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虾虎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选取健康成熟的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进行人工采精,设定不同的盐度和温度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及寿命的影响.测定了精子的大小、密度,并观察了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和温度的上升,精子的活力和寿命都先增加后降低,在盐度5和温度19 ℃时,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分别达到最高.测得精子密度为(1.73×109±0.08×109)/mL,细胞核长径为(0.98±0.12)μm,短径为(0.81±0.08)μm,鞭毛的长度为(7.28±1.06) μm.电镜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精子由头部和尾部(鞭毛)二部分组成,头部的细胞核近圆形,内有核空泡.精子细胞质膜与核膜间有较大间隙,两者之间分布有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中,由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两部分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呈一筒状,两侧不对称,袖套腔较为狭窄,两侧分布有线粒体和少量囊泡.鞭毛的核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从轴丝的横切面观察到轴丝外面的质膜呈不规则分布.  相似文献   

3.
梁慧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64-5165,5279
目前,有鳞类爬行动物精子超微结构主要被用于科级水平系统关系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有鳞类爬行动物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成熟精子超微结构,并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说明,提出了描述有鳞类爬行动物精子超微结构的方法,说明了有鳞类爬行动物精子超微结构与系统发育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头部感觉管孔及感觉乳突排列规律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细棘虾虎鱼属种类分类,并对国内外鱼类学者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的记录和分类进行了整理,列出了该属各种类的同物异名。将中国细棘虾虎鱼类分成两个亚属,共有11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科)分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头部感觉管孔及感觉乳突排列规律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细棘虾虎鱼属种类分类,并对国内外鱼类学者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的记录和分类进行了整理,列出了该属各种类的同物异名。将中国细棘虾虎鱼类分成两个亚属,共有11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人工培育条件下溪吻虾虎鱼早期发育的观察,详细研究了其外部形态的发育特征.在培育水温(24±0.5) ℃下,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67 mm,受精后第6天开口,脊索在出膜前一天开始弯曲,第11天时出膜.尾鳍鳍条最先出现,第一背鳍鳍棘最晚出现,至受精后第18天所有鳍条发育完全.受精后第6~9天(膜内)为前弯曲期仔鱼;第10~17天为弯曲期仔鱼;第18~22天为后弯曲期仔鱼;23天以后进入稚鱼期.相对于同属虾虎鱼的早期发育特征,溪吻虾虎鱼仔鱼具有开口早、出膜晚、发育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溪吻虾虎鱼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人工培育条件下溪吻虾虎鱼早期发育的观察,详细研究了其外部形态的发育特征.在培育水温(24±0.5) ℃下,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67 mm,受精后第6天开口,脊索在出膜前一天开始弯曲,第11天时出膜.尾鳍鳍条最先出现,第一背鳍鳍棘最晚出现,至受精后第18天所有鳍条发育完全.受精后第6~9天(膜内)为前弯曲期仔鱼;第10~17天为弯曲期仔鱼;第18~22天为后弯曲期仔鱼;23天以后进入稚鱼期.相对于同属虾虎鱼的早期发育特征,溪吻虾虎鱼仔鱼具有开口早、出膜晚、发育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264.5~23 587.2粒,与体长(L)、纯体重(Wn)呈二项式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F=5185.326-76.501L 3.237L2(R=0.657),F=6300.372 863.948Wn 172.25W2n(R=0.732);与卵巢重(Q)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6472.5e0.519Q(R=0.598);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为107.1~337.0粒/mm,主要与L、Wn和Q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L=204.098-1.723L 0.029L2(R=0.298),FL=176.063-1.984Wn 2.272Wn2(R=0.440),FL=99.654 109.137Q-17.124Q2(R=0.462);个体相对生殖力(FW)为1 611.2~5 623.8粒/g,主要与L、Wn和成熟系数(G)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W=15593.38-364.455L 2.623L2(R=0.467),FW=6118.327-1195.697Wn 111.559Wn2(R=0.474),FW=3905.178-93.145G 2.168G2(R=0.558).处于Ⅳ期的纹缟虾虎鱼卵分为大小两个卵径群,小卵径群变幅为0.093~0.227 mm,占17.7%;大卵径群为0.426~0.730 mm,占82.3%.  相似文献   

9.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仿刺参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仿刺参精子全长为50μm左右,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圆形,直径约1.5μm,头部顶端有一环形凹陷,顶体位于其中,精子核位于其下方。线粒体融合成一个,环绕中心粒复合体形成颈部,长为0.8μm,直径为1.3μm。尾部细长,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有轴丝共质膜现象。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仿刺参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仿刺参精子全长为50μm左右,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圆形,直径约1.5μm,头部顶端有一环形凹陷,顶体位于其中,精子核位于其下方。线粒体融合成一个,环绕中心粒复合体形成颈部,长为0.8μm,直径为1.3μm。尾部细长,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有轴丝共质膜现象。  相似文献   

11.
植物小孢子进行有丝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即为两个精子或称雄配子。精子可在花粉粒中形成,也用在花粉管中形成。目前的趋势是,由研究花粉粒和花粉管中的精子向研究人工分离的精子发展;在观察方法和手段上,六十年代开始由借助于光学显微镜间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发展;在结构上,从二维平面结构向三维重构结构方向发展;围绕深入了解双受精作用的机理这一目的,在继续借助计算机对连续超薄切片进行三维重构和细胞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发明了应用共焦扫描激光显微镜,并发展多学科的综合性研…  相似文献   

12.
13.
东北梅花鹿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对虾精子的研究Ⅰ:成熟精子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自然海区取100尾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as hasta),挑选体重一致、健康无病的虾虎鱼做实验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尾,投放到3个室内流水玻璃纤维钢水族箱中,以冻虾喂养30 d后称重、取样.在捕获野生虾虎鱼同一水域取同样规格的矛尾复虾虎鱼24尾,进行同样的称重、取样和分析,比较研究野生虾虎鱼和养殖虾虎鱼体组成及形态学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组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组与野生组矛尾复虾虎鱼在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全鱼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例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肝脏脂肪酸组成方面,野生虾虎鱼的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虾虎鱼(P<0.05),而养殖虾虎鱼的C22:6n-3(DHA)比例显著高于野生虾虎鱼(P<0.05).野生和养殖组C20:5n-3(E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野生和养殖矛尾复虾虎鱼营养组成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自然海区取100尾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as hasta),挑选体重一致、健康无病的虾虎鱼做实验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尾,投放到3个室内流水玻璃纤维钢水族箱中,以冻虾喂养30 d后称重、取样.在捕获野生虾虎鱼同一水域取同样规格的矛尾复虾虎鱼24尾,进行同样的称重、取样和分析,比较研究野生虾虎鱼和养殖虾虎鱼体组成及形态学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组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组与野生组矛尾复虾虎鱼在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全鱼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例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肝脏脂肪酸组成方面,野生虾虎鱼的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虾虎鱼(P<0.05),而养殖虾虎鱼的C22:6n-3(DHA)比例显著高于野生虾虎鱼(P<0.05).野生和养殖组C20:5n-3(E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张雨薇  金志民  陈鑫  吕延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96+16825-16796,16825
[目的]初步了解鱼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方法]以4种鲤形目鱼类为材料,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与比较分析。[结果]鲢鱼的消化道最长,是体长的4.084倍,而黄颡鱼的消化道最短,是体长的0.850倍。[结论]不同鲤形目鱼类消化道的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消化系统各部分特点与食性及食物种类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鲑鳟鱼的血细胞形态学差异,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白点鲑Salvelinus malma(体质量49.07 g±12.05 g)、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体质量83.23 g±15.07 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60.12 g±11.86 g)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42.04 g±10.26 g)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大小、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中可见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及单核细胞,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淋巴细胞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在4种鲑鳟鱼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鲑鳟鱼的成熟红细胞形态结构相似,血栓细胞形态多样,其他种类白细胞形态结构相似,白细胞均以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体;白点鲑血栓细胞最多,成群结队排列,红细胞数量也较多,红细胞长径和短径均最大,单核细胞中富含细胞器,嗜中性粒细胞分叶较多;红点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多;虹鳟红细胞密度最小,淋巴细胞最多,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金鳟红细胞和白细胞密度最大,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研究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与其他鱼类相似,但不同物种间血细胞数量和大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运用透射电镜对中国对虾精荚中成熟精子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精子为非鞭毛型精子,外形呈椭圆形,由主体部、帽状部和刺突三部分组成。细胞核占主体部的大部分,其内染色质疏散;细胞质退化,无发现中心粒和线粒体。帽状部和刺突共同组成顶休复合体。中国对虾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与其它游泳虾类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鲑鳟鱼的血细胞形态学差异,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白点鲑Salvelinus malma(体质量49.07 g±12.05 g)、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体质量83.23 g±15.07 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60.12 g±11.86 g)和金鳟On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