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河南省农业品牌发展的现状,深刻剖析了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构建河南省农业品牌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等加强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小平  周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203-205
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出发,根据贵州省现阶段农业供给现状,从农业规划、农产品品牌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现代化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落实农业规划、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大数据农业和农产品安全体系的建立等路径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贵州省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里,农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总量不足,而是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继续改革,并完善农业政策的主要方向。文章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具体路径,旨在促进农业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差、小规模分散经营"等特殊国情以及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而出台的相关政策导致农业发展出现供给结构性失衡。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陷入成本"地板"仍在抬高、价格"天花板"近乎封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三重挤压"困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分析了农业"三重困境"的形成机理,并从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与制度约束等方面深入阐释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们升级的品质生活需求。互联网+在沟通供需、引导规模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美化生态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主体的公司化经营、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等方式为农业互联网+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旨在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补足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掌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切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各行各业中的推广应用,在发现现代化农业过程中,也逐渐 关注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在电子商 务环境下的改革实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成为政界、学界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保供给、促改革方面发挥着长久的作用。本文将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含义、意义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品质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对品质农业认识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品质农业生产效率低,并且存在市场风险和经济风险,严重阻碍了品质农业的发展。有必要通过提高公众认知、树立品质农业意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品质农业效率,实施农产品品牌化策略,提高品质农业市场竞争力等路径,加快品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首要任务是保供给,核心内容是调结构,关键环节是提品质,重要举措是促融合,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去除库存、满足需求、降低能耗、促进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措施,以期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振兴是关键,面临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新时代特征,实施“保品质、创品牌、提品位”的农产品“三品策略”,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品策略”在实施中,以保品质为基础,以创品牌为抓手,以提品位为高层次要求,三者共同发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及产业体系的建立,实现农业产业振兴、乡村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开发,是农产品企业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开发、销售的重要途径。全面阐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其营销的内涵,论述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其营销策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构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运行机制及其营销策略,这为指导企业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农业实现科学发展战略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浙江嘉兴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随着当今消费品市场品牌化占据主力,农产品销售也步入了品牌化的阶段.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发展相对落后,各个区域的品牌发展也参差不齐.为改变嘉兴市农产品品牌营销困难的现状,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嘉兴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嘉兴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销思路及策略:转变观念,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建设与实施的进程;推行农业品牌营销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实现嘉兴市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西省农机工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发现其存在以小型农机为主、农机装备结构区域不平衡、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及适用性差等问题。因此提出,"十三五"期间,明确农机技术及企业经营基础、优化固有布局,加快搭建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攻克机具研发难点,破除农机覆盖不全盲点,以上这些对策将成为加快推进江西省农机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江西省农机工业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农民信息需求为中心来改善农业信息供给服务状况,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首先,从农户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农户的信息需求数据,分析当前农户信息需求的现状。其次,调查分析地区信息供给服务的实际状况。最后,针对宁夏农业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提出改进农业信息供需不对称状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潜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鑫  王红姝 《安徽农业科学》2015,(1):384-386,389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潜力的预测,将为政府制定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政策、农业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该研究在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供需的角度出发,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潜力,结合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其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基于预测结果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江西省农民合作联社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对江西省合作社和合作联社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民合作联社构建统一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作联社负责人的决策影响力越大、单个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越好、单个合作社拥有统一的农产品品牌和合作联社的主要功能越集中于产品销售,则合作联社拥有统一农产品品牌的概率越大。负责人的年龄越大、单个合作社的性质越偏离销售及合作联社没有网站,则合作联社拥有统一农产品品牌的概率越小。负责人的文化程度、单个合作社是否符合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和有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及合作联社有无加工企业对合作联社是否有统一农产品品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侯文英  张思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93-16294
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农产品的损失量大,究其原因是流通环节过多、保鲜水平低以及深加工程度低等。提出农场品供应链构建的构思,包括电子商务供应链、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和以配送中心为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试图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江西省品牌农业创建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品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整体效益挖掘不够、标准化覆盖面不全、营销整体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资产维护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品牌农业发展理念,落实品牌强农战略;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做到标准规范生产;添加品牌价值要素,彰显品牌多维价值;壮大本土经营主体,打造绿色赣字品牌;强化品牌兴农保障,完善品牌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讨在农业气象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专业特点增设开放性实验内容,采取综合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的作用,提出了以专业特点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