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滩涂垦区不同盐分水平土壤的盐分动态及土壤因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滩涂新围垦区不同盐分水平土壤的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差异性,以及土壤盐分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区,设置不同盐分水平(低盐,含盐量0.1%~0.2%;中盐,含盐量0.5%~0.7%;高盐,含盐量1.0%以上)的田间试验,监测了土壤电导率(EC1∶5)和土壤因子(0~40.0 cm)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高盐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6-8月雨季土壤EC1∶5降到最低值2.54 d S/m,9-12月积盐作用明显,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6.49 d S/m;中盐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在10-12月具有明显的积盐效果,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3.90 d S/m;低盐土壤盐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不同盐分水平下,土壤水分和pH1∶5值(除高盐土壤外)均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3)滩涂围垦地区,在0-40.0 cm土层中,土壤EC1∶5与pH1∶5值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与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总之,该地区土壤盐分水平越高,雨季土壤表层脱盐越明显,秋季和初冬季节积盐越明显。因此,在滩涂围垦区农业利用时,应在雨季前(3-5月)或秋季前(8-9月)采取人为措施(如秸秆覆盖等),加速土壤降盐或控盐,以达到农作物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滩涂土壤盐分变化与分布特征,利用在滩涂上布设的观测滩涂由海向堤变化的射阳Ⅳ号,大丰Ⅰ、Ⅳ号,东台Ⅱ号4个断面导线,在1985年5月进行了定点取土化验,1986年5月又进行了上年样点的重复取样化验。通过对所取样品的土壤含盐量分析,结合地面资料,初步得出滩涂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盐分水平下滩涂垦区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并探讨气候因子对不同盐分水平下盐分变化的影响。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省如东滩涂围垦区开展田间试验, 采取局部控制试验, 依照盐分梯度方向进行试验采样, 设置3个水平处理: 低盐 (LS, 盐分1.0 ~ 2.0 g/kg)、中盐 (MS, 盐分5.0 ~ 7.5 g/kg)、高盐 (HS, 盐分10.0 g/kg以上), 监测了土壤盐分和气候因子 (包括降雨量、大气蒸发量、大气温度和光照时数)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在高盐水平下, 土壤盐分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表现为6 ~ 8月雨季表层盐分降到最低值8.69 g/kg, 9 ~ 12月有明显积盐作用, 且10月达到最大值26.66 g/kg; 在中盐水平下, 表层盐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表现为10 ~ 12月有明显积盐作用, 且10月达到最大值14.13 g/kg; 同时, 在高盐和中盐下, 表层盐分变化比亚表层更剧烈,而且亚表层盐分变化相对于表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在低盐水平下, 表层和亚表层盐分均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而分别在0.50 ~ 2.00 g/kg和1.20 ~ 2.90 g/kg之间波动; (2) 相关分析表明, 在高盐和中盐水平下, 表层盐分变化与降雨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 < 0.05), 与蒸降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 < 0.01), 亚表层盐分变化与降雨量、蒸发量、蒸降比、大气温度和日照时数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低盐水平下, 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盐分变化均与大气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 < 0.05)。总之, 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裸地中, 降雨量和大气温度变化可显著影响土壤盐分的变化, 且降雨量增加和大气温度降低对滩涂表层土壤脱盐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若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如种植耐盐植被、覆盖等改变降雨量和大气温度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充分利用沿海滩涂降雨量比较集中的特点, 可能将来是沿海滩涂围垦区降盐改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频率(5,10,15 d·次-1)下,栽培辣椒的设施土壤的盐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各灌水频率条件下,根据土壤EC值变化,均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降低阶段(第1次灌水后1-20 d)、缓慢降低阶段(第1次灌水后21-40 d)和稳定阶段(第1次灌水后41-62 d)。不同灌水频率下0-20 cm土层EC值,在快速降低阶段和稳定阶段表现为5 d·次-1>10 d·次-1>15 d·次-1,而在缓慢降低阶段却表现为5 d·次-1>15 d·次-1>10 d·次-1。0-20 cm土层积盐量,在缓慢降低阶段和稳定阶段,均以10 d·次-1灌水频率下最低,表明其对0-20 cm土层盐分的淋洗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农一师垦区土壤盐渍化发展规律 ,给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土壤剖面盐分的结构及表土盐分季节性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1 试验方法1 997年─ 1 998年对垦区一、七、九、十三四个团场林带土不同深度土层于春、秋两季定位取样。2 结果与分析2 .1 剖面盐分组成于春季返盐期对土壤剖面盐分分析 ,结果表明 :0~ 40cm土层总盐分平均一、七、九、十三团分别为0 .66%、3.95%、1 .0 4 %、0 .2 8% ;40~ 1 0 0cm的土壤层中盐分分别为 0 .74%、3.0 5%、0 .92 %、0 .1 0 % ,相对于表层含量较低。 0~ 1 0 0cm的土壤剖面中…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上海市设施菜地土壤盐分在纵向剖面的累积特征,以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种植模式的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盐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市郊的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明显,4~6年左右土壤盐分达到最高;(2)不同种植模式表层土壤(0 ~20 cm)盐分的大小依次为:茄果连作>叶茄轮作>叶菜连作;(3)设施土壤盐分存在着显著的表聚特征,但种植10年以上后,60 ~ 80 cm土壤盐分也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浦东新区滩涂垦区土壤经高灌低排水位工程淡水洗盐后进行田间试验,在水旱轮作模式中研究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和不同茬口模式对滨海滩涂垦区土壤熟化的影响.经过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中畜禽粪便对垦区土壤改良的效果最佳,可显著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有机质和CEC.改良示范区产量虽然大幅度低于面上产量,但与常规对照相比,施用鸡粪和猪粪显著提高水稻及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0月利用经典统计分析、变异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植物样地调查和土壤剖面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属于重盐土类型(含盐量>4.0 g·kg-1)。水平方向沿柽柳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棉花群落演替,土壤盐分含量呈逐渐降低之势。垂直方向上:柽柳群落和碱蓬群落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盐分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芦苇群落和棉花群落土壤盐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盐分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中大多属于中等强度变异性,但是,柽柳群落中的SO42-、芦苇群落中的Mg2+和Cl-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异性,碱蓬群落中的CO32-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表现出强烈的变异性,棉花群落中的CO32-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异性。在0~80 cm的土壤剖面土体中,K+、Na+、Ca2+、Cl-和HCO3-在前述4种植物群落中差异显著(P<0.05),而Mg2+、SO42-、CO32-则无明显差异。土壤中Cl-含量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控制或减少Cl-投入可能是一条减轻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合适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尾矿土壤基质在不同植被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恢复状况,在灌草地和林地自然背景下移植尾矿库复垦土,于2015年4月29日和2017年4月21日对试验样地分别进行2次采样,观察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周期处理下,试验处理335 d后样地获得土壤动物541只,隶属于6纲10目,1 065 d后获得土壤动物1 047只,隶属于6纲13目。此外试验1 065 d寡毛纲数量增加,节肢动物(蜱螨目、鞘翅目、双翅目)数量明显下降;不同自然植被处理下,灌草地试验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相比于自然植被急剧减少,林地试验样地个体数急剧增加。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地试验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多于灌草地试验样地(P0.05)。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灌草地处理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与有效磷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而林地处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动物群落恢复与选择的植被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柽柳地、芦苇地、裸地、杨树地、辣椒地)剖面盐分类型、含盐量变化特征及盐分离子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盐分类型可以划分为表聚型、震荡型、均匀型3类。柽柳地与裸地的土壤剖面类型为表聚型,其土壤剖面变异系数为61.28%,表聚系数是底聚系数的4.45倍,表层聚集现象严重;芦苇地的土壤剖面盐分类型为震荡型,变异系数为30.05%;辣椒地和杨树地的土壤剖面盐分类型为均匀型,变异程度最小仅为表聚型剖面的47.65%。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平均盐质量分数呈现柽柳地裸地芦苇地辣椒地杨树地,其中柽柳地平均盐质量分数为2.67g/kg,与杨树地土壤平均盐质量分数之比为2.45。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组成以Na~++K~+、SO_4~(2-)、Cl~-为主,阳离子平均质量分数呈现Na~++K~+Ca~(2+)Mg~(2+),阴离子中总体表现SO_4~(2-)Cl~-HCO-3,盐分状况的主要特征因子为Cl~-、SO_4~(2-)、Na~++K~+、总盐(St),土壤剖面盐分以氯化钾钠盐和硫酸钾钠盐为主,Cl~-与Na~++K~+相关系数为0.941,SO_4~(2-)与Na~++K~+相关系数为0.884;盐分状况因子Cl~-、SO_4~(2-)、Na~++K~+、St与电导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电导率与Na~++K~+回归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关系式为y=0.039 5x+0.218 6,R2=0.966 7,P0.05。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下水盐梯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沿植物群落演替方向,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在这种水盐梯度下,植被群落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沿着植被演替方向,全碳与有机质含量随着演替方向呈先逐渐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碳氮比((C/N)在植被演替中期相对较高;全氮含量沿着演替方向呈现增加趋势,硝态氮与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全磷与有效磷随演替变化系数较小,演替中期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各群落土壤C/N值均小于2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与有效磷两两显著相关(p<0.01),有效磷还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钱态氮和全磷未显示出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含水率与pH值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土壤盐分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河岸带常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酶活性,比较其去污效果,分析土壤酶活性与TN、TP、NH4+-N、COD等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灌草、草本酶活性较大,乔灌草次之,乔草最小,而不同植被河岸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因此对农业面源污染去除效果最好的河岸带植被类型配置应为灌草或草本(芦苇);不同植被深层土壤酶活性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TN、NH4+-N去除率与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关系,而COD去除率与土壤脲酶的相关性不显著;TP、COD去除率与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为利用土壤酶活性强度作为评价河岸带净化效果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塘沽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梅  王静  曲东  杜微  杨冰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152-157
以天津塘沽区农田、菜地、果园、湿地、人工草地5种土壤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总体含盐量较高,且盐渍化程度差异较大。研究区内土样61%为盐土, 11%重度为盐渍化,11%为中度盐渍化,18%为轻度盐渍化。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占68%)、氯化物-硫酸盐(占25%)和硫酸盐-氯化物(占7%)。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农田、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中总盐分含量较低,而湿地中的较高。土壤中水溶性阴离子表现为湿地Cl-比例最高、菜地SO42-比例最高及果园中HCO3-比例最高的特征。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Na+含量明显大于K+,而Ca2+与Mg2+含量相近。总体上表现出湿地Na+比例最高,果园K+比例最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炼山后火烧迹地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特征.[方法]以宜宾市来复镇8 a生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檫木(Sassafras tzumu)、香椿(Toona sinensis)、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纯林以及混交林(油樟、檫木、香椿以1:...  相似文献   

15.
滩涂垦区土壤地力较低,在相同氮肥用量水平下,滩涂垦区水稻产量低于一般生产水平。为探索滩涂垦区水稻氮肥最佳用量,特进行了氮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每667m2施用量从12kg增加到20kg,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每667m2产量358.8kg增加至482.3kg,但在高氮水平下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趋缓,该垦区以施纯氮1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精河县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下的耕层土壤,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盐分特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洪积扇平原上,从扇顶到扇缘耕层土壤盐分含量在逐渐增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草甸土的盐分含量最大;其次是经过人们长期灌耕熟化发育成的灌耕土和潮土;然后是沼泽土和风沙土;最后是灰漠土、灰棕漠土、棕钙土和石质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然因素对精河县耕层土壤盐分含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人为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四面山的林地(天然针阔叶混交林地、天然阔叶林地)、农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从染色图像中提取出5个优先流特征指标,揭示了四面山地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优先流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土壤质地、化学性质和植物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等根系因子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被覆盖下土壤染色区域均集中在0~10 cm表层范围内。其中,天然针阔叶混交林地达到63.44%,天然阔叶林地达到61.87%以上,农地达到43.56%。林地的优先流发育程度大于农地,具体表现为天然针阔叶混交林地天然阔叶林地农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优先流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土壤中砂粒含量的增加和粉粒含量的减少,增大了优先流发生的概率。优先流的形成过程中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样地的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变化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植物根系特征中的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1 mm、3~5 mm)是不同植被覆盖下对土壤优先流最主要的因素,二者与优先流的发育情况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煤矿废弃地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等特征,设置6种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以附近荒草裸地为对照,于2005年6月采集土壤剖面0~20和20~40cm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等。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pH为6.16~7.58,均小于荒草裸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且相对于荒草裸地含量明显提高,沙棘+紫穗槐混交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其他模式差异显著(P0.05),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白榆+紫穗槐混交林模式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上下层分别为3.72和3.08mg/kg。菊芋林模式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最低,但其速效钾含量较高。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特征,其中沙棘+紫穗槐混交林恢复模式效果最为明显。该矿区植被恢复建议采用沙棘+紫穗槐+刺槐+菊芋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土壤退化的修复、防沙抗沙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养分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在地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示出表层(0~10 cm)20 cm40 cm60 cm80 cm的规律;全磷、全钾含量上下层含量变化较小;研究区土壤养分总体偏低,土壤贫瘠。不同植被类型在从草本向灌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全磷除外)显示出灌丛灌丛及草本草本的规律。通过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40 cm以上土层,土壤间相关性规律较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在40~80 cm土壤层,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较差,规律不显著。[结论]该区域养分含量整体偏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两者在不同植被下均呈现灌木丛群落灌木及草本群落草本群落的规律。由于全钾、全磷含量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该区域土壤母质由河水沉积物构成,径流携带作用使其上下均匀,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土壤呼吸速率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A对甘肃省玉门镇饮马农场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裸地、葵花、小麦、孜然、茴香)呼吸速率、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的日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不同,5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茴香[7.710±1.705μmol/(m2·s)]小麦[5.266±0.953μmol/(m2·s)]葵花[5.237±0.568μmol/(m2·s)]孜然[3.504±0.431μmol/(m2·s)]荒地[2.567±0.666μmol/(m2·s)]。对于有植被覆盖的地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在13:00—15:00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大致呈"S"型曲线;而对于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大致呈"M"型或倒"V"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