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烟草的生长离不开肥料的支持,在烟草种植的过程中,地膜、肥料、农药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肥料主导着烟草的长势。肥料对烟草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施肥的方式则是影响施肥效果的关键。施肥方式是决定烟草质量的核心因素,科学、合理的选用施肥方式,是充分利用肥料中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施肥方式会对烟草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优势,本文对不同的施肥方式进行了分析。1烟草种植中常用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0-23
介绍了不同的烟草施肥方式,并按施肥时期、肥料的田间分布、施用肥料种类及肥料施入形态对烟草施肥方式进行了分类,综述了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呼吸速率和酶活性、烟草生长发育、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对烟草施肥方式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肥料在苗木生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肥料对苗木的影响有所不同,了解苗木肥料的种类及其对苗木生长的作用,掌握苗木施肥的方法及操作技术是影响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效益的重要因素。绿化苗木在种植养护的过程中离不开肥料,但对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绿化苗木品种,施什么肥、施多少还是有一番讲究的。本文介绍了绿化苗木种植过程中肥料的选用及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对并单66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并单669号玉米新品种在宽窄行7.2万株/hm2,N2P2K2(350-100-80 kg/hm2)施肥水平条件下,产量、纯收益、肥料效益最高;在宽窄行7.2万株/hm2,N1P1K1(280-72-75 kg/hm2)施肥水平条件下肥料利用率最高;每形成100 kg籽粒宽窄行7.2万株/hm2条件下吸收氮、磷、钾养分含量最低;不同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的不同施肥水平下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以N2P2K2(350-100-80 kg/hm2)施肥水平最高。说明并单669号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宽窄行种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2万株/hm2;最适宜的施肥水平为N2P2K2(350-100-80 kg/hm2)。这可为并单669号的合理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有效补充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所需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比较了叶面喷施与撒施两种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花苜蓿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适合金塔地区紫花苜蓿种植的最佳施肥方式为二茬和三茬进行叶面喷施,一茬进行撒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草药杭白菊有机种植过程中追肥的不同处理(肥料类型、施肥频率),探究其追肥最佳的使用办法.对植株指标、产量、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有机种植过程中,增施底肥,后期少量施用自制有机肥,既可满足有机生产规范,又能降低成本,保证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结合土壤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施肥计划,促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减小肥料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基于此,本文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述出发,阐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包括控制氮肥施用、调控肥料施用、加强田间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烟草作为一种特殊经济作物,追求的不是高产而是优质适产[1],精准施肥是优质适产的有效保障.试验表明,施肥枪施肥方式烟株成熟后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均较传统施肥有一定优势,亩生产成本可以降低50元左右,在烤烟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提质增效作用.此外,该项技术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质地结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  相似文献   

9.
莲藕是湖北省的特色水生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省莲藕生产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施肥结构不合理,其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农户氮肥用量过高、部分农户磷肥用量过高、钾肥用量明显不足、微量元素肥料(硼肥、锌肥)很少有农户施用。这种氮多(或氮磷多)钾少的施肥方式,不但影响莲藕产量潜力的发挥,而且造成不必要的肥料浪费和周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辣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料,每年农民都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种植大量的辣椒。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平衡施肥才可以有效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目前因施肥不平衡导致化肥的施用量在逐渐提高,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辣椒的产量,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相关研究表明,为了更好的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提高辣椒的产量与品质,就要坚持平衡的施肥方法。因此,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辣椒种植的施肥现状,对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在辣椒种植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赤峰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该文对赤峰市的马铃薯种植条件进行分析,论述了机械化种植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品种选择、选地、施肥、种薯处理、肥料选择、田间管理等赤峰市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进行逐一介绍,希望给马铃薯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减少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固镇县浍光村进行了小麦配方施肥对比试验,根据施肥种类、数量和时期、土壤特性、肥料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新的施肥方案,以探索在小麦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性施肥的不同效果,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在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合本地区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3.
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它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总是有规律的从土壤中不断吸收矿质营养元素,以保持茶树有机体生长发育。但茶园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是有限时,不可能随时都能满足茶树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合理施肥以补充和调节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以满足茶树生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实现高产优质。茶园施肥技术与施肥种类、施肥时期和次数、数量、方法、土壤条件等有密切关系。现介绍如下: 一、施肥的种类 茶园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两种,在茶树种植前或在秋、冬季,当茶树地上部生长停止后施用的肥料称茶园的基肥(种植前的基肥又称底肥)。在茶树地上部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统称为茶园追肥。基肥(或种植前的底肥)一般施用迟效性肥料,以有机肥料(又叫农家肥)为主,而追肥一般施用速效性肥料,以化肥为主。  相似文献   

14.
施肥是冬小麦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如何发挥肥料的作用,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对如何施肥于冬小麦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作为冬小麦种植的科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的滴灌条件下,采用不同来源的肥料(市场上常规商品冲施肥和专业配制的配方滴灌肥),分别在保护地春茬和秋冬茬种植的番茄、辣椒上进行试验,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番茄、辣椒在微灌施肥条件下,采用商品冲施肥比配方滴灌肥的肥料投入成本要高、肥料纯养分投入量也大,产量相比却较低。为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施用配方滴灌肥,而不能盲目的将一般商品冲施肥作为滴灌专用肥来施用,同时要注意调整配方滴灌肥比例与用量来适应不同种植茬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肥料是小麦增产的物质基础,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正确地使用肥料是小麦增产的关键。受近几年粮价偏低的影响,在小麦种植中农民对麦田投入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的现象比较普遍,不能实现均衡施肥,造成肥料的投入与小麦的产量不成比例。联抗生物菌肥是  相似文献   

17.
张霞 《现代农业研究》2021,(10):121-12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国家农业经济的最要组织部分。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应当重视小麦生长发育阶段的肥料需求,科学合理施肥。本文将着重探索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新产品层出不穷;农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蔬菜与肥料,在栽培中经常不知道如何选择品种和肥料种类。而且又因肥料配比不合理,在施肥过程中施肥量过大,对不同的作物施肥方法不对路,这些原因导致了肥料成本增加,作物产量上不去,还造成硝酸盐残留蔬菜、污染土壤水源,浪费资源。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搞好合理施肥,实现蔬菜增产增收?要掌握合理施肥的原则,要求我们以产定肥,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副,以施入土壤为主,叶面喷施为副,及时施用,方法巧妙。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明确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漯玉16为试材,对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模式下的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25万株/hm2+拔节期+花期施肥是产量最高、肥料利用率最高的种植模式,收益最大化的种植模式是8.25万株/km2+大喇叭口施肥。另外,调查显示农户及农技人员更倾向于使用和推广在最佳种植密度下使用种、肥同播的种植模式,其次才推用大喇叭口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曹中星  刘安国 《四川农场》2010,(2):34-34,26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肥料能补充有机质的某些不足,提高蔬菜的产量,对蔬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掌握施肥技术,施肥不合理,也会对蔬菜种植产生巨大的危害。化肥侧重于某一方面元素的供应,对蔬菜的品质、抗性、口感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