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药液浓度越低,增效幅度越大;静电喷雾低浓度药液与非静电喷雾高浓度药液能获得同样防治效果,可节省农药30%以上;48%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和蜀柏毒蛾4~5龄幼虫的适宜药液浓度。  相似文献   

2.
选用不同浓度的3%高渗苯氧威、5%阿维菌素乳油、48%噻虫啉悬浮剂对越冬代松梢螟幼虫进行药剂喷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d后48%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48%噻虫啉悬浮剂2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的防效均在90%以上,考虑到防治成本和环境安全因素,选用48%噻虫啉悬浮剂2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防治松梢螟。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型苯氧威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剂型苯氧威分别对杨扇舟蛾第2代幼虫进行喷烟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威EC和柴油按1:5、1:8喷烟防治防效高峰3~7 d,7 d防效分别为89.9%、76%.3%高渗苯氧威EC 2-000倍、3 000倍喷雾防治7 d防效分别为91%、88.9%.25%苯氧威WP4 000倍、6 000倍、8 000倍喷雾防治防后7 d的防效分别为94%、88.9%、56.4%.  相似文献   

4.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6.
榆近脉三节叶蜂Aproceros leucopoda Takeuchi危害多种榆树,属河北分布新记录种,在河北丰宁地区对白榆Ulmus pumila造成严重危害。采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种药剂喷雾和喷烟防治3~4龄幼虫,喷雾48 h后,4.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和4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3 000倍液和3 500倍液,4种浓度防治效果都达到92%以上,且彼此之间无差异,其中以4.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1.2%烟碱.苦参碱乳油各浓度和4.5%高效氯氰菊酯5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喷烟48 h后,4.5%高效氯氰菊酯10倍和3%高渗苯氧威8倍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5.7%和91.8%;4.5%高效氯氰菊酯20倍、3%高渗苯氧威12倍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8倍三者之间防治效果无差异。考虑经济和生态价值,防治榆近脉三节叶蜂幼虫喷雾用4.5%高效氯氰菊酯4 000倍液或3%高渗苯氧威3 000倍液,喷烟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倍和3%高渗苯氧威12倍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松阿扁叶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4 000倍、1.2%苦.烟乳油1 500倍、绿得宝2 500倍喷雾防治松阿扁叶蜂初孵幼虫,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 柴油1∶20喷烟防治松阿扁叶蜂初孵幼虫,施药后3 d幼虫死亡率达到91.9%。具有省事、高效、无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控制板栗剪枝象的危害,应用2.0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和3.00%高渗苯氧威乳剂在林间展开人工地面防治板栗剪枝象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均能有效控制板栗剪枝象.其中2.00%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平均防治效果达92.44%,3.00%高渗苯氧威乳剂平均防治效果达82.29%。因此,这两种杀虫剂都是防治板栗剪枝象的有效药剂,可进行林间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48%乐斯本、5%锐劲特、2.5%溴氰菊酯、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5种高效低毒农药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理想的为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5%锐劲特3种药剂,防效分别达到80.7%、78.1%和76.3%。  相似文献   

10.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相似文献   

11.
应用3%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取得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将40%久效磷可溶性农剂和50%甲胺磷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定期采叶用杨小舟蛾Micromelatopha troglodyta Graeser幼虫进行室内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对杨小盘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林间用浓度为200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结果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5代末发生灾情。  相似文献   

13.
应用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tia)和赭红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不同种类害虫、同种害虫不同幼虫龄期的防治效果各不相同,施药72 h后,马尾松毛虫3龄和5龄幼虫、油桐尺蛾3龄幼虫、赭红葡萄天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该药剂对3种害虫的3龄害虫有特效.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浓度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毛松毛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每hm^2使用量为1500mL白僵菌油剂、1.5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为28.1%;在用量为6000mL白僵菌油剂、12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高达94.4%。到松毛虫化蛹时以上两处理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48.8%和99.6%。各防区的白僵率从7.5%—31.5%不等。与白僵菌油剂的用量呈相关性。结果表明,白僵苗与溴氰菊酯混合的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松毛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DCPV-Bt混合剂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ner)混合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 :当 1ml混合剂含量为 0 2亿Bt芽孢 + 0 0 0 0 8~ 0 0 0 2亿CPB时 ,在 2 7℃条件下 ,松毛虫在喷施后 4~ 6d死亡率达70 % ,残存种群病毒感染率达到 5 0 % ,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通过酶联免疫技术 ,检测施用DCPV后林间松毛虫感染病毒情况 ,其中喷施DCPV长达 11a之久的松林 ,松毛虫带病毒率高达 78 5 % ,而且林中松毛虫种群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四个不同立地带——长白山、百花山、鼎湖山、尖峰岭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林下0~5cm土层土壤样品75个,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39株。其中芽孢杆菌的总数量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出土率和分离率有所差异,pH偏中性和含水量稍高的土壤,菌数较高;而与所测的各种土壤养分无明显相关。对39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17株属库尔斯塔亚种,6株属松蠋亚种,16株未定名。毒力测定表明:对杨扇舟蛾和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死率在50%以上的菌株约占70%;对榆蓝叶甲和黄粉甲幼虫均无明显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在春季大发生时多为3~6龄,可造成严重危害。通过使用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春季高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药剂稀释1000倍液防治3~6龄幼虫见效快、效果好;虫口密度不高时可采用1800倍液喷雾施药;防治3龄以下幼虫,可稀释25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应用森得保粉剂、森得保飞防专用药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进行了林间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撒300 g.hm-2、450 g.hm-22种剂量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飞机喷施1.5 g.hm-2森得保飞防专用药7d后,防治效果可达91%以上。森得保粉剂、森得保飞防专用药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持续控灾作用明显,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