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发生严重、危害大、造成损失大。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从全州常种玉米品种和云南农业大学及部分州(市)选育推广的一些品种中选出91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试验,从中选择出兴黄单892、海222、北玉16号、北玉2号、海禾1号、海禾2号、红单3号、红单6号、屏单4号等17个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以适于在红河州高海拔和多雨水、玉米灰斑病发生重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达到抗病高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是保山市玉米种植史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目前已蔓延至保山各玉米产区,成为影响该市玉米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探索,保山市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一、推广抗(耐)病良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田间调查表明,海禾1号、海禾2号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是盐津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发生危害,具有来势凶猛、传播蔓延速度快的特征。玉米发病后造成一般田块损失5%—30%,严重地决达80%以下,甚至有地田块绝收。根据近两年在玉米生产上指导农民防治玉米灰斑病情况,现将玉米灰斑病在盐津县的发生特点、防治措施进行编写汇总以供大面防治之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以 7922、 478等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所配制的玉米杂交组合,大部分都感灰斑病,个别地区拟眼斑病和花叶病毒病发生也较重,有的还发生丝黑穗病,生产上急需高产抗病的替代品种。从美国玉米杂交种 78599经自交筛选的一类自交系,如 J599、沈 137、丹黄 18等,所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表现高抗灰斑病,抗丝黑穗病,特别是以其为母本的杂交种,如丹 413、海禾 1号、海研 1号等,产量高,籽粒均匀、大小适中,色泽好,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因而这些自交系备受育种单位重视,纷纷用以组配新的玉米杂交组合,参加各级试验。就 1999年省预试看,在参试的 100多个组合中,大多数有 78599血缘。尽管 78599系列组合在综合性状上仍有待改进之处,但作为一个过渡性自交系,在生产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 78599系列杂交种如丹 408、丹 413、沈试 29、海禾 1号、海禾 2号、海研 1号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制种面积也逐年增加,有必要介绍一下这类杂交种的特性,在栽培上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丰收。   1喜肥喜水,生育期长 78599系列杂交种大多属于晚熟或中晚熟组合,生育期一般在 125~ 138天...  相似文献   

6.
在参试的18个玉米品种中,既抗灰斑又抗大斑兼抗丝黑穗三大玉米风险性病害的品种有:陕单2001、正大999、奥利10号、农科大8号、丹玉69号;现代1号、长单48号、华玉5号抗灰斑病和大斑病,但感丝黑穗病;安森7号、安玉2166两品种高抗灰斑病,但中感大斑病;潞玉6号、陕单22号中感灰斑病,但抗大斑病;正大12号中抗灰斑病,登海605中感灰斑病,但两品种均高感大斑病;敦玉518、临奥1号、登海11号均属高感灰斑病的品种;秦奥23号中感灰斑病、中抗大斑病,但高感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7.
孙丹 《吉林农业》2010,(7):76-76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五谷3861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新品种五谷3861是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选系WG6320为母本、自选系WG646为父本组配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在2009—2010年云南省玉米区域试验中,五谷3861 2 a平均折合产量为10 404.0 kg/hm~2,较对照品种海禾2号增产9.45%。在2010年云南省玉米生产试验中,五谷3861平均折合产量9 717.0 kg/hm~2,较对照品种海禾2号增产10.30%。抗倒性强,中抗灰斑病,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植株为半紧凑型。平均生育期112 d,该品种株高267.4 cm,百粒重34 g,出籽率84.4%,容重816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0.46%、粗脂肪(干基)4.08%、粗淀粉(干基)72.76%、赖氨酸(干基)0.33%。适宜在云南省等西南地区海拔1 000~2 000 m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滇西南暴发的玉米灰斑病现已传遍云南大部分地区,该病对滇西南全部玉米地方品种及云南省已往种植的绝大多数杂交种均能感染并导致严重减产。经多年观查研究,在滇西南至滇中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1 750 m以上的玉米生产区域,海拔越高危害越重。发病严重区域的气象特点是温凉湿润环境,即7~8月月降雨量160~180 mm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平均气温18~20℃,20℃以下较有利于发病。这与中国北方玉米灰斑病发病规律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表明,某些相同寄主如M017Ht1、沈137,在中国北方鉴定是高抗玉米灰斑病的,但在滇西南地区则表现感病,这表明中国事实上已存在玉米灰斑病病原的不同生理种群,亟待深入研究。同时,在云南玉米灰斑病严重危害地区,只能推广应用在当地经试验鉴定证明较抗玉米灰斑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毕节地区主栽杂交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年对毕节地区主栽杂交玉米品种,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丝黑穗病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0个参试品种中,毕单10号、临奥4号、海禾1号为高抗品种,毕玉2号、毕单4号、毕玉4号、贵毕302、黔西4号为中抗品种,贵毕301、安单136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29个中熟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9个玉米新品种中,高抗品种和抗性品种分别为11个和12个,中抗品种3个,而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为2个和1个。能达到抗病以上的品种所占的比例达79.31%,而感病和高感品种占10.35%。说明吉林省所选育的中熟期玉米新品种多数为抗病品种,但也存在着感病甚至高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点区域试验方法对从我国北方8省市引进的玉米杂交种作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海禾2号、四单68、3119和3303明显优于对照杂交种中单2号;沈单10号和豫玉22的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不如中单2号。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很多,为了试验有些品种在吉林省长春地区的表现情况,我们于2000年和2001年进行了引种试验。从引来的11份玉米杂交种中,筛选出比对照品种新铁10综合性状好的品种6份:海禾4号、丹2109、登海9号、海禾3号、丹3020和丹DS32,可以在长春地区适宜种植对照品种的区域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杂交种龙源201是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以外引系K12优选系K12-16为母本、自育系源自16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31 d,活秆成熟,粮饲兼用.株高260 cm,千粒重408 g,2006年测定,籽粒含粗蛋白94.16 g/kg、粗脂肪36.2 g/kg、粗淀粉752.7 g/kg、赖氨酸3.30 g/kg、粗灰分13.4 g/kg.高抗瘤黑粉病,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大斑病、茎腐病,感红叶病.在2005-2006年甘肃省晚熟B组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3 538.25 kg/hm2,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3.45%.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引自CIMMYT的108份热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粗缩病重发区鉴定其粗缩病抗性,筛选出3份粗缩病高抗和19份抗病种质。以热带种质齐319为粗缩病抗性基因供体,改良自交系苏951,在117个BC3F2∶3中筛选了2个抗病类型的家系,并讨论了热带种质改良温带自交系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病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0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具有丰富的抗病资源,高抗锈病的有5份,高抗小斑病的有13份,抗大斑病的有26份,兼抗(含高抗、抗和中抗)3种病害的有32份。可见,西南玉米地方品种有大量抗病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用于生产,本研究选用7个玉米杂交种,在遮雨棚中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控制浇水,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叶绿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干旱处理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分别为5.464 mg/L,7.853 mg/L和2.286,均高于苗期干旱处理(分别为2.373 mg/L,4.769 mg/L和0.990)。在不同干旱处理进程中,苗期干旱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而在花期干旱中,随着干旱处理时间以及玉米的逐渐成熟,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在不同杂交种间,无论是苗期干旱处理,还是花期干旱处理,长城706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苗期干旱处理下,其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8.831,3.705,12.533 mg/L,花期干旱处理下,三者分别为12.608,4.277,16.881 mg/L;长城799,农单5号、北玉16号、海禾1号次之;而路单8号和会单4号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而叶绿素a/b在苗期干旱处理、花期干旱处理进程中,以及在不同品种间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不同玉米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因此,从干旱处理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可以看出,长城706的抗旱性最强,长城799,农单5号、北玉16号、海禾1号的抗旱性较强,而路单8号和会单4号的抗旱性较差。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筛选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玉米育种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发展,2008年将25个俄罗斯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100个测交组合,2009和2010年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对25个外引改良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和抗病鉴定。结果表明:25份外引改良系中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的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中抗丝黑穗病材料占80%,无高感材料。抗和中抗大斑病的材料共有13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52%,48%的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总体上对大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