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叶的功能在水稻功能叶片中作用最大,每平方厘米剑叶面积承担1.6粒,是二、三叶片总和的95.8%(周毓珩)。本文旨在通过主穗剑叶的长、宽、面积、角度、比叶重等性状探讨粳稻高产育种不叶主要性状,为粳稻育种提供剑叶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轮回设计对开系7号、铁粳4号等10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和产量呈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穴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生育期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轮回设计对开系 7号、铁粳 4号等 10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和产量呈正相关 ,达极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穴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生育期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粳稻高产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5年来,江苏省粳稻高产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效,审定通过新品种46个。生产上粳稻品种更换了3-4次,1995年全省粳稻产量平均达8145kg/hm^2超过了杂交灿稻。本文回顾了江苏省粳稻育种历程,提出拓宽亲本的录用范围,利用灿稻衍生品种和塑造高产株形,优化产量构成因子等是粳稻育种取得显著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通径分析,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流域近年选育的16个早籼良种主要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和产量性状间存在极复杂的相关关系,以穗长,千粒重,穗着粒数和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2.按累积贡献率≥85%,确定了粒数因子,穗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结实率因子四个主成分,以粒数因子的贡献率最大,为38.6%,3.16个早籼良种按遗传距离可分为三类,4.增大穗子和增加粒重是早籼品种进一步高产的主  相似文献   

6.
高粱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高产育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才 《杂粮作物》1998,18(2):21-22
高粱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高产育种作用的研究张金才(内蒙古哲里木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辽028015)在多年的高粱选育过程中,高粱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一直以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多年试验表明,随着高粱千粒重的提高,穗粒数反而呈下降趋势,而穗粒重没有提高,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5~1995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要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通过国家水稻区试的杂交粳稻品种进行主要米质指标性状的分析,与同期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综合米质较差。对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米质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精米率指标较差,垩白指标较好、食味指标较好,但综合米质好的组合比例较小。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优质育种策略,以选育米质较好的亲本材料为切入点,可以配制出产量优势强,米质优良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结构分析和高产育种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7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对7个穗部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长、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较大;出籽率、结实长、千粒重、穗粗、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为正值且较大.因此,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出籽率、结实长和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结实长兼顾其它穗部性状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食用优质早稻育种几个主要性状改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用优质早稻品种应该是质优、产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好 ,有一定抗病虫性及耐逆境生态等优异性状的综合表现。目前 ,优质早稻品种尚少 ,制约了优质早稻的发展。当今 ,中国南方几省早籼稻米多数品质差 ,售价低 ,销不出 ,出现了卖粮难现象 ,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1999年 3月 2 5~ 2 7日 ,农业部在南昌召开了全国早稻优质化座谈会。提出了用 5a时间 ,基本实现早稻用途多样化 ,品种优质化 ,经营产业化 ,栽培轻型化 ,质量标准化的总体目标。要求做到早稻品种结构合理。主攻食用优质早稻 ,使早稻基本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稻米标准。分两阶段实施 …  相似文献   

13.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棉花高产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棉花产量的因素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结构要素式,另一种是物质生产分配式。本文从“库”与“源”的关系,分析了棉花高产育种按产量结构要素式选育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和按物质生产分配式选育的潜力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夏大豆高产育种的农艺性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56个品种(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分枝、底荚高、单株荚数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单株产量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正相关,与百粒重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底荚高、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多元直线相关。选择高产新品系,应突出单株荚数的选择,选择荚粒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日数适中的株系。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所研究因子间在动态变化中其变化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子间的密切程度,关联度是反映这种密切程度大小的度量,关联度越大说明因子间变化的势态越接近,其相互关系越密切。高产育种是大豆主要育种目标之一,然而,数量性状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因此,必须研究限制产量因子间的关系,以使能合理准确的选择。本文探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及世界水稻主产国的粳稻产量现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粳稻育种水平领先于生产实际产量水平,审(认)定品种的产量潜力并未在生产实践中被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原因是高产或超高产品种综合性状、生产适应性和高产稳产性不够理想,难以满足不同生态条件和生产能力对优良品种的需求;提出粳稻品种改良应优先考虑培育适应性好的高产、稳产品种,稳中求高,不应单纯追求高产、超高产,粳稻育种水平亟待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全面提升;建议通过育种科学、稻作生产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领域的水平提升,在未来5~10年内将我国粳稻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左右,实现我国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棉花高产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是人难度极大的课题,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十年来,选育出的后代,产量提高显著。已审定的两个品种表明,采用的品系杂交,低世代设多次重复,延后对抗病性的选择,从五个方面,加大对铃数的选择压力等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高产品种的性状,特别是与产量有关性状的演变,是高产育种的重要依据。Cooper曾较为系统地描述过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特点。近年来,不少学者先后从光合强度,形态性状,生育期内各生育阶段的长度,收获指数方面探索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产量差异较大的品种及不同年代种植品种的比较,寻找变化较大的且与产量密切相关的经济性状及生理性状,为选育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剖析水稻叶片气孔性状的遗传机理,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F10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用该群体包括12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水稻齐穗期剑叶气孔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控制气孔相关性状的QTL。包括4个控制气孔密度的QTL(qSD-1、qSD-4、qSD-7和qSD-8),分别位于第1、4、7和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2%、8.1%、9.1%和5.9%;2个控制气孔长度的QTL(qSL-4和qSL-6),位于第4和6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6.6%和10.5%;3个控制气孔宽度的QTL(qSW-5、qSW-7和qSW-10),位于第5、7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4%、9.7%和5.6%。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除qSD-1外,其余8个QTL过去均未曾报道过,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上控制气孔密度的qSD-4与前人检测到的控制光合速率的QTL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