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确保猪肉产品安全,需要做好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在猪肉生产链上,安全问题环环相扣,而屠宰环节很重要,尤其是生猪屠宰后的检疫及疾病的处理。因此,做好生猪的宰后检疫工作和常见疾病的宰后处理,对于提高猪肉产品的卫生质量,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随着市场对猪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对生猪屠宰检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量和工作范围在逐渐加大,基于此,就需要生猪检疫人员高度重视生猪屠宰检流程和检疫要点,并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确保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能够高效的开展下去。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进行了介绍,以保证提供合格的猪肉制品。  相似文献   

3.
保障猪肉产品安全需要做好养殖、屠宰、加工、谭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在猪肉生产链上,安全问题环环相扣,而屠宰环节尤显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动检工作者科学、全面掌握生猪屠宰检疲过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特别一些动物法规的推行和实施,我国动物屠宰检疫走上了有法可依的正规。对生猪实行屠宰检疫,杜绝了过去生猪私自屠宰等违法行为,很好的规范了市场秩序,真正实现了屠宰环节消灭疫病,控制病害猪肉上市,保证猪肉制品安全,有效的防控了重大疫情发生,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安全,促进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生猪屠宰检验是生猪从饲养场到餐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证市场肉制品安全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  相似文献   

5.
做好生猪屠宰检疫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对预防疫病传播,减少病死猪肉流入市场,解决病死生猪污染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在屠宰前进行活体检疫以及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通过屠宰检疫能够尽早发现生猪存在的多种疫病,并及时对生猪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猪肉以及猪肉制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文首先分析了生猪屠宰前和屠宰后的检疫操作要求,然后分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提升检疫质量和无害化处理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及其制品的销售量和零售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近期生猪价格又大幅飙升,使众多的生猪养殖户无所适从,为全面了解目前生猪生产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发展对策与措施,把握当前形势和今后趋势。深入部分乡镇的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单位,就目前金塔县生猪养殖情况和猪肉销售情况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调查,对发展的趋势与对策进行了浅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在溯源追责的大框架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借鉴社会共治理念,利用对北京市生猪养殖与流通、生猪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等环节利益主体的系统调研,全面深入地分析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现状、问题产生的逻辑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发现:北京市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隐患,生猪养殖环节存在养猪场户将病死猪扔掉、使用禁用药、未严格执行休药期、增加兽药使用剂量以及生猪购销商对生猪注水的情况;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检测还有隐患,无害化处理方式也存在能否可持续的压力;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都存在注水肉销售、不新鲜猪肉销售等问题;根据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源头控制和法律宣传、加大检测力度和惩治力度、建立生猪购销商登记备案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定点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建立完善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和加强溯源追责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一”之后,首批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的熟食卤味供应超市卖场,上海对猪肉制品从养殖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安全控制已发展到熟食卤味。  相似文献   

9.
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四川遂宁市创新工业园区,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国家级产业扶贫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星火企业、四川省100强企业,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集优质生猪繁育、养殖示范、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鲜销连锁、罐头食品生产及猪肉制品深精加工于一体的外贸型猪肉食品综合加工企业.2007年7月20日,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从而成为了四川省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第一家上市企业.  相似文献   

10.
生猪屠宰场是生猪集中屠宰,为人类提供猪肉和猪肉制品及其他副产品的场所,是生猪从出栏到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道环节,而屠宰场所的消毒工作对保障肉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避免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本文就目前生猪屠宰场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猪肉安全生产溯源数字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综合应用动物个体标识、二维条码、RFID射频电子标识和一维条码标签技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传统的养猪业和屠宰加工业结合,构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用猪和猪肉安全质量监控的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可对工厂化猪肉安全生产进行全程信息的跟踪,为提高猪肉卫生质量,满足消费者获得安全肉的需求以及增强活猪或胴体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该系统已在南京天环集团实现。  相似文献   

12.
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屠宰环节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过程中,关于屠宰环节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建立的解决方案,包括采集数据项目的设计,胴体的标识和识读技术,标识和质量安全数据的现场采集,数据通过官方兽医的提交,最终服务于猪肉生产全过程的溯源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业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我国猪肉市场链效应已形成并逐渐绷紧,体现在对上市肉猪大体重、胴体瘦肉率高和肉质表现好的多重需求。当前商品肉猪生产的目标之一是大体重上市,但实现大体重上市后背膘厚增加,多余的肥肉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抵制。肉质表现方面,无论从基因水平(氟烷杂合子个体在体重大时更接近纯合阳性猪)、还是屠宰工艺革新的延迟(眼肌面积大和肌肉更厚造成中心温度更难冷却)都不利于猪肉品质的保障和提高。本文拟从胴体瘦肉率这一市场要求出发,浅议种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眼肌深度测定,以满足胴体按质定价需求的科学仪器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丁红胜  田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98-11901
针对宁夏清真牛肉生产过程的溯源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以屠宰批次进行牛肉质量溯源和清真食品生产过程溯源的方案。针对超市、屠宰厂、养殖阶段信息采集和编码的不同分为3级溯源模式。用户以溯源号追溯到销售信息、屠宰批次号及屠宰信息:以屠宰批次号追溯到该批次所有牛臾的牛耳编号信息;以牛耳编号追溯到每头牛的养殖信息、饲料信息。一次完整的溯源过程系统涉及到养殖、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信息。该系统已经在宁夏多家牛肉屠宰企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余斌  代建国  张福权  金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05-206,213
[目的]研究提高猪肉品质的方法,促进猪业的发展。[方法]阐述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应激对机体电解质平衡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电解质平衡在养猪业上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展望。[结果]关于电解质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日粮电解质平衡与猪生产性能的关系、氨基酸营养状况等之间的关系及宰后猪肉注射电解质改善肉质等方面;有关猪宰前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电解质以提高肉质的研究不多,且效果不理想。[结论]应继续开展大量试验研究,实现通过宰前饲料或饮水补充电解质,以达到改善猪肉品质,将对猪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琳  杨祯妮  张敏  程广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934-3942
目的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8 588.1万t。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肉类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养殖、屠宰、排酸、分割、运输、零售、储藏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浪费,尤其是从屠宰后到终端消费所经历的环节。本研究将聚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四个基于全产业调研大肉类产品,重点关注分割、遇冷排酸、运输、零售、批发、冷冻等动物性产品从屠宰到消费的重要环节,明确猪、牛、羊、鸡四种肉类产品在主要环节中的食物损耗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肉类产品的可食用比例。方法 基于系统分析的思路,从全产业链视角将肉类从生产到消费终端链条中可能会产生损耗的环节划分成分割、运输、销售终端、预冷排酸、冷冻储藏五个环节,通过全产业链跟踪调查的方法,分别收集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产业链条以上各环节的损耗数量。考虑到冷鲜肉、热鲜肉、冷冻肉的三种消费形态产业链条的差异性,笔者以不同消费形态的市场占比为权重,在获得每类消费形态全产业链损耗基础上计算综合损耗率。可食用比例则基于经营主体长期屠宰分割后的实际数据计算得到。在典型区域的选取上以主产省为重点,选取不同规模的企业、商超、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通过一对一访谈调研,获取一手数据。结果 通过对北京、四川、重庆、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吉林、内蒙、新疆等10个省(市),19个一体化企业、7个屠宰分割企业和16个终端销售市场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猪肉、鸡肉、牛肉和羊肉全环节损耗率分别是8.1%、11.22%、1.47%和7.45%。从肉类流通消费形态划分,猪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2.69%、4.12%、8.10%;牛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7.17%、8.68%、11.47%;羊肉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4.63%、6.53%、7.45%;禽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的损耗分别是6.31%、11.22%。结合不同流通形态的占比计算可知猪牛羊禽的全产业链综合损耗率分别为4.36%、9.55%、5.94%、9.30%;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78.48%、81.26%、73.72%、68.55%;整体可食用率分别是90.29%、94.84%、96.46%、78.91%。结论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整体上看中国肉类损耗要显著低于欧美、日本等其他国家,食物利用率高。然而肉类全产业链依然存在中小规模企业加工、分割技术水平较低,批发和零售环节冷藏设备的不到位,冷冻肉以及国内很多地区居民依然偏好热鲜肉品等原因,均是目前中国肉类损耗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看,随着冷鲜肉消费比重的增加,屠宰分割环节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冷藏和储运设施设备的完善,我国肉类全产业链减损降耗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猪肉质量安全的管理与控制一直是生猪产业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瘦肉精猪肉、蓝光猪肉、病死猪猪肉等"问题猪肉"流入市场,给消费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为此对宁乡县5镇生猪养殖规模达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进行了随机调查,分析了"问题猪肉"产生、流入市场的原因在于生产模式欠规范、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不严格、市场调节缺陷等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步推进规模化养殖、扩大生猪养殖保险范围、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猪肉的感官品质受遗传、营养和饲养、屠宰及加工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猪的基因型、性别、年龄、饲粮营养水平、矿物质、维生素、生长促进剂及屠宰条件对肉质的影响规律 ,为制定提高猪肉品质的综合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猪肉可追溯体系对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构建政府契约激励模型和市场声誉机制模型进行理论探讨,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2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可追溯体系通过质量安全监控力度的增强和声誉机制起到规范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带来的政府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遏制屠宰企业的道德风险活动和机会主义行为;声誉机制在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上可以和显性激励机制一样起到激励约束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但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猪肉溯源水平的影响。政府应适时对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进行绩效评估,在深化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猪肉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的监控和惩治力度,并充分调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Until1887pig breeding in Denmark wasbased upon the export to Germany of heavy pigs,weighing from120to150kg.To satisfy thismarket the old native Danish Landrace breed wascrossed with Middle White and Berkshire boarsimported from England in order to produce stillfatter pigs.In1887the importation of Danishpigs became prohibited by Germany and ourfarmers had to change over to the production ofbacon for the English market.This change over was not an easy one.Forthe production of bacon,a co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