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桑树氟污染有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监测调查与HF对桑树的熏气试验,较清净环境下桑叶氟的积累量与叶位显著相关,叶位愈下,叶氟量愈高,一般第11位的叶氟量也可达30ppm;在这环境中大田桑树桑叶的含氟量,春蚕期<夏蚕期<早秋蚕期<中秋蚕期。HF熏气试验表明,桑技下层老叶的吸氟速率比上层叶为高,在0.15、0.10、0.048mg/m~3的HF浓度下,分别只需熏气0.5、1.0、2—3小时,桑叶含氟量就可达30ppm以上,出现氟伤害症状的桑叶含氟量在500ppm以上。通过不同桑品种吸氟速率的监测调查表明,吸氟速率:湖桑32号<红皮大种<大墨斗<桐乡青<育151<7311<新一之濑<7307<早青桑<大叶早生<剑持。  相似文献   

2.
大气氟污染对桑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桑树转基因植株的叶片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蛋白质全自动测定仪,对桑树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不同株系间粗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差异。已确认的两个转基因株系(230和410)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品种,而其它株系则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4.
氟污染对桑树的为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轶  黄议漫 《四川蚕业》2007,35(4):39-40
近年来,因工矿企业生产排污导致桑树发生氟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县自2002年以来,累计436hm2的蚕区发生桑树氟化物中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0余万元。本文通过对桑树氟污染的污染源和毒害机理分析,提出了控制桑树氟污染的措施。1桑树氟污染的污染源桑树氟污染主要是砖瓦厂、水泥厂、磷肥厂、玻璃厂等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含氟气体所致。砖瓦厂泥坯中含氟量一般为350~450mg/Kg,在800~1000℃高温烧制过程中,85%左右的氟将逸散在周围大气中,排放的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HF)、四氟化硅(SiF4)。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萤石(CaF2)和氟…  相似文献   

5.
采集市售饲料60份,进行了氟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预混合饲料平均含氟量为215.41mg/kg,浓缩饲料平均含氟量为52.51mg/kg,全价颗粒饲料平均含氟量为23.91mg/kg,全价粉料含氟量为16.37mg/kg.与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相比,仅为国家标准的1/20-1/5,从而说明,目前市售饲料氟的污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我省有代表性的新蚕区及不同类型地区的桑树大气氟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新区已经有出现大气氟污染的问题,但如果能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损失。对大气氟污染桑叶的某些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当前对蚕桑生产威胁最大的是来自各工矿企业烟囟排放的有毒气体——氟化氢。桑叶对大气中的氟化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氟化氢由气孔进入叶片,并在叶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蚕食之则中毒死亡。为了减轻氟污染的危害,蚕业界人士曾从桑蚕氟中毒机理、桑蚕添食解毒物质、抗氟性蚕品种选育及安装排氟设备等多渠道进行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图探讨桑品种与氟污染的关系。笔者对现行14个桑品种(包括少数新品种),在桑叶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含氟量测定,为桑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桑树组培叶片不定芽诱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淑湘  孔令汶 《蚕业科学》1998,24(4):202-205
对组培桑树叶片上的不定芽原体进行了Co60γ射线辐照,秋水仙素、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观察了诱变因素对叶片不定芽生长分化的影响及变异情况。Co60γ射线辐照,以1500R剂量处理变异率最高,为2031%,LD50值为1550R;秋水仙素处理,以浓度06%变异率较高为3826%,LD50值为054%(处理1d)。并对变异植株进行了大田移栽。  相似文献   

9.
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又是一种对动物能产生毒性损害的元素,缺氟和氟过多都会引起动物发病。氟以化合物形式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如土壤、空气、水和饲料中。饲料中氟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环境污染,在饲料中宿集;二是饲料添加剂,尤其是未脱氟磷酸盐直接影响到饲料中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桑树品种的叶片培养及植株再生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进行12个桑品种的叶片培养.12个桑品种叶片在离体条件下都能生长,分化出不定芽.且经发根处理形成完整植株.不定芽分化率,品种间差异呈极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璜桑14号、707、吉湖4号、红沧桑、新一之濑、辐1号、湖87号、湖199号、湖197号、育151号、7307、湖32号.  相似文献   

11.
于1984—1986年,在品种桑园、同一污源条件下,测定成熟叶及最大光叶“底值”,7天内吸氟与积累量,测定结果表明与桑品种生育特性有很大关系.春期早生、早熟桑品种吸氟量大于中晚生品种.因此,早生桑宜早批稚蚕用叶,迟批稚蚕慎用.秋期除湖桑32、7307全期偏低及7311桑全期偏高外、其它品种均有不同时期的偏高或偏低的阶段规律、早秋期用湖32、桐乡青桑作稚蚕叶.中晚秋期用7307、育151桑稚蚕用为宜.剑持与7311桑系实生型较突出的早生早熟品种,吸氟及积累量偏高,氟污严重地区要慎重.  相似文献   

12.
影响桑树叶片培养不定芽形态分化主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植物激素、pH值、糖类、琼脂含量及桑树品种、外植体六因素对桑树叶片培养不定芽形态分化的影响,明确了植物激素是控制不定芽分化的决定因素,以pH5.6、琼脂6g/L、葡萄糖20g/L为宜,桑树品种间不定芽分化率差异极显著,外植体以试管植株叶片分化率为高,田间植株叶片培养从桑树脱苞至停止生长前皆可进行。叶片不定芽分化率已达96%。  相似文献   

13.
春期桑树三眼叶有生长较早,成熟快的特点,在当前缺少早生品种桑的情况下,利用其来喂养稚蚕,不仅保障了稚蚕良好生长发育,而且采用三眼叶有促进新梢生长的作用。但是,由于氟化物的影响,三眼叶有氟积累偏高现象,而稚蚕对氟化物尤为敏感,势必影响了三眼叶利用。笔者在近十年的长期  相似文献   

14.
调查桑树17个杂交组合在春秋两季生长阶段的叶片生长速率,以及生长旺盛时期的叶片大小、叶柄大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单片叶重,计算春秋两季叶龄各阶段平均日生长率,计算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长率。结果表明:春季幼叶展叶后10~12d是桑叶生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日生长率叶长达9.84%,叶宽增长达11.71%,之后生长减慢,26d后叶片生长变化极小;展叶后3~33d的生长总量,叶长平均增加124mm,增长率达207%;叶宽平均增加115mm,增长率达270%;叶片相对最大的组合是M2×桂诱93146;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大而增加,展叶后3~33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29.74SPAD,增长率达235.03%,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合是M2×桂诱P58;秋季幼叶展开后3~6d生长最快,平均日生长率叶长达21.05%,叶宽增长达24.27%,之后生长减慢,18d后叶片生长变化极小;展叶后3~22d的生长总量,叶长平均增加90.94mm,增长率达121.99%;叶宽平均增加86.19mm,增长率达143.89%;叶片相对最大的组合是M2×桂诱94842;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大而增加,展叶后3~22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29.25SPAD,增长率达173.62%,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合是M2×桂诱P58。  相似文献   

15.
16.
韩天龙  王敏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226-228
于工业氟污染区选取4只雌性氟斑牙小尾寒羊作为试验组,于氟安全区另选4只健康小尾寒羊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其肋骨及牙齿,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其骨氟及牙氟含量。结果表明,氟污染区小尾寒羊的骨骼和牙齿中氟含量均明显高于氟安全区,差异极显著(P<0.01);氟污染区骨氟含量较对照组相对增长了73.5%;试验组牙氟含量较对照组相对增长了161.6%;表明氟在牙齿中的蓄积程度高于骨骼。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氟中毒对牙齿和骨骼的损伤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淑华  张芮  陆鑫  吴超男  徐柯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21,47(2):119-126
对2个株系的同源多倍体桑树植株嫩叶和成熟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筛选能够表征桑树抗旱性的重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成熟叶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紧实度等8个解剖结构性状,在2个株系的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成熟叶的这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可用于综合评价桑树抗旱性的5个代表性性状指标,即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上角质层厚度.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新一之濑,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3-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陕桑707.  相似文献   

18.
19.
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检测与光谱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且准确的桑树叶片叶绿素值(SPAD)检测方法,对6个桑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值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反射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同一叶片因测量部位不同,SPAD值也不同;同一植株自上而下的叶片SPAD值呈上升趋势。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6个桑品种叶片的SPAD与叶片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定量分析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均达到0.80以上,预测相关系数均达到0.79以上,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能较好地检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  相似文献   

20.
临安县蚕桑主产区氟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临安县农技中心王丽华,帅兆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蚕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一九八六年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年产蚕茧1500吨。后八年中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递增,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3.5万亩,养蚕85595.05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