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他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1]。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无论哺乳类还是禽类,干扰素都有两大类型,即型(主要是α和β)和型(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IFN-α)由白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2]。鸭I型干扰素基因是在1995年由Schults等成功克隆的[3,4]。他们使用已克隆的鸡型干扰素基因1(ChIFN1)作为探针,基因组DNA Southern杂…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研究发现干扰素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它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由于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加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其它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它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自1957年A.Issacs和J.Lindenman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以来,许多学者对干扰素的本质、生物学特性、产生机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干扰素的体外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就干扰素的性质、作用及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IFN)自1957年首次被发现,因其具有高效广谱的抗病毒活性而备受关注.目前,IFN也是动物体中所知作用最快的第一防御体系,多个物种的IFN已得到深入的研究,但对猪IFN的研究相对较少.猪IFN-α在抑制口蹄疫病毒活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因而研究具有广谱抗病毒效应的猪IFN具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Interferon)是常用以治疗癌症和感冒的药物,是1957年发现的。家畜研究证实,干扰素对哺乳动物维持妊娠也有作用。美国密苏里大学畜牧系的 M.Roberts 博士从绵羊、猪和母牛胚胎产物中提取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仅在刚怀孕后存在数天。据认为,此物质(OTPI)可传递妊娠信息给母  相似文献   

6.
r干扰素(IFNr)是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它不但具有抗病毒活性,而且对T、B、NK、嗜中性白细胞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不但克隆了猪IFNr的编码基因,而且能用大肠菌产生重组猪r干扰素(rP_0IFNr)现已证明rP_0IFNr分子在体外对水泡性口炎等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但目前  相似文献   

7.
作为Ⅰ型干扰素,IFN-tau具有很高的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近年来研究还发现IFN-tau具有较高的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的活性[1].与其他干扰素不同的是IFN-tau仅在反刍动物妊娠发育初期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表达,无需病毒诱导,有延长黄体发挥功能的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蛋白是由干扰素或病原体刺激产生的泛素样蛋白。ISG15能够通过酶促级联反应与靶蛋白共价结合形成ISGylation,称为ISG化。ISG15在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SG15对多种病毒均具有抗病毒活性。此外,ISG15在细胞自噬、宿主损伤、DNA修复、蛋白翻译等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SG15类泛素修饰系统、抗病毒免疫分子机制以及ISG15单体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SG15抗病毒免疫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重要的抗病毒、抗肿瘤的治疗药物,它们具有抗病毒活性、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抗病毒活性最为公认。本文从干扰素的结构、生物活性及基因改造等方面对干扰素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作用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抗多发性硬化、抑制细胞增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干扰素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文章综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它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以及对妊娠的识别和维持作用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IFN的分类与命名、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他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无论哺乳类还是禽类,干扰素都有两大类型,即Ⅰ型(主要是α和β)和Ⅱ型(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IFN-α)由白细胞产生。Ⅰ型于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肌胞(polyi:c)是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acid)和聚胞嘧啶酸(polycytidylic acid)的共聚物,是对动物的一种高效干扰素诱导剂。它不仅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刺激吞噬作用和调整机体免疫功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传达后,各地密切注视冠状病毒科病毒所引起的动物疫病,对已发现疫病进行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早控制,经临床验证,猪白细胞干扰素系广谱抗病毒生物药品,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病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干扰素分子与干扰素敏感细胞相互作用,使其形成“抗病毒状态”来实现的。首先是干扰素分子与其敏感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由于这种“结合”的相互作用就激活了目标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基因”;于是被活化(去抑制)的基因就按“正…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IFN-γ)主要是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它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干扰素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使其它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2]。α-干扰素是单核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量18000的多肽,因其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激活淋巴细胞和免疫调节等多项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猪γ-干扰素(γ-IFN)主要是由被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1].  相似文献   

18.
猪干扰素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扰素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目前计有5种猪干扰素(I型干扰素α、β、ω、δ和Ⅱ型干扰素γ)被发现。作者列举了主要猪干扰素(INFα、β、γ)的基因结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概述了干扰素在机体中以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方式为主的抗病毒机理,同时分析了猪干扰素基因可能存在与猪综合抗病力密切相关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猪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且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有关干扰素的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主要针对禽类α干扰素的发现、结构和功能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常被用作干扰素滴定的攻击病毒,对干扰素最为敏感。为了观察本所制备的猪脾干扰素(PS—IFN)在猪体内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