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地调查取样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借助GIS和数学模型,评价研究区域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适宜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闽侯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为19775.26 hm2,占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80.04%,主要分布于大湖、廷坪、洋里、鸿尾、竹岐和白沙等乡镇;全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以中度和一般适宜的二、三等地为主,占适宜蔬菜生产耕地总面积的87.94%.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指导县域种植业布局调整,应用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基于合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县耕地苹果的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合阳县耕地高度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5509.99hm2,占全部耕地的6.29%;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45216.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62%;勉强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26301.7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02%;不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面积10574.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07%。最后,对合理利用各适宜性等级耕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技术,将象山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相叠置,确定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985个。根据象山县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确定的15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根据综合地力指数等级将耕地划分为三等六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县内现有耕地20 742 hm2,其中一等耕地全为二级,面积为458 hm2,占总面积的221%;三级耕地面积为13 3373 hm2,占总面积的6430%,四级耕地面积为6 7126 hm2,占总面积的3236%;五级耕地面积为2341 hm2,占总面积的113%。  相似文献   

4.
开展耕地适宜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以易门县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立地因素、土壤条件、管理条件3个主导因素9个评价因子构成了该区域的评价体系。依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的数学评价模型,利用加权指数和法、限制因素法、层次分析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统计软件,得出易门县100 m×100 m栅格精度的耕地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了易门县各乡镇适宜耕地数量、人均适宜耕地面积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得出:在数量上,该县耕地23981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不适宜类439 hm2,不适宜类439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中等适宜类以上占到89%。在空间上,易门县耕地适宜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最适宜类和中等适宜类集中分布中西部平坝地区;临界适宜类和不适宜类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北部高山区域。最后,以耕地适宜等级大小为农作物布局依据,为作物空间布局指明了宜烟草、宜林、应改良区域。  相似文献   

5.
根据伊川县土地资源和耕地土壤养分的特点,利用伊川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3565个.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耕层养分3个方面10个影响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法模型计算综合分值,按一定规则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伊川县1级农用地面积为3 215.7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7%;2级耕地面积8 296.1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3.35%;3级耕地面积26 624.8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84%;4级耕地面积22 668.4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6.48%;5级耕地面积1 340.2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在此基础上提出伊川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特性的岷县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岷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力评价成果,选取9个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评价因子,将岷县马铃薯适宜性生长区域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面积达21 665.24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27%;适宜区面积为21 567.96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08%;勉强适宜区面积为5 146.49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28%;不适宜区面积为1 688.5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7%。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的中寨镇、梅川镇、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禾驮乡,宜建立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区,特别是脱毒种薯繁育区及专用型薯生产开发区。  相似文献   

7.
汝州市土地面积10万hm2,耕地6.08万hm2,分为南北丘陵山区、中部平原区两个地理区域,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0.8%.其中,旱地面积4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2%,坡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0.2%.粮食自给率95%.农民人均纯收入3575元,是全国农民纯收入的86.3%.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97-201
以平朔矿区农村(平朔矿界所包含的全部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其研究区内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形叠置以及对比分析法,重点分析矿区内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居民点搬迁安置的必要性及其搬迁安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23907.91hm2,涉及6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1142.71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矿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面积473.88hm2,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全部搬迁安置;矿区内耕地面积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0%,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研究结果为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和居民点搬迁安置工作做准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对彬县耕地小麦种植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面积分别为4 197.3 hm2、10 984.4 hm2、8 900.6 hm2、5 685.7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1%、36.9%、29.9%和19.1%。根据划分的适宜性等级,对今后的耕地资源利用及小麦种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RS的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构建了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及用多因子进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29176.56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9.09%;不宜耕地为20198.18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40.91%.宜耕地中,一等地(A1)为865.14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2.97%;二等地(A2)为3 675.37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12.60%;三等地(A3)为24636.05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84.43%.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实时监测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的补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和相关分析模型筛选建立区域绿色蔬菜地适宜性评价主导因子体系,借助GIS和动态聚类分析模型评价区域耕地绿色蔬菜生产的适宜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评价结果表明,坡度、质地、耕层厚度、灌溉条件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20个因子可作为区域绿色蔬菜地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子。同安区适宜发展绿色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6403.98hm2,占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66.44%,主要分布于莲花、五显、汀溪和新民镇,合计占全区绿色蔬菜地总面积的80.24%,全区绿色蔬菜地的总体质量不高,中度和一般适宜的二、三等地面积合计占全区绿色蔬菜地总面积的70.01%。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壤、地貌、气候、社会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和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展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并划分适宜性等级,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区耕地整治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度适宜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14%,分布在鲁山县的中心城区、中部及西部乡镇,石龙区南部;中度适宜耕地占34.24%,主要分布在鲁山县东部及背孜乡(除中南部),宝丰县除观音堂乡南部与东部、前营乡外的其余乡镇,叶县西部,新华区,湛河区、石龙区北部,汝州市寄料镇西部、小屯镇东部等;临界适宜耕地比例为44.15%,主要分布在叶县(除西部),卫东区,郏县,汝州市南部、临汝镇西部、温泉镇除东北部、杨楼乡西部等乡镇;低度适宜耕地占16.47%,主要分布在舞钢市,汝州市的王寨乡北部、杨楼乡东部、温泉镇东北部、临汝镇(除西部)与汝州市的北部等乡镇。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为各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此外,人均GDP为高度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有效土层厚度为高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低度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四川省2001—2007年和2007—2013年两个时期的耕地变化率及其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2001—2013年,四川省耕地面积呈先急剧减少后略有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2001—2007年共减少耕地面积37.6375万hm2,年均减少耕地6.2729万hm2;2007—2013年增加耕地面积1.8817万hm2,年均增加0.3136万hm2;(2)2001—2007年和2007—2013年两个时期全局Moran’sI分别为0.4219和0.5428,表明耕地变化率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耕地变化率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且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3)局域空间自相关集聚类型中,两个时期正相关的类型都占主体部分,分别占75.41%和73.77%,其中,显著性强烈的县域分别占26.81%和16.30%,且存在由西向东转移趋势;(4)两个时期耕地变化率空间集聚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共性,即以攀西城市群为主的川西南、以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为主的川东大部分县域耕地变化率较高,川西北城市群部分县域耕地变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永福县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永福县耕地地力分为6个等级,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为4 4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1%,是永福县高产稳产田;三、四等级耕地面积为12 4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6%,是永福县中产田;五、六等级耕地为5 11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3%,是永福县主要的低产田。结合实际,提出改良栽培措施、规范管理、合理轮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等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永福县耕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正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总面积1472 km2,其中,山地占13.9%、丘陵占14.7%、岗地占30.6%、平原占40.8%。全市总耕地面积8.4万hm2,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市。我们采用"分布方位—地貌—主要土壤亚类或土属—改良利用方向"的分区方法,将禹州市耕地资源利用划分为6个类型区,同时对各耕地资源利用区农作物种植进行布局,进一步充实调整特色农作物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域,形成生态适宜、集中连片、品质优良、风味  相似文献   

16.
烟草是光泽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气候尧土壤尧地形条件等生态环境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 响。以福建省光泽县耕地为评价对象,综合考虑气候尧土壤尧地形条件等15 个评价指标,借助GIS 与数学模型对光泽 县烟草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光泽县宜烟草用地面积15 402.9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4.35%,全县宜烟草 用地质量总体良好,其中高度适宜烟草用地面积3 774.76 hm2,中度适宜面积9 134.77 hm2,分别占宜烟草用地总面 积24.51%和59.31%;烟草高度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鸾凤乡尧止马镇尧寨里镇尧李坊乡和崇仁乡,面积共 3 468.97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总面积的91.89%。利用光泽县烟草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分析结果,可为该县烟区 更加合理优化布局,提高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流转方式洛阳市共有149个乡镇,2 95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约43.33万hm2。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14.97万hm2,占全市耕地的34.5%。从流向上分,农村承包地流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5.26万hm2,占流转总面积的35.1%;农村承包地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4.17万hm2,占流转总面积的27.9%;农村承包地流入家庭农场、种养植大户、散户的有5.54万hm2,占流转总面积的37%。洛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及指标选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科学制定种植业产业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研究对象,筛选、确定13个指标,基于“仪征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进行水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仪征市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0.20%,适宜耕地面积占56.08%,勉强适宜地区占25.50%,而不适宜耕地面积为8.22%。调查的水稻实际单产与评价获取的适宜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1964,319个样本),且高度适宜区的水稻实际产量高于勉强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正>土乃"八字宪法"之首,为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进行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报告如下:汤原县乡镇耕地总面积为89790.8hm2,旱田面积58980.8hm2,占耕地面积的65.7%;水田面积30810hm2,占34.3%。这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将汤原县乡镇耕地土壤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地20177.82hm2,占22.48%;二级地34510.11hm2,占38.43%;三级地22558.14hm2,占25.12%;四级地12544.75hm2,占13.97%。其中:高产田为一级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规划遵义市两城区蔬菜生产布局、建设城市保供蔬菜基地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利用遵义市两城区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蔬菜种植耕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两城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蔬菜的面积分别为22 859.23 hm2、10543.08 hm2、4328.73 hm2和803.05 hm2,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9.32%、27.36%、11.23%和2.08%,即遵义市两城区的大部分耕地均适宜蔬菜种植,适宜蔬菜种植的耕地面积大小顺序为高度适宜的>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将其蔬菜种植耕地划分为主要种植、次要种植区和辅助种植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