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豆疫病又名大豆疫霉根腐病。现己在我国大豆的生产区蔓延,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2.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它主要危害茎,使茎枯死,造成豆田植株成片死亡而使大豆减产。近几年来在许多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面积增加,个别地块发病率有所上升,甚至有的连队几乎每个地块都有发生,有的发病率达30%以上,平均减产15%左右。这些情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大豆土传病害之一。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发病较重。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在感病品种上损失可达25%~50%,个别高感品种损失可达100%,发病植株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一、症状大豆疫霉菌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阶段造成危害,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死亡等症状。田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根腐病是各国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大多分布于北方大豆产区,以东北、西北及内蒙较重,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发生最重。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病苗的主根及贴近地面的茎基部位变为红褐色,并稍有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现溃疡状。幼苗受害严重时会折伏枯死,而幼株则整体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发病率一般40%~50%之间,重病地块能达80%以上,一般年份减产8%~10%,严重时可减产  相似文献   

5.
大豆羞萎病是一种较老的大豆病害,1957年,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首次发现。属次生病害,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耕作结构不合理,导致逐年加重。该病主要危害茎及叶片、叶柄,发病地块植株大部分折倒,且茎秆髓部变褐色,严重地块发病率达70%,减产50%左右。一、危害症状大豆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柄、叶片、荚、种子均可受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66.67万公顷,致使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高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防治大豆病对农民增产增收至关重要,应重点防治下列几种病。一、大豆灰霉病属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  相似文献   

8.
大豆红蜘蛛为朱砂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红蜘蛛的为害已上升为主要地位,一般使大豆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70-90%.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有的重茬年份达到10年左右,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大豆根部病害以及后期的枯萎死亡,一般都认为是根腐病或胞囊线虫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经过研究发现有许多是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引起的,在重茬地块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大豆产区50多个县调查后发现,其中有40多个县都发现有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现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羞萎病首次被发现是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57年。该病害属次生病害,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耕作结构不合理,导致逐年加重。该病主要危害茎及叶片、叶柄,发病地块植株大部分折倒,且茎秆髓部变褐色,严重地块发病率达70%,减产50%左右。提早的掌握该病的症状及时预防能为种植者减少损失。一、病害症状大豆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柄、叶片、荚、种子均可受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  相似文献   

11.
王莉 《乡村科技》2020,(2):85-86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易出现贪青晚熟现象,轻者导致大豆产量减产20%~30%,重者减产50%左右,特别严重的地块减产幅度更大。实地调研发现,农民群众不愿意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是大豆贪青晚熟。基于此,本文指出大豆贪青晚熟的原因,介绍科学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县属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现有耕地188万亩。受市场需求和大豆价格上升的拉动,农民种植大豆热情高涨,致使调茬困难,重迎茬面积逐年增加,重迎茬的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县大豆增产、提质的重要因素。全县大豆年播种面积达130万亩以上,重迎茬大豆面积96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74%。重迎茬地块的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危害猖獗,造成缺苗达30—40%,大豆根腐病(镰刀菌、疫霉菌)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的地块发病率达60%以上,大豆孢囊线虫危害也日益加重。大豆重迎茬减产20—30%,高的达50%。针对重迎茬危害的特点,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李莹 《河南农业》2019,(25):32-32
目前,永城市夏播大豆生产上存在问题很多,如品种多乱杂,病虫草害严重,管理粗放,大豆品质参次不齐,单产水平低。全市大豆常年平均每667m^2产量在100~150kg,高产地块每667m^2产量可超过250kg,而低产地块每667m^2产量不足100kg。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区域大面积种植大豆产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4.
建平县玉米播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1/3,随着面积增加及间、混、套、复种技术推广以及不抗病品种增加,黑穗病逐年加重。一般地块发病率2%~8%,重病地块发病率60%~70%,损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5.
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在黑龙江省发生较重,目前一般发病率为10%左右,严重染病地块发病率高达60%以上,给西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圆斑病1996年在我市玉米制种田上突然暴发,一般地块发病率70%左右,严重地块病株率达100%,造成平均减产率60%,最高减产率达80%.  相似文献   

17.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匈牙利、印度、尼泊尔及日本等国都有发生,除个别地块发生严重外,一般发生很轻.该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以黑龙江和内蒙古受危害较重.在黑龙江省一般发病株率为3%~5%,严重时可达20%,使田间植株成片腐烂枯死,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东北及南方一些省份发生比较严重,尤其在轻碱瘠薄或土壤板结地块和春季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比较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重病地块发病率高达50%以上,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或形成不育株,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花生、大豆田鼠害愈演愈烈,田鼠盗食种子、毁坏幼苗而造成的缺苗断垅现象时有发生,在灌浆期(乳熟期)的危害尤其严重。鼠害轻度发生年份或地块一般可造成减产3%~5%,中度发生年份或地块一般可造成减产5%~10%,中等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块一般可减产10%以上。为降低鼠害造成的生产损失,笔者现将花生、大豆田鼠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1.防治时机。花生、大豆田鼠害从播种到收获的每  相似文献   

20.
大豆褐杆病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发现,因其土壤传播积年流行的特点,近几年来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发生蔓延,并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生产,因此在大豆主产区加强褐杆病的防治尤为重要。2004年北安市发现病株,经过省植保站鉴定为大豆褐杆病。近几年零星都有发病,但在2009年北安市遭遇严重的夏季低温涝害,大豆褐杆病发生面积较大,给大豆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经农业中心7、8月份的调查,发现全市各乡镇均有地块发病,以赵光以北的乡镇发病重,严重地块病株率达到8%-10%,因此2009年北安市把防治大豆褐杆病技术作为重点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