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秧栽培技术是在旱育软盘抛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农民湿润育秧习惯演化而来的一种较成熟的水稻轻简节本栽培技术。从育秧准备、播种和秧田管理、大田抛栽以及大田管理等方面出发,较系统地介绍了水稻湿播旱育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比较分析了水稻常规湿润育秧手插栽培、水稻硬盘育秧机插栽培以及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栽3种栽培方式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较先进的轻简节本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增产增收增效益、操作简便、便于掌握以及适应性广等优点,在隆回丘陵山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旱育保姆在水稻育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育保姆是近两年推广的一种新型壮秧剂,旱育保姆分旱育保姆·旱育抛秧型(用于旱育抛秧,又名无盘抛秧剂)和旱育保姆·旱育手栽型(用于旱育秧,本文简称旱育保姆)。水稻育秧使用无盘旱育抛秧剂和旱育保姆不但可以降低育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和水稻塑料软盘抛秧栽培技术在本区已经大面积普及推广,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先进适用的全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就是将旱育秧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水稻无盘旱育抛秧高产的育秧方式,本文开展了以未包衣旱育为对照、353孔塑盘旱育、包衣旱育及包衣编织袋垫底旱育4种育秧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包衣编织袋垫底旱育产量最高611.5kg/667m2,此对照增6.07%;包衣旱育产量居第二,353孔塑盘旱育产量居第三,未包衣旱育(对照)产量最低.结合生产实际,包衣旱育相比包衣编织袋垫底旱育更环保、操作更简单、更被接受.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育秧技术水平,促进了水稻生产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抛秧机秧苗在抛秧盘上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建立了秧苗在抛秧盘上的运动方程,分析秧苗抛出后的运动规律,通过优化方法计算出一组最佳工作参数,为水稻抛秧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具有增收节支、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技术易掌握等特点和增产机理,以及应用该技术的注意事项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陂区水稻轻简栽培经历了两个高峰。1)1994——1998年,以软盘旱育抛秧为主,5年累计抛秧面积7万hm~2。一般每667 m~2增产8%~10%,省工,每667 m~2节本增效55~65元,深受农民欢迎。2)2003—2006年,水稻水直播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4年累计推广5万hm~2,2006年发展到1万hm~2。该技术比软盘旱育抛秧更省工、更省种、更简便、更增效,一般每667 m~2增产10%~15%,省工2~3 h,加上具有省种、省水、省膜和省秧田等优势,这项技术已成为增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2020年在湖南大通湖区按照裂区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泰优390和H优518为材料,设常规机插秧(T1)、人工手抛秧(T2)和精量有序机抛秧(T3)三种处理,观察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秧苗素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生育期,以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寒露风影响下晚稻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出在寒露风影响下更具有稳产减灾效果的种植方式,并对其减灾机理进行探究,为水稻生产和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采用钵苗育秧技术培育秧苗的精量有序机抛种植模式的秧苗素质相对较好,与采用毯苗育秧技术育秧的机插种植模式的秧苗素质差异显著。(2)移栽后,精量有序机抛秧返青最快,分蘖发生最早。(3)精量有序机抛秧的水稻生育期较手抛秧、机插秧显著缩短,品种泰优390可缩短生育期4~12d,H优518可缩短生育期3~8d。(4)在寒露风影响下,精量有序机抛秧的水稻成穗率、结实率、收获指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较手抛秧、机插秧高,且与机插秧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品种泰优390和H优518精量有序机抛秧的产量分别比手抛秧、机插秧增产21.7%、273.5%和12.9%、19.6%。研究结果说明使用精量有序机抛方式育出的秧苗素质较高,移栽大田后返青较快,分蘖速率较快,后期分蘖下降幅度小,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较高,比人工手抛秧、常规机插秧更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综合气候条件考虑,使用精量有序机抛方式能缩短晚稻生育期,在冷害严重的年份具有明显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浅植与水育常规栽培对比效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炜  张成平  任争  王骞 《南方农业》2007,1(1):79-80
为明确水稻旱育浅植技术在重庆的适应性和技术优势,探讨推广潜力,进行了该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比水育常规同期栽插增产5%,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比水育常规适期栽插增产11%,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比水育常规栽培具有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秧栽后成活发苗快、有效穗粒多、成熟期明显提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免耕抛栽水稻的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中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氮、磷、钾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均呈免耕抛秧>翻耕抛秧>翻耕移栽趋势;除晚稻氮吸收量抛秧处理极显著高于翻耕移栽处理外,其它均不显著。早、晚稻生育前期群体氮、磷和钾的吸收量免耕处理均比翻耕处理少;生育中、后期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相近,但均高于翻耕移栽。生产100千克子粒所需N、P2O5、K2O的量各处理差异不大。早、晚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农业服务中心实施了市级优质食味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和主要病虫草害防治等多项技术。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显著。推广水稻绿色高产增效技术,能充分发挥技术推广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村农户推广应用水稻绿色高产增效技术,实现石庄镇及周边村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药物处理杂交稻大苗无土抛秧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采用矮化剂多效唑,脱根剂二甲四氯,促根剂萘乙酸三种作用各异的化学药剂组合到水稻育秧过程中,使秧苗矮、健、壮;抛入大田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立苗快、分蘖早,群体发育合理,叶片垂直分布匀称,株间受光均匀、光合效率高,根系发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多。实践证明,较传统大苗手栽具有增产、增收、省工、省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稻两季水稻采用塑盘旱育抛栽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实现良种和良法的结合,农机和农艺的配套,两季水稻亩产达双千斤以上,对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民节本增效,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传铎  王俊 《中国农业气象》1997,18(3):36-37,F003
药物处理杂交稻大苗无土抛秧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采用矮化剂多效唑,脱根剂二甲氯,促根剂萘乙酸三种作用各异的化学药剂组合到水稻育秧过程,使秧苗矮、健、壮;抛入大田后,充分利用气象资源,立苗快、分蘖早、群体发育合理,叶片垂直分布匀称,株间受光均匀、光合效率高,根系发达,抑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单位面积容纳的穗数多。实践证明,较传统大苗手栽真有增产、增收、省工、省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为了比较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对平盘育苗机械插秧、钵盘育苗机械抛秧和钵盘育苗机械摆秧(即有序浅植)3种机械移栽方式(以下简称机插秧、机抛秧和机摆秧)和生育期相近的3种水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机械移栽方式的水稻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机摆秧、机插秧、机抛秧,机摆秧、机插秧与机抛秧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机摆秧的产量高于机插秧,接近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之间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机摆秧时不同品种的产量相差可达10.55%;不同移栽方式的成穗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机摆秧、机插秧、机抛秧,机摆秧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最协调。  相似文献   

17.
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抛土仿真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是一种新的旋耕方式,研究其抛土机理对于优化设计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机有重要意义。该文在 LS-DYNA 平台上建立了斜置逆转旋耕抛土 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即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抛土模拟仿真,得出了不同参数条件下斜置逆转旋耕时不同层的后抛土率,将相同条件下仿真得到的不同层的后抛土率和室内土槽试验得到的不同层的后抛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最大仿真误差为 12.50%,最小仿真误差为 0.20%,平均误差为 3.09%。应用校正的仿真模型,以斜置角、前进速度、潜土深度以及刀辊转速作为试验的 4 个因素,并对每个因素取 3 个水平,以后抛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抛土虚拟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后抛土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潜土深度、斜置角、前进速度和刀辊转速,后两者对后抛土率影响不显著,并且得出了潜土深度、斜置角与后抛土率的数学关系模型。根据虚拟试验结果优化了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机物理样机并且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斜置潜土逆转旋耕成功解决了旋耕机支架和中央传动箱体潜土的难题,并且用 R175 标准旋耕刀达到了 20 cm 的耕深,实现了短刀大深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冈优22、Ⅱ优162和K优04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根系特征、根系伤流液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处理促进了土壤肥力提高,水稻成熟期其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均高于常耕插秧、常耕抛秧和移栽前的基础肥力,同时速效氮、钾含量也有明显提高。免耕高留茬抛秧前期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量均较低,拔节期总根长和根数均大大低于常耕插秧,也低于常耕抛秧。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缓了后期根系和地上部衰老,抽穗后30d根系伤流液强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耕抛秧和插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黏重土壤条件下百合收获时果土分离效果差、埋果率高、破碎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合黏重土壤条件下作业的抛送辊式百合收获机。结合百合生长状况以及种植农艺要求,对果土混合物在振动输送装置、抛送辊组上的运动过程及分离作业机理进行分析,构建了黏重土块在抛送辊上抛掷碎土、碰撞碎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振动输送装置结构及最大摆动角度、抛送辊组级数、抛送辊轮齿数、抛送辊轮直径及轮廓尺寸等参数。根据设计结果搭建了样机并进行了作业参数的多因素试验,以果土分离机构前进速度、抛送辊转速、挖掘深度为试验因素,百合埋果率、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运用Box-Benhnken试验方法,建立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回归方程,并得到因素对百合收获指标的影响规律。当试验取最优参数组合为果土分离机构前进速度为0.6 m/s,抛送辊转速为90 r/min、挖掘深度为170 mm时,百合埋果率、百合破碎率的田间试验值分别为6.3%和7.1%。机具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百合机械化收获技术及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西北地区酿酒葡萄清土作业缺乏与土壤颗粒群相互作用的研究,凭经验设计使得单层旋抛清土方法效率低以及清土部件功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分层旋抛式清土起藤机并对旋抛刀与土壤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首先,根据中国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种植及清土的农艺要求,完成分层旋抛刀的设计,然后对旋抛式清土起藤机的运动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旋抛刀功耗和抛送距离的主要因素,并通过EDEM—Recurdyn耦合仿真,以旋抛刀不同焊接角度、转速及整机的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清土率、旋抛刀扭矩为评价指标,分析土壤离散颗粒群与旋抛刀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最优参数组合,进一步基于台架试验对仿真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旋抛刀焊接角度为30°,转速为270r/min,前进速度为0.4 m/s时,清土率为49.1%,旋抛刀平均扭矩为13.09 N·m,土壤抛送距离集中在1.52~1.75 m之间,与仿真优化结果(清土率为55.9%)相对误差为13.8%,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制分层旋抛式清土起藤机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