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美国和日本是中国食品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随着中国与美日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对美日食品出口贸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与美国和日本贸易摩擦的背景,分析了2007—2016年中国食品出口美日贸易现状,包括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和出口受阻情况,并选取1996—2016年中国食品出口美日贸易数据,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美日食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农兽药超标、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和有害有毒受阻总次数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产生负向影响。因此,针对贸易壁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推动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采用1996—2015年中国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HS6位码数据,使用Kaplan-Meier的非参数估计法考察了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并使用半参数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贸易持续时间的中位值为4年,出口贸易关系超过4年后生存概率明显降低;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产品的出口额、竞争力、日本的人均GDP和港口建设显著降低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的概率。(2)日本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与关税水平、日元升值都提高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的失败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保障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合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番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主产区和出口最多的地区是新疆,由于现有的国内市场狭小,造成多年来番茄的贸易依存度比较大。因此,研究和探索影响番茄单产和出口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发展和壮大中国番茄产业,提高种植效益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文分别运用C—D生产函数的双对数模型和依据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理论设定的一次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番茄单产和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归纳山东省马铃薯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深入研究了山东省与其主要马铃薯出口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近年来,山东省马铃薯出口规模增速快,出口市场价值前景十分看好;山东省的马铃薯出口地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市场集中度较高;整体看,山东省马铃薯出口在理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但现实却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山东省与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的马铃薯贸易互补性相对高于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互补性。最后,提出了促进山东省马铃薯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在分析我国奶制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双对数模型对我国1992—2012年的奶制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奶制品贸易逆差大,且存在结构与地区特征;汇率、关税对奶制品贸易影响显著;价格因素在奶制品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质量安全、自然灾害等因素也会对奶制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全球粮食作物价格不断攀升,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2015年我国农业部开始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这为马铃薯培育带来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甘肃省作为马铃薯种植大省,在多年的栽培种植期间形成了固定的经验,2015年推行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更是为甘肃土豆种植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从分析近几年马铃薯种植与收益情况出发,探讨定西市马铃薯种植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展望》2016,(11)
马铃薯是中国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脱毒种薯推广不力、品种资源单一、机械化水平低、加工业发展滞后等多方面制约,亟需加大支持力度,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贸易壁垒。为降低TBT的影响,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该研究建立了农产品出口的TBT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逐项分析了出口额、出口农产品种类、出口目的地等因素与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出口额和出口农产品种类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出口额与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没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出口目的地对农产品遭遇TBT严重程度影响显著。由此得出,在应对TBT方面,政府的"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倾斜政策可能是无效的;实施应对TBT政策时要注意对我国具有强国际竞争力产品的保护,以免因为进口国的贸易保护而扭曲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甚至改变国际贸易商品和地区结构;政府针对不同的贸易伙伴采取不同的协调政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对日本水果出口贸易现状,然后运用改进的CMS模型,分2个层次实证分析中国对日水果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本的进口需求规模是造成出口波动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中国出口水果的竞争力和产品结构。中国水果在日本市场份额的提升促进了出口增长,但出口的水果类别并没有瞄准日本正确的进口市场,果汁产品的出口比重有待提高。最后,作者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和各类水果的竞争力指数,提出促进水果出口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优化中国甘薯出口结构,提高中国甘薯出口贸易竞争力。【方法】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2010—2017年中国甘薯生产及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甘薯进出口贸易趋势及结构。【结果】研究发现:中国甘薯生产规模在经历下降和波动中趋于稳定;出口规模近两年呈明显回升态势;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和世界甘薯出口中的地位逐年增加;出口的区域结构以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和荷兰、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为主;出口市场集中度明显上升。证明中国甘薯出口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需求仍有差距、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对甘薯出口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结论】为提升中国甘薯出口竞争力,建议:以需求导向优化生产加工结构并提升产品质量和丰富产品种类;动态优化出口市场结构,适当多样化地开拓新市场以分散风险;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合理利用WTO的政策优化配置国内外要素资源,降低贸易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羊绒制品生产、贸易大国,本文首先对中国羊绒制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1992—2016年中国羊绒制品贸易以出口为主,进口极少;然后通过测算中国羊绒制品出口贸易的MS、TC指数和RCA指数,发现2002—2016年中国羊绒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一直较强,但是竞争力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较为显著,说明中国羊绒制品出口潜力在不断下降;最后,通过建立对数引力模型,分析发现进出口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对中国羊绒制品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进口国(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水平和产品出口价格则会抑制中国羊绒制品的出口。此外,地理距离、贸易配额政策对中国羊绒制品贸易具有阻力作用,而共同的语言文化认同则对中国羊绒制品的出口具有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提供建议,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带来的挑战。【方法】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库、国际清算银行官网、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年度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将食用菌分为干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产品分别测算不同类别食用菌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美国食用菌贸易的发展措施。【结果】自加入WTO以来,中国食用菌产量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1837.00万t增至2018年的3842.04万t,其中2015年后增幅趋于稳定。中国食用菌目前以内需为主,出口潜力巨大,2011年之后由于美国设置的关税制度、反倾销政策及技术壁垒等贸易障碍减少了中国食用菌对美国的出口量,从2011年的79 t下降至2012年的3 t;2015—201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进行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及物流运输建设,促进了食用菌出口,2016年出口美国总量达435 t;在2017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出口美国总量回落至216 t。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被FDA通报食用菌不洁物、农药残留超标、标签信息错误、厂商信息错误共830起。实证分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产量、美国国民收入对中国食用菌罐头和干食用菌出口美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价格、美国实施食用菌贸易摩擦手段、中美两国之间距离对中国出口美国食用菌罐头和干食用菌贸易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干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的影响程度体现出明显差异,中国食用菌产量对干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比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正向影响程度更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901和0.137。中美货币汇率对干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呈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干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呈显著负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91和-0.341。【建议】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通过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增强我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通过干湿搭配,轻重搭配,提高配载效率,在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及交付时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构建食用菌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完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及世界牛肉生产与贸易状况,利用生产成本、出口价格以及相关国际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牛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指标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未含港澳台地区,全文同)牛肉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是牛肉生产大国但却是出口小国,贸易逆差逐年拉大;牛肉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国内市场处于供求紧平衡;出口对象国(地区)GDP、是否为内陆国与中新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正式生效是影响中国牛肉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未来需重点关注自由贸易发展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影响,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1996—2012年间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波动因素,在从贸易趋势、贸易互补性和贸易强度角度总结双边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波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增长快速,并且双边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澳大利亚畜产品进口需求增长和中国畜产品竞争力提升是推动中国对澳大利亚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出口额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8.99%和48.56%;澳大利亚对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对出口额增长贡献率达到128.22%,而澳大利亚畜产品整体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出口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