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国际关注的检疫性害虫,已侵入江西多个区域,对当地果蔬作物构成威胁。江西境内,橘小实蝇寄主的种类多、面积大,气候与生境为橘小实蝇种群的发生提供条件。为降低橘小实蝇对寄主作物的影响,应禁止携带虫源的果蔬作物向未发生区域调运,并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防控措施降低田间种群密度。由于气候变暖、寄主栽培面积扩大等原因,遏制橘小实蝇在江西境内发生与危害工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将被寄生后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橘小实蝇幼虫解剖并除去体内切割潜蝇茧蜂虫体后,运用愈创木酚法测定橘小实蝇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橘小实蝇2日龄幼虫被切割潜蝇茧蜂寄生后体内POD活性均比对照明显升高(P<0.01),寄生作用能诱导POD活性升高;随着寄主幼虫的虫龄增长,吸光值呈现明显波动现象,虫龄为72~120 h时POD活性处于最活跃水平,其中以72 h为最高;进入蛹期后(≥144 h)则酶活性水平极低.研究认为这种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橘小实蝇幼虫对寄生的一种典型生理防御行为,可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发现枣实蝇、棉铃虫和印度谷螟3种蛀果害虫对新疆枣果的危害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枣果的品质。现从枣实蝇、棉铃虫和印度谷螟对枣果的危害的虫孔大小、虫道形状、虫粪粒的大小、颜色、排粪部位等几方面进行危害状的对比区分,为今后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连木种子小蜂发生区设立标准地及观察箱,经过多年进一步对黄连木种子小蜂化蛹、羽化、产卵、孵化、幼虫、成虫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在河南一般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果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1头雌成虫可产卵10~31粒,卵产在黄连木幼果内,一般1果1粒,卵经4天左右孵化.黄连木种子小蜂羽化的最适气温为23~25℃.  相似文献   

5.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上海地区1 a发生6~7代,主要发生在5—11月,个别暖冬,成虫可存活至12月上旬。该虫每年5月零星发生,随着气温的上升,虫口数量不断增加,9月中下旬达到高峰,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虫口数量也呈下降趋势,全年呈单峰型变动。橘小实蝇在上海的虫口数量变动主要受降水影响,温度和寄主果实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正> 柑桔大实蝇是柑桔上毁灭性虫害之一,属双翅目、实蝇科、大实蝇属。1985年首次在浙川县蒿坪乡、西峡县丁河乡发现红桔、香园皱皮柑及渝州蜜桔(主要品种)在此虫危害,虫株率达70%以上,虫果率在10~30%。幼虫存果实中取食囊瓣呈糊状,使果  相似文献   

7.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8.
柿广翅蜡蝉为杂食性害虫,可危害多种农林作物.该虫以产卵刻痕的危害方式对茶树造成危害,为了解其在茶树上的产卵习性,采用室内饲养和茶园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柿广翅蜡蝉的发生与产卵特性.结果表明:柿广翅蜡蝉在苏州地区茶树上1年只发生1代,10月初开始产卵,中下旬是产卵高峰期,持续至12月底.成虫喜产卵于直径为0.3 cm左右2年生枝条表皮光滑处,刻痕长度0.5 ~2.5 em,每刻痕内有卵粒6~38粒.卵孵时刻痕表面的白色蜡丝逐渐消失,呈现出灰褐色.该结果可为苏州地区茶树上蜡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笋万纹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笋万纹象是福建省毛竹林近年来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省2 a 1代,少数1 a 1代;以成虫在土茧中越冬,成虫4月上旬开始出土上笋,取食笋肉补充营养.经补充营养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产于离笋尖40~80cm处的笋箨内,每笋产卵15~39粒,每雌产卵62~79粒.卵期5~7 d,幼虫期18~20 d,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随被蛀枝梢落地,建土室化蛹.蛹期5~7 d,成虫期320~335 d.  相似文献   

10.
<正>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原产于印度,是枣属植物的重要蛀果害虫,隶属于双翅目、实蝇科、实蝇亚科、实蝇族、咔实蝇属,2007年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1]。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肉进行危害,不蛀食枣核和种仁,危害时果面可形成斑点和虫孔,内部蛀食后形成蛀道,导致果实提早成熟和腐烂,被害  相似文献   

11.
梨小食心虫对木瓜危害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别名桃折心虫,东方蛀果蛾,简称"梨小".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小卷叶蛾亚科.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梨、桃、苹果、枇杷、木瓜等多种果树.  相似文献   

12.
经对元江县芒果成熟期的虫害芒果实蝇 2年的系统观察 ,掌握了该虫害的完整生活史和为害特点。元江芒果实蝇 1年发生 6代 ,每年 2个高峰期 ,第 1个高峰期在 4月下旬 ,第 2个高峰期在 7月初至 8月初。成虫产卵于成熟果实的果皮下 ,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在大田上进行果实套袋 ,农药和性诱剂诱杀 ,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取得了一定防治效果。在芒果近成熟期连续施诱杀剂 12次 ,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实蝇的为害 ,诱杀剂以甲基丁香酚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温度对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9~37℃)麻疯树柄细蛾各虫态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19~34℃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7℃时,卵不能孵化。在25℃下雌虫和雄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5.94 d和5.22 d。在25~34℃范围内,温度对雌虫产卵量无显著影响,但平均产卵量(44.4粒/雌)明显高于低温区19~22℃的平均产卵量(16.9粒/雌)。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91,6.312,8.014,8.874℃,世代有效积温为294.183日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饲料饲养的枣实蝇成虫产卵、孵化、寿命有很大的差异.采用蜂蜜(A)、酸水解酪蛋白+蔗糖(B)、酵母浸粉+蔗糖(C)3种饲料饲养枣实蝇成虫,结果表明:饲料C饲养的枣实蝇单组平均产卵量为(116.33±6.73)粒,与饲料A,B组差异显著;饲料C单组平均孵化率86.13%±1.31%,与饲料A,B差异性不显著;饲料C饲养的枣实蝇最长寿命128 d,优于饲料A(95 d)和饲料B (108 d).饲料C饲养枣实蝇,各项指标均达到满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小云斑鳃金龟在白龙江林区4年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于每年4月上旬上升为害,至10月下旬下迁越冬,活动范围为10~25cm,越冬深度以40~70cm居多。成虫始发期为6月中旬,盛期为7月中、下旬;田间幼虫孵化盛期为8月上、中旬。各虫态的历期:蛹期29d,卵期26d,1龄幼虫340d,2龄幼虫365d,3龄幼虫700d,成虫16d。成虫雌雄性比1.2:1,昼伏夜出,21:00~23:00为出土活动高峰,雄虫有极强的趋光性,雌虫的趋光性极弱。成虫不取食,雌虫产卵为单粒散产,产卵量平均为26粒,多产于15cm耕作层的卵室中。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及含水量适宜的地块虫害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7.
绿竹链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e(Russell)严重危害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秆部.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卵和1龄若虫在绿竹秆部越冬.两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翌年3月中旬;成虫产卵盛期分别为9月上旬、翌年6月中旬,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5.3粒、34.2粒;卵平均孵化率分别为80.2%,90.3%.18~23℃最适宜该虫种群数量的发展.5%吡虫啉乳油、30%松脂酸钠水乳剂、40%氧化乐果乳油和40%乐果乳油4种农药10倍液每株10 mL进行秆部注射,防治效果达93.4%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板栗剪枝象鼻虫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剪枝象鼻虫,又名锯枝虫,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轻的减产30%,重的减产50%~90%。一、成虫形态特征全体黑蓝色,有金属光泽。雌虫体长8毫米,体宽3.5毫米,头管长4.5~5.0毫米,稍向上弯曲,触角着生于头管1/2处,长4毫米,向两侧伸出。雄虫体略小,触角着生在端部1/3处,共11节。前胸背板侧前方有角状刺突起,鞘翅各具10条刻点组成的纵沟,纵沟之间为颗粒状隆起线。二、生活习性大别山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筑室越冬,第二年5月上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6月下旬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虫即破土室出地面,危害嫩果枝,6~10天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于幼嫩栗苞内。6月中旬产卵盛期,7月上旬孵化盛期,幼虫7月下旬至9月脱果,即入土筑室以幼虫越冬。成虫上午9时至下午4时半比较活跃,行动非常敏捷,并具有短暂假死性,日落后多静伏于叶的重叠处,趋光性极差。成虫交尾后2~3天产卵,经多次交尾产卵后自然死亡。每产一粒卵需40~60分钟,每个栗苞内产卵1~2粒。产卵时,在距栗苞3~6厘米处,用口器把嫩果枝从上面剪断,使嫩果枝悬挂于空间,然后爬上栗苞向苞内咬一产卵槽,产卵于槽内,用头管将卵顶至槽底,用果屑堵塞产卵孔后,表面...  相似文献   

19.
光滑材小蠹生物学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光滑材小蠹(Xyleborus germanus Blandford)在湖北发生危害。该虫近年在鄂西板栗人工林危害较为严重。一年一代,以成虫在虫道、朽木、栗苞内越冬。分数次产卵,产卵量40~60粒。虫口数量消长与湿度密切相关。对该虫的防治:加强营林措施;入冬前树干涂白,或成虫蛀入期向树干喷5%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其它长效内吸农药,以防止其侵入,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杏仁蜂多发于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省(区),主要危害杏、桃两个树种。杏仁蜂1a发生1代,幼虫大多在园内落杏及枯干在树上的杏核内越冬越夏,在河北4月下旬化蛹,蛹期10余天,杏落花后开始羽化,羽化后在杏核内停留一段时间,咬破杏核爬出,在杏果指头大时成虫大量出现,飞到枝上交尾,选择向阳面的杏果,将产卵器刺入杏核内,把卵产在核皮与核仁之间,每晨只产1粒卵。1只雌虫可产卵20~30粒。幼虫孵化后在核内食杏仁生长,约在6月上旬老熟,被害果于6月上旬开始脱落或干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