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套袋方法研究了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病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的侵染规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该菌在谢花后的3周左右开始侵染幼果,6周左右侵染达到高峰;己唑醇微乳剂、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菌菌丝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EC50 分别为0.068、0.105 μg/mL,其次是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其EC50 分别为0.224、0.307和0.426 μg/mL,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抑制活性较低,其EC50分别为7.862、36.65和99.04μg/ml.  相似文献   

2.
桦树枯枝病病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在8~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在pH值5.8~8.2间均能生长,偏酸环境最佳;不同光照条件和碳源对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光照有利于产孢;在无碳源条件下也能生长,以蔗糖为最佳碳源;菌丝体在生长发育时,以蛋白胨为最佳有机氮源,以硝酸钙为最佳无机氮源;在尿素中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3.
柳树腐烂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六种不同药剂对柳树腐烂病的疗效。明确了佰明98灵和特效杀菌王为防治柳树腐烂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杜仲生拟茎点霉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较难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18~30℃,最适pH值4~7,在蛋白胨和蔗糖的氮、碳条件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腐必清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季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高峰期 ,刮除病疤后用腐必清原液涂抹病疤 ,治疗效果显著 ,治愈率为 94 % ,病疤平均愈合宽度为 10 .1mm,最大愈合宽度达 10 .6mm。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果实霉斑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时间和间隔期对猕猴桃果实霉斑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75%百菌清(Chorothalcnil)和70%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施药间隔期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以12d、50%多菌灵(Carbendazin)以7d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出现的橡胶幼树回枯、死亡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农药毒力试验,试验确认导致幼树落叶的病原菌为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引起幼树回枯、死亡是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侵染的结果。多菌灵、多·福·溴菌腈、霜脲·锰锌、吡啉醚菌酯、异菌脲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表明,参试农药68.75%银法利SC8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甲霜灵·锰锌800倍液对石斛疫病均有防效,其中银法利800倍液在病害初期3次施药后防效最高,可达85.32%,与同药剂1000倍液处理呈显著差异,但两者都极显著优于银法利1500倍液和甲霜灵·锰锌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静宁县引进寡雄腐霉菌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菌(3000倍)+绿医(600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效果明显,病疤复发率27.78%,防效成功率64.59%,新增病疤增长率22.22%,防效成功率78.03%,其能有效减少病斑复发,抑制新增病疤增长。  相似文献   

10.
对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大棚培育的橡胶树芽接苗出现的两种枯死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茎基腐病原菌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芽接点腐烂病病原菌为橡胶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 L.。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核桃腐烂病(Cytospora juglandicola)有效防治药剂,选择用9种药剂对核桃腐烂病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施药方法上看,刮除病斑涂药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划道和直接涂抹药剂,直接涂抹药剂防治的效果不明显,难以控制病斑扩展蔓延;从药剂种类和浓度来看,33.33ug/L的刮腐刀对核桃腐烂病的防效最好,防效达100%,病疤复发率为0%,其次是28.57ug/L刮腐刀、10ug/L氢氧化铜、13.33ug/L腐皮消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到了90%,病疤复发率为10%。其余药剂不论是哪种浓度和施药方法上看,防效均不够理想,而且病疤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市八月天地农业有限公司的生态猕猴桃园的5年生红阳为试材,利用EM菌泥、沼液泥、EM菌稀释液及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试验。结果表明:EM活性菌泥敷涂的防治效果和病疤愈合效果最好,其次为50倍EM菌稀释液,然后依次为200倍农用链霉素、沼液泥和清水处理。EM菌泥在当年、次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8%、89.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5.1%、8.5%,其病疤愈合效果达60.6%;EM菌稀释液在当年、次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0%、87.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5.9%、10.2%,其病疤愈合效果达45.9%;农用链霉素在当年、次年4月防治效果分别为77.1%和73.1%,病疤复发率分别为10.4%、21.2%,其病疤愈合效果为22.9%。说明EM活性菌能有效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生物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材料来源地的环境、分布状况。采摘具有代表性的果实,按大、中、小3种规格测定果重、果长、果径等品质指标,同时运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对果实折光糖、还原糖、可溶性糖、粗纤维、粗蛋白、总酸、水分、糖酸比及Vc,N,P,K,Fe,Mn,Cu,Zn,Ca,Mg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营养元素中除N,Cu含量低于中华猕猴桃外,P,K,Fe,Mn,Zn,Ca含量均高于中华猕猴桃,建议今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陇南油橄榄种植区发生一种叶部新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后期渐变为纶纹状,叶部有单个病斑,也有多个病斑相连,叶背症状不明显。叶片受害部位周围渐失绿,后期变黄,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早期落叶。通过组织分离、菌株纯化,显微观察,记录了病原的载孢体为椭圆形,大小为286~504μm×132~375μm,产生2种分生孢子,甲型孢子多为椭圆形,具2个油球,大小为4.3~7.6×1.6~3.4μm,乙型分生孢子线状或端部成钩状,大小为13~24×0.4~1.2μm。对病原物r 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菌株A1(a3、a4、a5、a7)与Diaporthe eres菌株遗传距离最近,与Phomopsis属的多个种及该属的有性型Diaporthe sp.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与同源率最高的Phomopsis amygdali遗传距离相对较远。通过对病原物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形态学观察,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一新种,初步定为拟茎点霉,经查文献,此病原菌在油橄榄上没有记载。  相似文献   

15.
苏北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以来,苏北地区每年春季杨树新造林发生大面积死亡,在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杨树枝干上,几乎都有溃疡病症状的病斑发生。本试验通过对杨树新造林地(I-72杨)溃疡病病组织的分离、纯化培养获得10余株菌株,经接种、发病后再分离,获得6株拟茎点霉菌株;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核糖体DNA-ITS区域的序列,结果是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Phomopsis eucommiicola的ITS序列有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9%。因此将该拟茎点霉菌确定为Phomopsis eucommiicolaC.Q.Chang,Z.D.JiangP.K.Chi,。该病原菌侵染杨树引起杨树新造林木溃疡病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套袋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和2016年对浙江省江山市徐香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不同套袋和去袋时间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5月21日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低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最高达到100%;6月2日以后套袋的处理发病率均在50%以上。8月26日去袋防治效果最高,达70%;2016年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含糖量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去袋时间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未套袋对照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果实生理及其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产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约跨越南纬8°~北纬50°,东经85°~146°。猕猴桃属植物从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大陆,向四周延伸,东至日本国,南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西达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北上萨哈林岛。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和集中产区,自1978年...  相似文献   

18.
观察研究了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共12个品种(系)的畸形果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不同种类品种的果实畸形果率有显著差异,品种间果实畸形率不及种间差异明显;使用大果灵(CPPU)会普遍提高畸形率,多毛品种提高幅度更大,而使用2,4-D和人工授粉可使畸形率显著下降;畸形部位与种子发育状况密切相关。由此推测,畸形果发生与授粉受精不完全和内源激素失衡导致的种子退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交链孢 (Alternariasp )和茎点霉 (Phomasp )是杜松赤枯病的主要致病真菌 ;两种病原菌均喜偏酸性的条件 ,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是 5~ 7;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 0~ 30℃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 15~ 2 5℃ ,2 0℃时萌发率最高 ;Al ternariasp 在相对湿度 90 %以上能较好萌发 ,Phomasp 在湿度 10 0 %时才能萌发 ,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两种病原菌对云杉和丹东桧的嫩枝叶也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Phomopsiseucommicola代谢产物对寄主杨树电导率、脯氨酸、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对寄主起一定毒害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