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辽宁省杂草稻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辽宁省杂草稻的分蘖、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抽穗期、抽穗时壳色、叶毛、1~2穗节长、籽粒长宽比、酚反应、稃毛、芒、颖壳色15个生物学性状的调查。结果发现,杂草稻前期具有明显分蘖优势,株高大部分高于对照栽培稻,颖壳色从黑灰色到稻草色,芒色从紫色到黄色,芒长从0~69 mm等方面具有几乎连续变化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0份杂草稻和18份栽培稻的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异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株高、穗长、平均穗粒数、结实率、芒长、芒色、粒色等植物学特性均较栽培稻变异大。Neis遗传多样性值(h)明显高于栽培稻,表明杂草稻比亚洲栽培稻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4.
广东雷州杂草稻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法对采自广东省雷州地区6种谷粒性状差异显著的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在生长前期植株形态相似;进人分蘖期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表现为杂草稻株高偏高、分蘖数多、分蘖角度大、株型松散、成熟时间早;杂草稻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千粒重和谷粒长宽比偏低.芒长与颖壳色多样性分化明显,种子休眠性表现不一致,落粒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科17选育单位: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平均株高100厘米,株型紧凑,剑叶上举,茎叶深绿色,分蘖力较强。2.穗部性状:穗长18.7厘米,穗颈弯曲,主蘖穗整齐,平均穗粒数124.4粒,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83.4%。3.籽粒性状:籽粒椭圆形,颖及颖尖均黄色,部分有芒,千粒重24.6克。  相似文献   

6.
一、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18。二、品种来源2001年以通院11号为母本,yy2001-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试验代号yy2011。三、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株高108.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0.9万。2.穗部性状:穗长20.4厘米,弯穗型,平均穗粒110.4粒,结实率88.9%。3.籽粒性状: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2.3克。  相似文献   

7.
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867-872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小麦品(系)种的穗部和籽粒性状,以山西不同地区选育的321个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穗长、结实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株高、千粒质量、籽粒饱满度、穗形状、芒形状、籽粒形状、粒色、粒质等穗部和籽粒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山西小麦千粒质量最为稳定,穗粒数则遗传基础丰富;山西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系)种穗部和籽粒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长治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运城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穗长和穗粒数与结实小穗极显著相关,改良小麦穗长能有效提升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呈弱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依据穗部和籽粒表型性状可以将供试品(系)种聚为3个类群,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51%(中穗粒中粒质量)、20.57%(多穗粒中粒质量)、38.92%(少穗粒大粒质量)。表明山西小麦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中穗粒中粒质量和少穗粒大粒质量类型,在多穗粒中粒质量型品种上选育的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8.
一、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18。二、品种来源2001年以通院11号为母本,yy2001-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试验代号yy2011。三、特征特性1.植株性状:株高108.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0.9万。2.穗部性状:穗长20.4厘米,弯穗型,平均穗粒110.4粒,结实率88.9%。3.籽粒性状: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2.3克。4.品质分析: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1.9%、  相似文献   

9.
<正> 辽粳371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79 选育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品种来源:87—675×辽开79 1 特征特性。属粳型常规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7天。株高100cm,分蘖力较强,株型松散,叶片披垂,散穗型。着粒较密,颖壳黄白,无芒。每穗总粒数80.5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2g。抗性:苗瘟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杂草稻在中国北方稻区的危害越来越大,杂草稻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育种资源.利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采集到的杂草稻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吉林省杂草稻的植物学性状,采用26对SSR引物对吉林杂草稻进行了DNA水平的多态性检测,分析了杂草稻的起源.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杂草稻植株高于当地栽培稻,颖壳色共有7种表型,其中以秆黄色居多,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和黄褐色相对较少,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易落粒且易倒伏.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26个位点上有21个具多态性,占80.77%.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的变异范围在0.2237~1.6357,平均为0.8402.遗传多样性指数(He)的变异范围在0.1107~0.7812,平均为0.4840.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吉林杂草稻与栽培稻、野生稻分成5大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与籼型栽培稻、临近省区粳型栽培稻、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吉林省杂草稻很可能起源于当地粳型栽培稻,是栽培稻个体间自然杂交等产生的具有落粒特性的退化类型.  相似文献   

11.
水稻大白稻F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合系41&#215;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辽宁稻区杂草稻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观察杂草稻的生长情况、亚种特征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了杂草稻亚种特征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杂草稻程氏指数总体呈连续变异,大部分为粳型和偏粳型,只有极少数为偏籼型或籼型,在亚种属性上并无明显分开的界限,但有偏向粳型的趋势.程氏指数采用的6个亚种特征性状之间并无较多必然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从总体上影响到杂草稻的亚种特性.杂草稻穗节长和穗长、株高、芒长都达到极显著关系,籽粒长宽比也和穗长、株高、芒长达到极显著关系,叶毛却和一枝数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程氏指数和抽穗期、穗长、株高等各项经济性状都没有达到显著关系.总体来说杂草稻是一种生物学多样性相当丰富可利用特异稻种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春小麦品种穗发芽的机制,利用整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籽粒+芒发芽率、籽粒+颖壳发芽率、籽粒+穗轴发芽率和籽粒+芒+颖壳+穗轴发芽率6个试验处理,探讨不同抗性春小麦品种穗发芽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整穗发芽率都明显低于籽粒发芽率;参试品种的籽粒发芽率显著高于籽粒+芒+颖壳+穗轴发芽率;籽粒发芽率与籽粒+芒发芽率、籽粒+颖壳发芽率、籽粒+穗轴发芽率,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明芒+颖壳+穗轴共同对籽粒发芽有抑制作用,芒、颖壳、穗轴单独对籽粒发芽的作用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高士田 《新农业》2011,(7):23-23
营稻1是大石桥市茂洋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营稻1生育期为160天。一般4月5~15日播种,5月20日左右插秧,8月5~8日出穗,9月末成熟,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片宽厚浓绿,根系发达,耐寒、耐盐碱,生长壮,插秧后缓苗快,分蘖早,分蘖力强。株高99.7厘米,主茎16片叶,穗长17~18厘米,千粒重25.1克,椭圆型粒,颖壳黄白色。  相似文献   

15.
陈丽  王兴盛  孙建昌  马静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2):1772-1779
以西北干旱区收集的43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综合分析杂草稻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20%;蛋白质、胶稠度和碱消值次之,变异系数为12%~20%;精米率、粒长、粒型(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变异较小;出糙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3%。杂草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性状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和粗脂肪值明显较高;粒长、粒型(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介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杂草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长/宽)则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其碾磨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可见,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品质方面具有较大可利用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麦品种(系)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穗节茎粗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剑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面积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呈正相关;穗长、穗粒数、穗粒重之间呈正相关,穗节茎粗和剑叶面积与株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云南地方稻资源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有效利用云南地方稻资源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云南12个地州69个县区的406份云南地方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通过计算云南地方稻资源在39个InDel位点上的籼粳基因频率,确定其籼粳类型;并对倒伏性、芒长、颖尖色、谷粒形状、株高、穗颈长、穗长、有效穗数、剑叶长、剑叶宽、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结实率、谷粒长和谷粒宽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406份云南地方稻资源中有303份籼型稻(典型籼稻、籼稻和偏籼),占74.63%,其中典型籼稻77份、籼稻214份、偏籼12份;中间型资源11份,占2.71%;粳型稻(典型粳稻、粳稻和偏粳)有92份,占22.66%,其中典型粳稻36份、粳稻54份、偏粳2份.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型基因频率与穗颈长、谷粒宽、芒长、穎尖色、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和谷粒形状等11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其中与谷粒宽(r=0.374)的正相关性最高,与谷粒形状(r=-0.429)的负相关性最高.[结论]云南地方稻资源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InDel分子指数法所划分的7种籼粳类型在406份资源中均有出现,且其籼粳属性的分化与多个表型性状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尤其与谷粒宽(极显著正相关)和谷粒形状(极显著负相关)的相关性最高.因此,利用云南地方稻资源进行籼、粳稻定向改良及选育时应综合考虑谷粒宽和谷粒形状2个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18.
新两优343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新安S×YR343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2 d,与对照Ⅱ优838相同。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叶鞘无色,护颖白色,颖壳及颖尖褐色,穗顶部有短芒,每公顷有效穗数232.5万穗,株高128.5 cm,穗长24.2cm,每穗总粒数187.8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8.5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04,(3):20-21
<正> (一)辽粳371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79 选育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品种来源:87—675×开79 1、特征特性 属粳型常规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7天。株高100厘米,分蘖力较强,株型松散,叶片披垂,散穗型,着粒较密,颖壳黄白,无芒。每穗总粒数80.5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2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5级,穗  相似文献   

20.
43份高粱恢复系农艺性状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份高粱恢复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目的是了解新选及外引恢复系的性状特点,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鉴定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千粒质量以小粒和中粒为最多,各占27.9%,其次是大粒,占25.6%;穗粒质量在51~60 g的为最多;株高以矮秆品种最多,其次是特矮秆品种;穗长大多集中在21~30 cm;穗柄长在19.9~30,30.1~40 cm的各占46.5%;茎粗集中在1.1~1.5 cm;生育期集中在116~130 d;分蘖性以无分蘖性为最多;穗型以紧穗型和中紧穗型为最多,各占39.5%;绝大多数材料的穗形为纺锤形;芒性最多的为有芒;颖壳包被度以1/4为最多;粒色以红粒为主。方差分析表明,千粒质量、穗粒质量等数量性状的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总之,43份高粱恢复系各农艺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可以为粒用高粱育种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