,以西北牧区及中原和西南地区为主的羊肉生产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肉禽生产带和以中原省份为主的蛋禽生产带,以及以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城市郊区为主的奶业优势生产带。他还表示,去年全国实现肉类总产量7650万吨,同比增长5.6%,禽蛋产量2860万吨,同比增长5%,奶类…  相似文献   

20.
一、花生专用农机租赁市场分析目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约500万公顷,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400万吨左右。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的有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14个省,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