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技术,通过对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的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主题研究领域分析,以期获得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中国的发文数量排名第一,高达2 956篇,约占发文总量的22.1%,篇均被引频次为7.9次。机构中以中国科学院发文最多,其研究涉及一些理想植物植株模型,抗性、细胞发育、胁迫反应的锌指蛋白功能分析,利用模式植物研究生物代谢、抗病、抗逆性的机制规律等。作物转基因研究涉及最多的前三种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小麦。该结果也为我国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科研技术人员准确把握领域内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参考,为科研管理机构制定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扶持政策和确定重点扶持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分析全球主要水稻研究机构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本研究采集了汤森路透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2005年以来发表的24 509篇关于水稻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发文量、被引频次、JCR期刊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力指标I3等多个维度,对国家和机构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0年来1/3的水稻研究论文产自中国,2006年开始中国水稻研究论文数量稳居第一,并且中国科学院一直位居年度发文量榜首;在基于被引频次的高水平论文、基于综合影响力指标I3的高影响力论文、基于多个期刊影响力指标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3个方面,中国都排在国家数量排行榜首位,中国科学院都排在机构数量排行榜首位;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中国研究机构在植物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3个领域表现出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国际转基因安全性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统计的关键检索词检索1981年-2014年间发表的转基因作物领域方面的论文,共检索出9 836篇论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展现33年来国际间转基因安全性研究论文的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年度变化趋势、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不同国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重点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批准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国家的科研人员比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国家更多关注其生物安全性;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除了与不同国家的研究整体水平有关外,还与相应的作物在这些国家农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第一大小麦生产国,中国政府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在小麦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本研究采集了WOS核心集合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5年发表的22 923篇关于小麦研究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基本指标基础上,计算了h指数、综合影响力指标I3和4项期刊影响力指标(期刊影响因子、5年期刊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百分位等衍生指标,分别以国家和机构为单位,从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高综合影响力指标I3论文、高影响力期刊论文等维度,进行了国际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表明,(1)2008年开始中国在小麦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以来中国机构在发文量排序中一直位居第一。(2)基于h指数的论文被引频次分布与TOP10%高被引论文两项指标说明,中国机构的高被引论文占比都较低。(3)从ESI高水平论文数量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是表现最好的中国机构。(4)高综合影响力指标I3、高影响力期刊论文中,中国机构的论文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每项指标的平均表现都比较靠后。总之,中国虽然已成为小麦研究领域的研究大国,研究主力地位已确立,但在引领小麦研究前沿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全球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掌握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 ISI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以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主要主题术语作为检索词,对1998—2007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法国是该领域的5强国家;中国在发文量前20位国家中居于第8位;国际上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前5位作者的文章被引次数超过100次,而中国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次数最高为16次;在林业入侵种研究方面发文最多的25个研究机构中,美国有20个,中国没有机构入选;中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是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山大学,这些机构的研究走在前列,值得同行关注。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6—2016年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初步探明了我国农地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从2006年开始,我国农地重金属领域的发文量逐步增长,涉及到第一作者2114名,著录发文机构共635家。发文50篇及以上的机构4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居首位。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569种,其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文量超过100篇,位居榜首。被引频次排在前10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443,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地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上。重金属类型主要涉及到Cd、Hg、As、Pb、Cr、Cu和Zn等,其中涉及Cd污染的最多;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居多,微生物修复和电动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多;有关风险评价的论文177篇,涉及的重金属中Cd最多,涉及地区中湖南位居首位。近几年在农地重金属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调查、污染评价、累积及化学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国内湿地植物研究现状,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1921—2021年湿地植物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湿地植物相关文献的论文年度发文量与被引频次、文献作者及其合作关系、湿地植物研究层次、湿地植物研究机构及刊文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21—2021年间发表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文献共8084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李伟;该领域研究力量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研究主要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研究涉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关键词网络共现结果可知当前研究热点为湿地水体净化、湿地重金属等污染治理,湿地公园景观评价及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来源数据库、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高发文量期刊、核心作者群与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文章类型等方面对2007-2016年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表的相关文献来源数据库以学术期刊为主。学术期刊统计结果中,论文数量及发文期刊数逐年增加,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则呈下降趋势。期刊的刊均载文数量呈下降趋势。刊文量最高的期刊是《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国水土保持》和《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核心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修复与植物的研究受到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占极高比重,国家对于生态修复与植物研究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近10年发表的绝大多数是研究分析类论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浮萍领域的研究分布与研究现状,对1925-2013年SCI 收录的浮萍(duckweed)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索到浮萍研究论文1 742篇,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1990年后年发文量与论文总被引次数显著升高;美国无论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都远超过其他国家,排名第一,综合体现了美国在浮萍研究的主导地位;中国在总发文量居第五位;刊载文献最多的期刊是美国的《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浮萍研究方向主要分布在环境科学与生态、植物科学、毒理学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浮萍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净化效应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CiteSpace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98—2018年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关键词、作者群体、载文期刊及论文被引频次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是外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外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中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等;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方面,中国科研机构都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出现频次及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可知,土壤镉、铅、锌、铜的累积特征及修复是当前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而植物修复及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修复机理研究、新型修复技术的研发、综合修复体系研究以及土壤重金属修复大田实践示范工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6-2015年间被SCI-E收录的天然橡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5年天然橡胶SCI年发文量及引文量逐年上升。研究热点领域集中在高分子科学、材料学和化学、植物科学等学科,热点领域刊物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的论文基金资助数量位居前列;该领域仅有5篇论文进入世界ESI前1%的高被引论文。综上,20年来天然橡胶主产国的研究能力日益加强,但在重要技术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2.
进行水稻研究高被引论文分析,可以了解高被引论文的特征以及其施引文献的特点。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2010—2019年刊发在《中国水稻科学》上的高被引论文及其施引文献进行了文献年度分布、发文(施引)机构和地区、研究热点、来源期刊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的年度被引频次和施引文献的年度篇数分布都体现了论文被引频次的时间特性;在地区、机构分布分析中,水稻研究地区间、机构间差异较大,江浙等地区的机构科研综合实力较强,发文量多且被引频次高,对高被引论文的贡献比较大;水稻研究的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我国的水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水稻产量、基因定位、稻米品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位居前3的学位论文型施引文献分别来自于扬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为数据源,分析了《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6—2016年的载文及其被引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6年《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发文量逐年稳步上升,存在核心作者和核心论文来源机构;主办单位发文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26.26%.此次检索到的2060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8132次,篇均被引3.95次;被引频次前20位的论文,平均被引39次;高被引频次论文相对集中,高质量的综述及方法类论文被引频次较高,但近年来高被引频次论文匮乏.前20种施引期刊中,施引文献占总数的47.75%,关注的期刊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4.
为更深入地了解土壤肥力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1997—2017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文献期刊论文为对象,选用专业检索方式,以土壤肥力、评价为主题词,探讨近20年来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状况。从发文量、作者、主要发文机构、被引频次、关键词和主要期刊等方面对近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土壤肥力评价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与土壤肥力评价相关的文献3 094篇,涉及549种文献来源,累计作者5 701人次,单篇论文作者数为1.84,发文作者来自5 542个机构。共涉及关键词14 577个。年度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居前3名的作者分别是张杨珠、刘国顺、李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表的论文量最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说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土壤肥力评价领域关注度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从文献发文量、高频关键词、高被引论文综合来看,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CNKI数据库关于土壤肥力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当前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可为日后土壤肥力评价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面了解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现状可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的确立和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依据。为此,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采用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植物WUE研究2000-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1年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发文数量呈抛物线式增长趋势,载文量较多的期刊有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Field Crops Research,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发文量前3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发文量前3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发文量前3的作者为Liu Fulai,Kang Shaozhong,H.Medrano,该领域大多数研究者之间合作关系较少;2) 尽管中国学者发文数量最多,但有影响力和高被引用论文数量少;3) 目前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可分为3类,植物WUE种间或种内差异的生理或分子机制、灌溉和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对作物WUE的影响与调控、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WUE的影响;4)基于关键词热点分析和热点论文分析,给出了未来植物WUE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流域非点源污染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掌握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或地区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基本检索方式,以流域非点源的相关术语作为主题检索词,对1900年-2012年之间该库收录的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高被引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此领域成绩卓越,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典型机理模型运用方面,SWAT的发文量最多,占模型运用相关文献发文量的52%;国际上该领域最主要的期刊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流域非点源污染领域发文量在中国位居前3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的国内外水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地分析国内外水稻的发展动态,为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水稻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方法】基于Scopu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全球及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发表于1998—2009年的水稻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此期间水稻文献发文量居世界前20名中国前10名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及文献累计引用篇次居前的文献。【结果】检索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1998—2009年间发表的水稻文献42 307篇,及每篇文献的被引频次,每个国家、机构或作者的H指数。【结论】全球水稻研究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水稻论文占全球总发文量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尤以中国的水稻发文量增加最为明显。水稻文献的质量在统计的5个国家中,以英美最好,日本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和印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中国和美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的浙江大学、日本的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水稻研究论文影响力较大;水稻研究的热点是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解析石榴的国际研究现状及热点领域,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对2011—2019年世界石榴研究论文产出量、国家、期刊、所属学科、高产机构、高产作者、研究方向及高被引论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石榴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199篇)。印度、伊朗、美国、西班牙、土耳其和中国非常重视石榴的研究,是发文量较高的国家。西班牙埃尔切米盖尔·埃尔南德斯大学发表论文数量最高,该大学的Hernandez教授发文量最多。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也是石榴研究的重要结构。《Scientia Horticulturae》、《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是主要的核心期刊。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药学与药理学和植物科学是石榴重要的研究方向。从高被引论文可以看出,石榴的研究热点是鞣花单宁、类黄酮等功能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代谢途径及其医学保健功效等领域。本研究结果为石榴研究发展趋势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土壤理化性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1999—2018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文献期刊论文为对象,选用专业检索方式,以SU='土壤'AND SU='理化性质'为主题词,探讨近20年来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状况。从时间、作者、被引次数方面对近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土壤肥力评价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的文献4 169篇;年度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发文量居前3名的作者分别是秦嘉海、黄承标、陈奇伯;从文献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来看,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吕凯  张彩丽 《农学学报》2017,7(5):56-59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主要产出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基金项目、下载量与被引频次、研究热点、高发文量期刊等方面对2005年至2014年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及发文刊数逐年增加,而下载量整个10年间呈先升后降趋势,被引频次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两种期刊是生态环境学报和环境科学与技术,发文数量均为6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目前的热点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