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将毛色遗传标记作为湘西黄牛杂交组合选择、纯种鉴别、保种选育的科学理论依据,应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湘西黄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对其黑毛色和红毛色表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湘西黄牛中MC1R基因有三个等位基因 (ED 、E+、e );隐性的e基因在310处缺失一个碱基G 造成移码突变,在468处提前终止翻译,翻译出一个缩短了的失去功能的MC1R蛋白,表现或强或弱的红毛色;E+所对应的是野生型毛色,如黄色、灰色等;湘西黄牛中黄色个体优势等位基因为E,而红色个体优势等位基因为e,e相对E是隐性基因,只有在e等位基因纯合状态下,才表现为红色毛色; E+/e也表现为红色,可能湘西黄牛红色和黄色表型除了有MC1R基因控制外,还有其它基因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牛毛色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张文举,吕永锋(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744000)关于黄牛毛色遗传方面的研究,国外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欧美牛毛色基因位点遗传方式的确立为中国黄牛毛色遗传标记的研究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一大批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中国黄牛毛毛色的演变及共在黄牛分类中的应用现状,根据中国现代黄牛毛色的分布特征,确定其毛色遗传主要受11个遗传位点制约,并运用现代群体遗传学的既有成果对中国8个黄牛群体毛色位点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中国黄牛毛色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是进行中国黄牛品种分类和遗传资源检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1 猪毛色遗传的生物学基础猪皮肤和毛的颜色是由黑色素引起的 ,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和聚合而产生的。黄色及红色的产生可能是因为黑色素形成过程的提前终止而引起的。另外色素颗粒的浓度和分布对皮肤和毛色的着色情况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黑色素有 2种类型 :(1)褐黑色素 ,为溶于碱的红色颗粒 ;(2 )真黑色素 ,为难溶于碱的黑色和褐色颗粒。2 杜长嘉商品猪毛色的基本类型杜长嘉商品猪 ,即用杜洛克公猪与长嘉母猪杂交所生的后代 ,这是江浙地区用于生产商品猪常用的三元杂交组合 ,其杂交后代毛色趋于混杂 ,类型多。作者近期对嘉兴地区 5 0 4窝 …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牛毛色的演变及其遗传(下)耿社民,常洪(陕西杨陵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4中国黄牛毛色遗传位点的确立关于牛毛色遗传的研究,国外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Ibsen.H.L.(1933)[16];Briquet·R·J和Lush·J·L(...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传统上以役用为主的中国黄牛,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迅速提高黄牛的乳肉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除良种黄牛保种区仍坚持本品种选育外,其他地区黄牛均可用外来品种公牛进行杂交改良,所生改良后代...  相似文献   

7.
1回顾80年代初,我省的黄牛改良方向是黄牛变奶牛,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并建立了3个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带动全省黄牛改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省畜牧局五项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省的广大养畜单位和专业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黄牛改良工作进展。进入...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技术在我县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全县存栏各类杂交改良牛达到7000余头、为充分发挥杂交改良牛的杂种优势,探索尿素氨化稻草对杂交改良牛的增重效果,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年9~12月在平江县种畜场进行了杂交改良黄牛育肥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购选本地杂交改良黄牛3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西×本杂)12头,短角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短×本杂)15头,本地黄牛3头,年龄均在18月龄至2周岁之间,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9.
10.
11.
应用群体遗传变异的相对Shannon信息量指标体系,对陕西四个黄牛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由杂合体的连续存在所致,平利牛的总遗传变异最大,陕西北部黄牛群体总遗传变异最小。  相似文献   

12.
按血清运铁蛋白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了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与我国其它地方品种黄牛间的遗传关系,如果发现,黄牛与蒙古牛、延中、复 州牛、蒙山牛和安西牛等北方品种黄牛的遗传距离最短(0.00305-0.06131),且与这些品种牛聚成一个树系。由此将青海黄牛归属于诺-蒙古利亚系统的第一大类无峰牛内。  相似文献   

13.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湘西黄牛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6对微卫星引物在湘西黄牛中共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上检测到9.3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7.8759个,等位基因在湘西黄牛群体中的分布很均匀;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66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829.6个微卫星座位在湘西黄牛中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97,均大于0.5,都是高度多态性的.湘西黄牛杂合子的比例较大,基因纯合率都偏低,群体的遗传变异度高,表明湘西黄牛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可承受的选择压比较大,这是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牛毛色形成的机制,并介绍了牛MC1R基因的定位、突变、多态检测及对毛色的影响。最后对牛毛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并对MC1R基因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与牛的毛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牛毛色形成的机制,并介绍了牛MC1R基因的定位、突变、多态检测及对毛色的影响.最后对牛毛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并对MC1R基因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黄牛GH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鲁西牛、南阳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以上2个地方黄牛品种生长激素(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端和5’端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GH基因第3内含子1547bp处发生碱基C→T的替换;GH基因第4内含子位点多态的产生是由于1947bp处发生碱基T→G的替换;GH基因第5外显子2141bp处碱基C→G的突变,使得亮氨酸变成缬氨酸,造成氨基酸发生变化。GH基因3’端的PCR-RFLP结果表明:由于2639bp处碱基GCC→GGC的突变造成HaeⅢ酶增加1个酶切位点;GH基因5’端位点多态的产生是由303bp处碱基C→T的突变造成。  相似文献   

17.
昭通黄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全面掌握昭通黄牛资源状况,做好该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方法]调查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技术规范执行,采用普查,实地走访、观察、抽样测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产区概况、品种来源与发展方向、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生产性能、饲养方式、繁殖性能等,并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昭通黄牛具有体质健壮、肉质良好、抗旱耐湿、耐粗抗病、性情温顺、适应性强、行动敏捷、产肉性能好、皮板质量优良等特点,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引牛冻精开展肉用杂交面的扩大,纯种数量逐年减少,产区各地都在强行对昭通黄牛公牛实行阉割,致使该品种正以地区级的规模被取代.[结论]昭通黄牛属于南方黄牛,是云南黄牛的三个地方类群之一,屠宰率和净肉率高于本省的其他品种牛,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与瘤牛发源息息相关,有特殊的起源地位,选育、保种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祁连县本地黄牛全血铁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60头祁连县本地黄牛的全血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祁连黄牛全血铁含量为0.319g/L。同时发现公、母黄牛间的全血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成年黄牛的全血铁含量极显著地高于犊牛(P<0.0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KE,TF,PTF,PA,AMY1,ALPA,ALPB,RBC-LDH1,S-LDH1,α-LA,β-LG,αs1-CN和β-CN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多态性的分的,研究青海本地黄牛的遗传变异性及两个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结果发现:(1)青海本地黄牛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的Ppoly为85.7%,H为0.2662,Ne为1.4861个,H.I.为0.5798;(2)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8,基因分化系数为0.0071,表明青海本地黄牛两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极小。  相似文献   

20.
对青海黄牛两个种群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与其它8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就3个乳蛋白基因座而言,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之间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遗传相似系数0.99037,遗传距离为0.00967),两者聚成一个支树系而存在最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