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利用2009年8月~2013年12月日喀则地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闪电资料,统计和分析了该地区闪电的密度、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闪电平均强度为45.90 kA,负闪平均强度为38.35kA,正闪平均强度为53.48 kA;其中负闪占总闪的94.4%,正闪占总闪的5.6%,负闪次数远高于正闪次数;时间变化表现为闪电月分布呈显著单峰变化,总闪、正闪、负闪频次主峰均出现在7月份;闪电频次季节分布也呈显著单峰变化,夏季闪电频次最多,冬季闪电最少,秋季闪电活动频次略高于春季;一天内闪电频次高发时段为14:00~20:00,其次是20:00~次日02:00,最少时段为08:00 ~ 14:00;空间变化特征为闪电集中在日喀则地区的东边偏北区域,而西南方向的仲巴、吉隆、聂拉木等县境内闪电密度非常低,其中闪电密度最低为吉隆县,仅占总闪次数的0.3%;闪电强度分布特征为冬季平均值略低于夏季值,峰值出现在6月份,谷值出现在11月份;平均闪电强度最高为仲巴县,强度为108.2 kA,闪电强度最低为江孜县,平均仅有26.0 kA.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西省2008-2011年共4a的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6-9月份是闪电的高峰期,10-次年2月是闪电的低发期。负地闪的逐月分布与总地闪较为一致,而正地闪在8月份最为活跃,4月份也有一个小的高峰。正闪占总闪比例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对于逐时分布,13:00-21:00是闪电的高峰期,06:00-11:00是闪电的低发期。正地闪与负地闪逐时分布基本与总地闪吻合,正闪占总闪比例的变化与闪电活动的变化存在反向关系。大电流地闪逐月主要集中在2-9月份,逐时分布高峰期出现在15:00-20:00时。江西省总地闪年平均密度为3.58次/(a·km2),赣西南地闪密度最大,赣东地闪密度也较大,具有大电流的地闪空间密度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都出现在赣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辽宁省气象局提供的闪电定位仪系统2007—2014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云地闪的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时变化及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振  李万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28-3730,3733
采用大连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7-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方面,研究了大连周边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3.9%,平均闪电强度为27.99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6.1%,平均闪电强度为35.56 kA;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结构,17:00-18:00和04:00-05:00为2个峰值,2个谷值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00:00-01:00;5-9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1.5%,其中6-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5-35 kA,80%以上闪电强度小于40 kA,100 kA以下的闪电次数约占闪电总数的99.3%;大连周边地区闪电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辽东湾和大连东部沿海地区是对流发生的主要发生地,远离海区的内地区域闪电发生的频率要低的多,沿海地区是大连周边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省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2007~2012年的云地闪资料,从雷暴日的时空分布、云地闪频次、强度、陡度以及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台雷暴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及中部丘陵地带相对较多,海岛长岛地区最少;雷电活动月变化呈单峰特性,主要集中在6~8月;2007~2012年间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98.72%;烟台地区闪电日分布主要活跃在13:00—23:00,67.81%以上的闪电均发生在这些时段,16:00、19:00、20:00、2l:00为闪电高发时段,雷电活动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利用淮安地区6个观测站1961—2010年5—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全地区夏季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淮安地区夏季高温基本上呈现东北-西南向逐渐递增的区域分布特点。全区高温日数年际变化(倾向率)是-2.45 d/10年,酷热日数年代际变化(倾向率)是-1.95 d/10年,都是负值,呈现减少趋势。总体而言,淮安地区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淮安地区夏季高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7月至8月中旬,以7月中下旬最多。  相似文献   

8.
昆明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昆明市的闪电资料,通过对比2006~2012年的闪电资料,对昆明地区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闪电集中在6~8月的14:00~23:00;正闪强度主要集中于20~80 kA,负闪强度主要集中于-60~-20 kA;从空间分布来看,地闪密度分布不均,相对比较集中在昆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北省二维闪电定位系统2009—2018年的云地闪电资料,分析了荆门市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荆门市云地闪以负闪为主,占93.35%,平均电流强度正闪明显高于负闪;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7—8月和13:00—02:00时段内,负、正闪次数的比值在全年和全天存在明显差异;十年间荆门市闪电活动呈现显著逐年下降趋势,电流强度有逐年小幅上升的趋势;闪电密度空间分布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逐渐减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2015—2018年瓦房店地区闪电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闪电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分析闪电时间变化规律及雷电流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瓦房店地区闪电数据质量控制上,剔除2 kA以下闪电即可满足闪电正态分布;瓦房店地区地闪远大于云闪,云闪所占比例仅为4.01%,负闪比例远大于正闪,正闪平均比例为14.74%;瓦房店地区年平均闪电变化差异较大,闪电月分布呈现出单峰特点;闪电频次以夏季(6—8月)发生较多,一天之中凌晨(0:00—2:00)发生较多;闪电强度秋季(9—11月)发生较强,大幅值闪电近年来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宁省闪电定位系统的日志文本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提取闪电数据的发生区域,利用数据库组合查询方式对雷电活动相关规律加以研究和分析,结合GIS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对辽宁地区闪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加以处理,为辽宁地区雷电的相关监测、预警预报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淮安市不同农域、不同土壤类型1982年以来土壤p 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省级监测点耕层土壤p H值在5.4~8.1,平均值7.0,平均值与1982年相比减少0.8个单位;1982—2013年,土壤p H值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2013年,土壤p H值基本趋于稳定。氮肥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其次作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导致根际土壤p H值降低。另外,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也会引起土壤p 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区雷电活动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芳  黄兴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25-13727
利用江苏省气象部门提供的ADTD雷电探测系统2007年全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闪电的月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等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州的闪电气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江苏省云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占总地闪的95.4%;地闪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92.8%,其中,8月份出现的地闪次数为全年之最,高达385817次,约占全年的45.7%;正地闪所占比例的月际变化与闪电次数正好相反,夏季正地闪所占的比例最小,而冬季正地闪所占比例较大;闪电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日变化;雷电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在各个季节是不同的,形成雷电的原因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江汉平原云地闪电活动特征,依据湖北省ADTD(Adranced Direction Finding on Time Difference)闪电监测系统2007-2016年10年的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该区域10年间云地闪电频次的年、月、日和季节变化以及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云地闪电频次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正闪比例逐年升高,频次未降。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总闪电频次的94.50%,正闪占5.50%。夏季闪电频次最多,但正闪占比最小,仅有4.70%;冬季闪电最少,而正闪占比最大,是夏季正闪电占比的2.5倍以上。总闪电频次的月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12月闪电频次最少。通常状况下,正闪平均强度均大于总闪平均强度和负闪平均强度,正闪平均强度在25~70 k A之间;总闪和负闪的平均强度在30~45 k A之间。总闪电频次日变化特征明显,呈单峰单谷型,其中,云地闪电频次最多和最少的时段分别出现在15:00~16:00和10:00~11:00,农民外出劳作应尽量避免雷电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淮安市水稻病虫发生规律新的变化,集成水稻穗期病害"二喷三防"用药技术组合,制定出"两次用药、防三害,增产、防病相结合"的水稻穗期"二喷三防"新技术。即第1次在水稻破口前5~7 d用30%苯甲.丙环唑225 mL/hm2+20%井冈霉素375 g/hm2防治1次;第2次防治在水稻齐穗期(破口后5~7 d)用30%苯甲.丙环唑225~300 mL/hm2,达到防病虫害(主防病害、结合虫害),防早衰,防(抗)倒伏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淮安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淮安市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雷电流参数是防雷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的基础参数.针对重庆地区闪电定位监测网获取的地闪资料(1999-2008年),利用GIS获取其高程属性,重点分析雷电流幅值、地闪密度、正闪比例以及不同雷电流幅值比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大;正负极性地闪密度随海拔的上升呈幂指数减少;正闪比例在低海拔(<1 000 m)地区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而在高海拔(>1 000 m)地区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低幅值(0~100 kA)闪电比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而高幅值(100~200 kA)闪电比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雷电流参数与海拔变化的关系式,为雷电防护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