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论,分析得出威胁松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管理粗放、森林营养循环受阻、土壤地力下降、风折雪压、森林旅游压力8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松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原则。结果表明,松山保护区应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健康示范区经营,采用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近自然化森林健康目标树经营、森林火险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修复5种森林健康经营模式;通过森林健康示范区内监测样地数据,结合所构建的具体经营模式,构建了保护区森林健康示范区各小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3S”的黄土高原植被鼠害监测预报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鼠害严重危害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区域尺度监测鼠害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鼠害危害植被的特征,应用先进的"3S"技术,详尽设计了植被鼠害监测预报系统,指出监测预报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结构,系统实现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旨在为科学评价与宏观监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受鼠害影响,有效的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的精准农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前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70-4171
简述了精准农业概念的形成及基本含义,重点讲述了精准农业的主要支持技术“3S”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并分析了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3S”技术与数字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地球等为建设数字自然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技术支持。分析了数字自然保护区的需求;描述了数字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结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阐述了3S等技术对数字自然保护区提供的技术支持,并初步提出了数字自然保护区平台的构建思路;同时对数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64-7566,7568
简述了"数字环保"的概念、3S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遥感技术、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下,研究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远程数据采集技术、GI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农情信息的实时采集、综合利用,构建基于"3S"的精准农业管理系统。系统的构建包括农情采集终端硬件设计、农情采集终端嵌入式软件开发、精准农业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开发。  相似文献   

7.
吴威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35-8037
介绍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规划的概念、关系,论述以3S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城市规划及应用,指出3S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S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领域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利用3S技术构建数字林业信息系统,以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灾害监测、林地的变化监测以及森林的资源管理等的功能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林业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努力实现粗放型的林业管理经营模式向动态化和科学化的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城市园林绿化信息采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锋强  洪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32-12334
针对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信息采集存在的低效、精度差的问题,采用手持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来进行绿化调查并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绿化信息建库平台实现3S技术集成,可以提高绿化信息的精度。通过流程再造可以更高效的完成绿化调查工作。利用该方法对上海市某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技术的生态旅游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S技术应用于生态旅游,必将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技术。就3S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SPSS16.0数学统计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整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3大类7个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基于ArcGIS9.2对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120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面积为2845.77hm2,占林场总面积的56.15%,主要由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组成。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发挥森林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不同野生动物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野生动物在旅游路线周边的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有助于保障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安全,提高防控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北京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2007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鳞翅目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有鳞翅目昆虫33科261属355种,其中蛾类25科199属271种,蝶类8科62属84种,古北种和古北东洋共有种是该区鳞翅目昆虫的主要组成类群。该区的鳞翅目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北方特征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一种度量,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运用多样性指数,多层感知器网络,分析了松山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结构和生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果榆+山杨混交林、油松+青杨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而大果榆林、华北落叶松林的各项指数值均较低。Patrick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在榆林中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在其他森林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2)功能层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在灌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比较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都呈下降趋势,而在草本层,均匀度变化不大。(3)用多层感知器网络预测功能层多样性效果很好,结果发现坡向对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而海拔高度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技术对寿城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绘制了寿城自然保护区植被图,讨论了植被分布规律,为森林植被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依据,更好地为划分各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影响区)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效地对其森林植被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的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区2005年SPOT5多波段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以此对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而珍贵针叶林(主要为长苞铁杉)斑块面积、斑块形状、邻近度指数、分形指数均较小,但平均最近距离较大,说明其自相似性强,斑块形状有规律,斑块的几何形状趋近于简单,受干扰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刘文博  史明昌  魏曦  雷章  马松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83-17585,17598
以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为中心,结合3S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比传统的信息管理更能实时地表现空间数据,探讨基于GI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设计方法,介绍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建设与设计构想。研究内容包括数据库、基本功能开发以及总体架构的设计,并提出自然保护区上下级联动管理、同一平台同步操作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形下的土壤分布特征和土壤在空间尺度下的多样性。方法用生态学方法计算不同地形上土壤的丰富度、破碎度、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用改进Shonnon公式计算网格尺度下土壤在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结果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以流动风沙土为主,其面积最大且空间分布离散程度最高。不同地形上各类土壤的类型和空间分布都存在差异,从平原区、山地区、盆地区至丘陵区,土壤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递减,土壤破碎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平原区及丘陵区土壤优势度指数高;空间分布离散程度表现为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结论流动风沙土为平原区、山地区和丘陵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盆地区土壤分布均匀,破碎度高,无优势土壤。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土壤多样性的结果,能更好地说明土壤分布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熊志斌  玉屏  杨婷婷  谭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37-11038,11089
详细分析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强保护区建设应采取的策略,对茂兰保护区今后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