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研究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结构与急性毒性LD50(大鼠,口服)的关系,考察了网格结构和探针原子对结果的影响.得到模型的R2为0.99,标准偏差为0.08.说明,立体效应和静电作用场是描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毒性和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重要结构参数,建立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可以对该类新化合物的LD50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研究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结构与急性毒性LD  相似文献   

3.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研究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结构与急性毒性LD50的关系,考察了网格结构和探针原子对结果的影响,得到模型的R^2为0.99,标准偏差为0.08,说明,立体效应和静电作用场是描述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毒性和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重要结构参数,建立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可以对该类新化合物LD50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结构/急性毒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研究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结构与急性毒性D150(大鼠,口服)的关系,考察了网络结构和探针原子对结果的影响,得到模型的R^2为0.99,标准偏差为0.88,说明立体效应和静电作用场是描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毒性和进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重要结构参数。在模型中,立体能与静电能的贡献为0.82/0.18,说明起主要作用的是立体项,建立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可以对该类新化合物的D150进行预测,构建的三维结构/毒性模型用三维等高图来表示,如果结合分子杀虫活性的相关研究,可以用来指导新分子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华鱼腥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华鱼腥藻为材料研究了 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 ,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华鱼腥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同时研究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华鱼腥藻的LOEC、NOEC和MATC值 ,发现不同农药的LOEC、NOEC和MATC值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序贯法作为农药急性毒性替代方法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序贯法与霍恩氏法分别测定6种农药制剂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95%可信区间,比较2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所用动物数量。[结果]序贯法测得的LD50与霍恩氏法相近,毒性分级与霍恩氏法均一致;但序贯法试验使用动物数量减少了52.3%。[结论]序贯法测定农药急性经口LD50具有明显优势,用于农药急性经口毒性检测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应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这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够引起ctDNA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发射波长以及吸收强度的变化,从而说明3种氨基甲酸酯农药能够与ctDNA进行作用,即意味着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生物有机体后有可能通过形成DNA加合物的形式而进一步导致基因突变,最终对生物体的DNA产生化学损伤。  相似文献   

8.
农用抗生素万隆霉素是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离筛选出来的新结构农用抗生素,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急性经口LD50雌鼠为2 610 mg/kg、雄鼠1 780 mg/kg;皮肤刺激强度平均分值为2.5、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最高值为43,眼刺激的平均指数(M.I.O.I)7天后为13.5,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LD50>2 050 mg/kg.按国家标准GB15670-1995分级,17.5%农用抗生素万隆霉素乳油急性毒性为低毒农药,完全符合低毒农药登记的毒性标准,可以作为低毒农药进行临时登记.  相似文献   

9.
采用灌胃法与蓄积毒性试验法研究了0.2%苦皮藤素乳油对鹌鹑的急性毒性与蓄积毒性。结果表明:0.2%苦皮藤素乳油对雌雄鹌鹑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分别为2885.64mg/kg与2800.79mg/kg,蓄积系数大于5.9,属对鸟类低毒农药,且在鹌鹑体内为轻度蓄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D50为0.14g/L,自然土壤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D50为1.11g/L,自然土壤法中敌敌畏对蚯蚓的毒性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自然土壤中成分复杂,敌敌畏或其降解产物与其中某些成分结合,从而降低了敌敌畏的毒性所至。  相似文献   

11.
钱力  陈华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52-13354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法(CoMFA)对取代苯胺、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得到了合理、可信并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18.0%和82.0%,说明化合物的静电相互作用是影响其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C50分别为0.718 和0.677 mg·L-1,属于高毒级。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氰氟草酯乳油施药剂量为300 g·hm2以下对泽蛙蝌蚪无影响;100 g·L-1氰氟草酯EC施药剂量在1 500 g·hm-2,蝌蚪死亡率为86.7%。降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田间条件下降解极快,1 500 g·hm-2处理,田水中氰氟草酯2 h含量为0.112 mg·L-1,远低于理论初始浓度42.9 mg·L-1。因此,虽然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高毒,但在田间对泽蛙急性毒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乳源康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治疗奶牛乳房炎新型中草药制剂—乳源康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活性,用不同剂量的乳源康注射液分别进行了小白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灌胃时制剂的 LD50为 36.80 g/kg,其 95 %可信限为 32.12~41.47 g/kg;腹腔注射时其制剂的 LD50:13.85 g/kg,95 %可信限为 12.76~14.94 g/kg,表明乳源康注射液实际无毒;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了乳源康和氢化可的松的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乳源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抗炎药效和氢化可的松的相同。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4种新型杀虫剂及7种常用杀虫剂对螟黄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旨在为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协调生物与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的关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表明,供试4种新型杀虫剂中,仅乙基多杀菌素对螟黄赤眼蜂成蜂表现为中等风险性,溴氰虫酰胺、三氟苯嘧啶和氟苯虫...  相似文献   

15.
菜豆毒性分析及毒性预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细胞水平分析不同品种菜豆对小鼠细胞的毒性,建立菜豆毒性预测模型,为菜豆低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已测定抗营养因子含量的27个品种的菜豆,通过匀浆、离心、超滤浓缩制备菜豆浸提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利用MTS法分析菜豆浸提液对小鼠淋巴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合27个菜豆品种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以小鼠细胞生长影响率为依变量,抗营养因子含量为自变量,SPSS软件强行进入4个变量,得到多元回归方程,并经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到一元回归方程,从而建立菜豆毒性预测模型。以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验证菜豆毒性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选择高、中、低3个毒性等级共6个菜豆品种,采用经口灌胃的方式处理小鼠,以灌胃菜豆浸提液的小鼠为试验组,灌胃生理盐水的小鼠为阴性对照组,灌胃菜豆植物凝集素标准品的小鼠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死亡情况,统计一周内小鼠死亡率,解剖观察各组小鼠脏器改变,并取各组小鼠肝脏、脾脏、肾脏、胃、小肠等器官组织制备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分析。【结果】MTS检测结果显示,27个菜豆品种的浸提液对小鼠淋巴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影响率最低为13.77%,最高为85.23%,且不同菜豆品种浸提液对小鼠淋巴细胞影响率差异显著;此外,菜豆植物凝集素的含量是菜豆浸提液对小鼠淋巴细胞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抗营养因子含量测定结果,得到多元回归方程Y=-20.88+4.902X1+0.258X2-3.506X3+18.298X4,经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到一元回归方程Y=30.837+4.5X1,建立了菜豆毒性预测模型。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菜豆浸提液对小鼠一周内致死率与其对小鼠淋巴细胞生长影响率呈正相关,高温灭活后的致死试验表明菜豆鲜荚的主要致死成分为蛋白类物质。灌胃后的试验组小鼠在生理行为表现上与阳性对照组小鼠一致,均呈现行动迟缓、皮毛暗淡无光、眼微睁无神、食欲减退、轻微腹泻症状。解剖小鼠发现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小鼠肝脏发白或伴有淤血点,脾脏肿大、肠胃水肿、薄膜紧张、肾脏水肿。病理分析表明试验组小鼠与阳性对照组小鼠各脏器的组织细胞均有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局部水肿充血、炎性浸润以及部分细胞坏死,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说明,建立的菜豆毒性预测模型可用于菜豆毒性水平预测。【结论】建立了菜豆毒性预测模型,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为从大量样本中选育低毒菜豆品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染发废水对鲤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鲤鱼为受试生物,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染发废水中,通过半静止式试验,根据鲤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以及毒性累积程度系数等特征参数,探讨染发废水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评价染发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表明:染发废水急性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染发废水在48 h内稳定性较差,48 h后才能趋于完全稳定;染发废水对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时间至少可缩短至48 h。  相似文献   

17.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牛心朴子生物碱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该受试物对大鼠经口LD50雄性为>5 000 mg/kg,雌性为>5 000mg/kg;对大鼠经皮LD50雄性为>2 000 mg/kg,雌性为>2 000 mg/kg;对试验兔急性皮肤刺激、眼刺激平均刺激指数均为0;对豚鼠致敏试验致敏率为33.33%。因此,该受试物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皮肤刺激、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中度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宁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3):171-173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农药被广泛应用,对生物机体机能有较为严重的毒害作用。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研究者热衷关注的课题。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农药残留的提取与分离新技术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静水法测试了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并以毒性单位分析法和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类型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对甲酚的单一毒性为中毒,2,4-二叔丁基酚的单一毒性为高毒。Marking相加指数法和毒性单位分析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结论一致:在等毒性配比下,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的24、48、72和96 h时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