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宽叶缬草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同一等级(大小重量基本一致)的宽叶缬草种苗为试验材料,将宽叶缬草苗移栽至花盆,待苗齐进行控水,控水时间90 d,设置3个水分梯度,分别为:T1低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为10%~15%,平均含水量12.5%;T2中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为25%~30%,平均含水量27.5%;T3高含水量,土壤含水量50%~55%,平均含水量52.5%。动态检测宽叶缬草生长期农艺性状和采收药材时的生物量、挥发油含量。结果表明:株高、叶长、叶宽变化基本一致,均为T3T2T1;叶数、茎数、叶绿素等变化一致,均为T2≥T3T1,但T2和T3间差异不大,甚至相等,说明土壤含水量低于25%时,对宽叶缬草的生长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宽叶缬草生物量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与生长的影响相一致,均为T3T2T1,说明宽叶缬草是喜水植物,含水量较高但未积水的情况有利于生物量和挥发油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4.
以盆栽宽叶缬草野生苗为材料,切取其嫩叶、叶柄、地下幼嫩根状茎和不定根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式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叶和叶柄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以70%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浸泡6min效果较好;地下部外植体因受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困难,死亡率为100%.叶片和叶柄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产生具香味的毛状根.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2mg/L+6-BA0.5mg/L,以叶为外植体的诱导率较高,可达80%.愈伤组织在供试培养基中分化困难,最高分化率仅为25%,培养基为MS+6-BA4mg/L+NAA0.5mg/L.以具芽点分化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显示,不定芽的发生起源于愈伤组织表皮细胞的分裂,属于外起源.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宽叶缬草现阶段产业开发中存在优良繁育材料的种苗繁育和品种退化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从种子选育、根系分蘖分蔸和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3个方面探索宽叶缬草产业开发过程中种苗繁育问题。结果表明,人工棚栽下的种子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利用适当浓度的NAA处理过的1/4根系可以降低成本;1/2MS+2,4-D0.4mg/L+6-BA8mg/L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很有利。由此提出了宽叶缬草应尽快建立采种基地,并选择生物学性状较为优良的种群根系作为分蘖分蔸繁殖材料,加强愈伤组织诱导与其次生代谢产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缬草生产投入与产出比,研究缬草生产最优复合肥追肥次数,本试验选用同一级别(大小重量基本一致)的宽叶缬草种苗为试验材料,在施过基肥的小区内移栽宽叶缬草,通过对贵州道地中药材宽叶缬草进行复合肥不同追肥次数试验,待苗齐后进行追肥,追肥间期为1个月,设置追肥梯度4个,即追肥0次(CK),追肥1次(Ⅰ),追肥2次(Ⅱ),追肥3次(Ⅲ),定期测定宽叶缬草株高、分枝数、冠幅、现蕾数、基茎粗度等试验指标。结果表明:宽叶缬草植株株高、分枝数、冠幅、现蕾数、基茎粗度、地下鲜生物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Ⅲ处理>Ⅱ处理>Ⅰ处理>CK处理。追肥2次以上对宽叶缬草株高、地下鲜生物重的促进作用较明显,追肥1次以上对宽叶缬草茎粗度和分枝数的促进作用较大,追肥次数对宽叶缬草冠幅影响不明显,追肥次数越多对宽叶缬草现蕾数的促进作用越大。综合分析考虑各农艺性状对复合肥的需求、成本与收益关系,追肥2次最经济。 相似文献
7.
对宽叶缬草短缩茎的结构及其石细胞分布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宽叶缬草短缩茎具有茎尖、腋芽、叶迹和根迹维管束等组织和器官,是完整的营养繁殖体.茎尖明显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为初生结构,所占比例最大,成熟区的上、下部结构组成成分上有所不同.短缩茎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白色体、造油体,少数有橙黄色橙皮苷针簇状结晶,是缬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贮藏器官.短缩茎内茎节的髓部有堆状或带状分布的石细胞,由石细胞原基细胞快速侵入式生长,细胞壁木质化增厚,周围薄壁细胞随之继续增厚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采集湖北省咸丰县、湖北省利川市、湖北省恩施州、贵州省和四川省5个地方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的种子,对浸种时间、浸种水温、激素处理和冷藏处理4种萌发前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得出种子萌发最佳处理方式及不同采集地种子萌发的差异,且对不同地区种子的出苗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地区所采集的宽叶缬草种子在萌发情况上差异不显著,得出种子萌发最佳处理方式为:种子播种前-5℃冷藏28 d,冷藏完成后,用50℃、0.08%的赤霉素溶液浸泡16 h,其发芽率达到30%以上;在得出的种子最佳处理条件下,恩施州4个地区(海拔580~1 436 m)在种子萌发的基础上出苗率均为40%以上。宽叶缬草种子在合适的处理条件下萌发情况较好,可在恩施州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8,(5)
为宽叶缬草愈伤组织再分化、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进行了培养基MS添加生长调节剂6-BA(6-苄氨基腺嘌呤)与NAA(α-萘乙酸)、2,4-D(2,4-二氯苯氧乙酸)不同浓度配比对宽叶缬草叶片诱导脱分化培养研究,以筛选出适宜宽叶缬草叶片脱分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配比。结果表明:相较于6-BA与NAA组合,6-BA与2,4-D组合更有利于宽叶缬草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H_5号培养基(MS+6-BA 10毫克/升+2,4-D 0.3毫克/升)和I_5号培养基(MS+6-BA 10毫克/升+2,4-D 0.5毫克/升)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较理想。H_5号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易于继代培养,I_5号培养基的诱导率高达95.0%,诱导的愈伤组织易于作再分化培养。 相似文献
10.
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4)
为提高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的利用率,确定最佳采收期,对不同生长月份的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月份间的异樟叶平均含油量差异极显著,变化规律为3—9月逐渐增加,9月异樟叶平均含油量最高,9月后至下一个生长期到来之前的1月,异樟叶平均含油量呈下降的趋势,9月为最佳采收期;叶精油9种主成分中匙叶桉油烯醇和石竹烯氧化物2种主成分相对含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异–橙花叔醇、1,8–桉叶油醇、α–松油醇、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甲醚、桧稀和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7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不同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若分别以这7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为目标对采收期进行选择,异–橙花叔醇的采收期为5—7月,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的采收期为11月,1,8–桉叶油醇的采收期为1月,异丁香酚甲醚的采收期为3月,α–松油醇的采收期为5月,甲基丁香酚和桧烯的采收期分别为1月和3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黄酮纯化工艺,以树脂对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对6种树脂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开展动态吸附-解吸试验,对上样与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纯化缬草黄酮,在上样液浓度2.0 mg/m L、上样流速1.5 m L/min、上样量20.0 m L、上样液p H 5.5的条件下,用70.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0 m L/min、洗脱剂70.0 m L纯化3次,洗脱液经干燥、检测,发现黄酮纯度由粗品17.58%提高到79.17%。该工艺简单、安全、环保,可得到较高纯度的黄酮,适合纯化缬草黄酮。 相似文献
12.
13.
为获得欧洲缬草不定根诱导及悬浮培养的理想条件,以欧洲缬草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源激素IAA、NAA、IBA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外源激素对不定根悬浮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定根诱导过程中,茎段为外植体要优于叶片,NAA要优于IBA和IAA,MS+0.5 mg·L-1 NAA是诱导不定根的理想培养基,不定根诱导率最高达94.44%。不定根悬浮培养过程中,RCM是理想培养基,其不定根收获鲜重达7.80 g·L-1,收获干重达1.46 g·L-1,干物率为18.73%;0.5 mg·L-1 NAA是理想外源激素,其不定根收获量最高达33.56 g·L-1,增殖倍数最高达24.51。该研究建立的欧洲缬草不定根高效培养体系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不定根,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查了溶剂体积分数、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6个因素对地榆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地榆根总黄酮较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0℃、浸提4次、每次1.5 h、原料粒度为40-60目、料液比1:12。提取物经水沉后,离心过滤液用3倍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纯化后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96.79%,总黄酮提取率为绝干原料的7.59%。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从缬草中萃取精油,研究了原料粒度、温度、压力和时间对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直接从缬草中提取缬草精油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艾叶最佳采收时间及水法提取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艾叶的最佳采收时间,探讨水法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采自河南省洛宁县的艾叶为材料,用水为提取剂对艾叶中的黄酮进行提取,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样品水提液的总黄酮含量,研究料液比、样品粒度、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总黄酮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艾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该工艺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艾叶进行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结果]提取艾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25,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30min;样品粒度为80目。经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艾叶中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确定艾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8月份。[结论]用水提取艾叶总黄酮,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