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花生是繁殖系数低而用种量特别大的作物,在常规栽培条件下,繁殖系数一般为1:10左右,花生这一特性,严重制约了花生生产发展,特别是延缓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进程,因而,提高花生繁殖系数,使新品种尽快繁殖出更多的种子,是花生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远杂9102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量不足需求量的40%、需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花生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已达到4 500khm2,总产16 000kt左右,分别占我国油料作物的33%  相似文献   

3.
花生属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少数作物,其栽培条件对其产量影响尤为显著。花生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占20%~30%左右,而栽培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达70%左右。随着种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发展的需求,花生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总结了近50年来北方区花生栽培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目的在于为花生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生属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少数作物,其栽培条件对其产量影响尤为显著。花生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占20%~30%左右,而栽培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达70%左右。随着种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发展的需求,花生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笔者总结了近20年来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花生地膜覆盖、开花下针期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正>他,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30余年,培育出花生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1.05亿亩;他,创建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成功解决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带领科研团队在花生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遗传及其分子标记发掘、转基因等育种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担任国际花生基因组联合会执行委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促成了中美花生基因组联合测序、玛氏(跨国食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khm2左右,是我国花生第一生产大省。河南省夏直播花生面积在467 khm2左右,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是夏播种植的主要品种类型。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对于促进河南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生抗黄曲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食用卫生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应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花生黄曲霉抗性类型及抗性评价体系、抗性育种和抗性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化花生抗黄曲霉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易花0910系保定市易园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锦引花1号为母本、开农6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国内登记的第一个加工型高油酸小花生新品种,实现了高油酸、高产、早熟和加工性状的融合统一,填补了国内高油酸兰娜型花生品种空白,实现了我国兰娜型高油酸花生育种领域的新突破。该品种籽仁粗脂肪含量为47.00%,蛋白质含量为25.50%,油酸含量为77.20%,亚油酸含量为4.56%,油亚比为16.93。2019年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登记。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可为我国花生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占全球花生总产量和国际贸易总产量的2/3以上,但以往花生生产一直以产量为育种目标,对品质和外观的要求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河北省无极县珍稀种苗研究所历经数年选育成功的六彩花生,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集观赏、食用、营养、保健于一体.它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国保健医疗食品开发研究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花生科研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花生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收集国内外花生种质近8 000份,通过人工改良的花生品种达300多个,国家863计划中又培育出了一批优质专用型品种,包括含油量超过55%的高油品种和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由于花生价格稳中有升,花生种植的单位面积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多数作物,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河南省花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花生发展,提升花生产业质量效益与供给效率,2017年信阳市平桥区规划种植高油酸油用、食用优质花生面积2万hm2.其中压缩玉米0.33万hm2用来增加优质花生面积0.33万hm2.主推花生品种有豫花37、豫花23、豫花22、远杂6号.高油酸品种占80%以上,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刘军敏 《河北农业》2004,(12):15-1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总产量占全球花生总产量和国际贸易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以往花生生产一直以产量为育种目标,对品质和外观的要求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食用价值和营养医疗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品种来源:珍稀保健七彩花生新品种系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河北农科院、台湾农业改良研究所等两岸农业科研机构强强合作、两岸科研人员初次共同联手,利用我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搭载五个花生新品种。在卫星上天遨游18天,利用太空高真空、微重力,宇宙波辐射诱使花生基因遗传变异性,回到地面选择高代材料进行有性杂交,用单株留种的办法,采用系谱选择法进行选育,经八年之久最终选育成的集观赏、食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最新花生新品种,本品种育成填补了我国保健医疗食品开发研究方面的空白。特征特性:七彩花生属直立型或半直立型,荚果为高产型,每果…  相似文献   

14.
花生辐射遗传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内外对花生辐射育种做了大量的工作。生产上已推广了“粤油22”,“粤油551”和“NC4-X”等几个用辐射方法选育的花生新品种。但目前国内对花生辐射育种的看法不一。在花生辐射遗传方面,国外有一些研究,国内研究较少。我们从1971年开始,对花生辐射遗传育种进行了研究。现将所获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业科学》2014,(9):F0003-F0003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花生单产和总产均居我国油料作物首位,油脂占总供给量25%,对保障食用油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花生产量提高良种是关键.种质资源是选育良种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花生种质资源偏重收集,鉴定评价滞后,优异种质发掘不足,严重影响花生育种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安全高效的保存技术,限制了濒危资源的收集保护;二是鉴定评价技术体系不健全,制约了优异资源的发掘;三是优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新品种是农业科研单位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围绕农业生产和市场需要,搞好品种创新是育种科研永恒的主题。通过回顾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实施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四大作物育种协作攻关的做法和成效,阐述了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孔祥瑞  杨军  王让剑  宋振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8-17060
近10年我国有55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从这些新品种在不同茶区的分配比例、选育单位的组成类型、品种适制性和选育途径4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品种的2/3是由华南和西南茶区选育而成,适制绿茶的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约占总数的57%,且产量型品种明显多于品质型品种。新品种中有51%属常规种,由此可见,系统选育法仍然是茶树育种的主要技术手段。与之前相比,选育单位的组成类型有所变化,但科研院所仍居主力地位。今后的发展,可以考虑从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加强上下游技术合作、细化育种研究方向、鼓励公司或个人从事或参与等方面,推进茶树育种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13,(2):54
<正>日前,从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局获悉,2012年位于青岛市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花生新品种6个,对于推动我国粮油产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长期从事花生育种新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年育成的6个新品种中,花育35号和花育42号通过国家鉴定,花育40号、花育41号、花育44号和花选11号分别通过安徽省和辽宁省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总体食用植物油的相应生产量较低,难以满足我国众多居民的油量需求,在实现供应的时候需要大量进行植物油进口。为了有效缓解我国植物油求大于供的现状,需要大力培育高产优质的花生新品种,并加强相应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本文主要以濮科花9号花生品种为例,对该品种的育种过程、产量表现、品质特点、特性特征以及栽培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辽宁省几十年花生品种的种植情况。现阶段辽宁省的花生品种种植结构大致为:白沙1016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65%左右,阜花系列占15%左右,锦花系列、铁花系列和连花系列占15%左右,省外选育品种占5%左右。提出辽宁省不同地区花生品种种植结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