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优选出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制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直投式纳豆发酵剂。[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市售纳豆及纳豆菌剂中筛选出3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3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产酶能力,优选出其中1株作为制备直投式纳豆发酵剂的菌种并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酶活力最高。作为接种剂,直投式发酵剂在产酶活力上均优于液体种子液。试验优化了冻干粉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发酵豆粕获得了498.8 U/g纳豆激酶酶活力。[结论]研究可为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发酵产纳豆激酶制品提供参考依据,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的性质研究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谭明  潘宝平  宋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48-1351
[目的]研究实验室自分离的地衣芽孢杆菌KL6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工业化发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表型试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评价及产酶评价;运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其培养基进行改进,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地衣芽孢杆菌KL6的D-葡萄糖产酸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等均呈阳性;4种因素对活菌数影响的显著性次序为:MnSO4>NaCl>酵母粉>蛋白胨,对芽孢数影响的显著性次序为:MnSO4>蛋白胨>酵罐放大培养,最佳放罐时间应在14~16 h,获得的菌体数量约101.63×109个/ml,芽孢率为97.11%。[结论]体外评价试验表明,地衣芽孢杆菌KL6具有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潜力;发酵培养基及条件优化试验表明,地衣芽孢杆菌KL6能够适于高密度液体发酵。该试验为以KL6为基础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大规模发酵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芽孢杆菌的共发酵对蛋白酶产量的影响。[方法]对4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的芽孢杆菌,通过菌株两两配伍发酵或三者配伍共发酵培养,分别检测单一菌株发酵产物和不同菌株共发酵产物的蛋白酶活性。[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产蛋白酶能力,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共发酵培养48 h后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提高。[结论]菌株之间的科学配伍在共发酵中可以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从油菜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促生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QZB24-6的芽孢数量和芽孢产率,为进一步该苗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氮源、碳源、pH、温度、培养时间对蜡状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确定蜡状芽孢杆菌产芽孢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乳糖2;、酵母膏1.5;、硫酸锰0.07;、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钠0.2;.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温度35℃、pH值7.0、接种量4;、装液量100 mL、转速为180 r/min下发酵72 h.[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基条件,最终发酵液中活菌数、芽孢数、芽孢产率分别为2.27×108 cfu/mL、2.05×108 cfu/mL、90.31;.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宋河酒曲的制曲过程和发酵进程,对宋河酒曲中产淀粉酶芽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筛选菌株的产淀粉酶特性。结果表明:从宋河酒曲中共分离到12株产淀粉酶芽孢菌,均属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初步鉴定归为1个属5个种,即芽孢杆菌属(Bacillus)、坚硬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中,坚硬芽孢杆菌是宋河大曲产淀粉酶芽孢菌的数量优势菌群,获得1株地衣芽孢杆菌SQ2为中温型高产淀粉酶菌株,其液态发酵产酶特性为37℃培养,前24h产酶较弱,此后,酶活力迅速上升,72h达到最大值为89μg/(mL.min),产酶旺盛期发生在菌体成熟期和衰亡初期,产酶过程pH值先稍偏酸性后接近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所产菊粉酶的粗酶学性质。[方法]以菊芋菊粉为底物发酵培养了1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利用超声波法破碎细胞,得到该菌的菊粉酶粗提液,并对菊粉酶的粗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这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最佳产酶时间约在摇瓶发酵培养40h时,所产的胞内菊粉酶的菊粉酶活力与蔗糖酶活力之比(I/S)为0.2187,小于10,表现为外切酶活性。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5℃和5.0,在此条件下菊粉酶酶活力最高,可达102.81U/L。[结论]这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所产菊粉酶为外切酶,该酶的粗酶学性质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菊粉酶的酶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产淀粉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丽江  王振华  王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62-5363
[目的]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株。[方法]选用10株芽孢杆菌,采用染色法初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复选对其产淀粉酶的能力进行测定,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结果]10株芽孢杆菌菌株中有9株具有产淀粉酶能力,其中编号为Pab03、Pab02的2株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活性最高,染色圈直径/菌落直径分别为2.284、1.961;在未作发酵条件优化的前提下,其酶活力分别达到(31.331±0.985)、(21.521±1.390)U,在作为新型的消化酶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菌株凝结芽孢杆菌PSAF1和枯草芽孢杆菌PJK01所产淀粉酶活力最低,分别为(0.366±0.022)、(0.704±0.089)U。[结论]成功筛选了2株高产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分别为Pab03和Pab02。  相似文献   

8.
陈静  朱强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01-1504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优势乳酸菌并对其产抑菌物质进行研究,为生产纯菌乳酸菌发酵剂、改进传统乳酸发酵食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产酸菌,并通过产酸试验、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判断是否为乳酸菌属;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泡菜中分离获得11株产酸菌,产酸试验表明J-4、J-5、J-9、J-11为优势产酸菌;通过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产酸菌均为乳酸杆菌属;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4株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J-4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抑菌素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晓华  赵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65-4067
[目的]研究筛选可产广谱抑菌性活性物质的乳酸菌,为食品保存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制泡菜为材料,用含有溴甲酚紫的BCP培养基进行初筛,用添加CaCO3的MRS培养基制备上清液,复筛得到对4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再经过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抑制作用,且经过热稳定性试验和活性持效期试验筛选抑菌菌株。[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有5株。其中菌株LP-6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抑菌活性后仍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且经过热稳定性试验,活性持效期试验,发现LP-6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初步判断菌株LP-6产细菌素类抑菌物质,可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合渔用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池塘边发酵鱼肉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gyrA、gyrB、rpoB和pur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淀粉酶、产蛋白酶能力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6株芽孢杆菌分属于4个种,1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为阿氏芽孢杆菌(B.aryabhattai),2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6株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均具有产蛋白酶能力,其中4株具有产淀粉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凝固型紫薯酸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祎  林智毳  包怡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37-5941,5949
[目的]优化得出凝固型紫薯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紫薯,纯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制备凝固型紫薯酸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紫薯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4个因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紫薯经蒸制,干燥后粉碎并过100目筛以粉状添加时,产品品质较好。紫薯酸奶的最优发酵工艺为:在紫薯添加量为2.2%,蔗糖添加量为6.7%,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41℃时,发酵8h时所得产品色泽均匀,组织细腻,味道酸甜可口,风味纯正,具有浓郁的紫薯香味和酸乳风味。[结论]研究可为市场开发凝固型紫薯酸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增加功能性酸奶种类,丰富酸奶市场。  相似文献   

12.
于岚  沈伟达  阳大海  曹访  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89-2291,2306
[目的]考察各菌株对酸乳各项发酵指标的影响,为开发稳定的开菲尔饮品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从开菲尔粒中筛选获得的6株优势菌进行单菌及混合发酵,以1×104个/ml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单菌或多种菌以等比例混合至新鲜牛奶中,30℃培养30 h后于4℃储存10 h,测定各项发酵指标。[结果]利用2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高加索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高加索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和肠膜明串珠菌与克鲁维酵母混合发酵的风味较好。3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利用克鲁维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利用假丝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以及利用克鲁维酵母、高加索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进行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较好。[结论]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牛奶中脂肪的降解率,但是抑制发酵乳中芳香物质的产生。2种菌混合发酵条件下所得酸乳的乳酸含量及黏度显著高于3种菌混合发酵,这可能与菌的共生过程中各菌的生长、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于志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22-5124
[目的]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菌种。[方法]对选出的5株菌(ADR、S-1、SY、TX-B、MS2)在液体MRS中培养时的生长特性、OD值和pH值和对数生长末期的活菌数进行比较,以TX-B活菌数最高,确定TX-B为后续发酵试验的目标菌株,将其与现有的优良的球菌进行优化搭配,组成发酵剂,通过鲜奶发酵试验,选育出可生产优质酸奶的乳酸菌种(株)。[结果]TX-B杆菌在42℃的脱脂乳中培养,其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均很快,发酵3 h可凝乳,凝乳时的活菌数和酸度值分别达到7.35×108cfu/m l和94.3°T,发酵10 h,活菌数最高,达1.36×109cfu/m l。TX-B与球菌搭配,通过鲜奶发酵试验及后酸化特性的检测,制得的产品具有酸奶特有的香气,酸甜适宜。[结论]TX-B杆菌是制备酸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4.
张丹丹  李晓路  周宇  李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67-169,214
[目的]利用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不同白酒中微量组分的差别。[方法]以不同白酒为样本,用环己烷萃取后进样,用GCMS法测定并分析样品中的微量组分。[结果]白酒中微量组分多为酯类、醇类和酸类,酯类种类和含量均占有较高比例;固态法白酒中微量组分总量和各组分量高于其他2种方式的样品;同种香型,不同发酵方法的白酒中,固态法白酒微量组分种类总数以及酯类、醇类总数高于另外2种白酒,其他微量组分无太大差异。[结论]不同白酒中的微量组分分布呈现不同规律,发酵方式对于白酒中微量组分的形成和存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产香真菌ZY-2,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筛选产有益挥发物质菌株.[方法]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对产香真菌ZY-2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测定ZY-2菌株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产香真菌ZY-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孢,18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蒙塔涅梨孢假壳(Apiospora montagnei Sacc.);ZY-2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有一定变化;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其相对含量为98.982%.[结论]产香真菌ZY-2的苯乙醇相对含量高,有作为生物生产苯乙醇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杨海英  张振宇  佐玉梅  杜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9-7910,7915
[目的]从云南不同地区腌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6个腌菜样品在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筛选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筛选产酸菌株,再通过初步乳酸发酵进一步筛选产酸菌株。[结果]从16个腌菜样品共分离得到22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有15个是杆菌,7个为球菌;以产酸菌株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水解圈的3个菌株,其中1086b水解圈最大。初步发酵研究表明2,2菌株乳酸发酵都可使发酵液pH下降,其中10株菌pH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分离出多样性丰富的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可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天然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对甘薯淀粉分离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方法]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出13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分离效果良好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初步鉴定筛选出的沉淀淀粉能力较好的菌株为乳杆菌,表明乳杆菌菌体本身或由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淀粉具有絮凝作用。从发酵液的乳酸菌总数、pH值来看,乳酸菌总数偏高的发酵液,pH值一般较低,分离效果也较好,表明分离效果与乳酸菌总数及酸浆的pH值有关。[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甘薯酸浆的人工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制作泡菜的优良发酵剂。[方法]将肠膜明串珠菌、戊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不同组合接种发酵萝卜以筛选出优良发酵剂,并将筛选出的优良发酵剂发酵和自然发酵对比,研究了不同发酵过程中泡菜汁乳酸菌数及发酵萝卜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脆度和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有肠膜明串珠菌的组合发酵初期产酸快,有戊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菌种组合发酵中后期产酸快且产酸量大。发酵风味以肠膜明串珠菌单独接种发酵或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酵时最好。筛选出②号(肠膜明串珠菌)和瑏瑥号(肠膜明串珠菌∶戊糖如杆菌∶植物乳杆菌=2∶1∶1)为最佳发酵剂,发酵萝卜时风味好,产品质量稳定,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50 mg/kg,VC含量可达0.060 0 mg/g,脆性好,抗氧化性好。[结论]最佳发酵剂发酵萝卜和自然发酵对比,发酵速度明显加快,亚硝酸盐含量更低,VC含量保存率高,脆度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发酵周期,使人工接种发酵的水豆豉产品风味与自然发酵的风味相同,筛选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发酵菌粉,确定不同菌种发酵对水豆豉产品中多肽及风味肽的影响,采用LC-MS/MS(液质联用)技术检测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水豆豉产品中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对比多肽序列及所属蛋白的类别。结果表明:A_3菌粉人工接种发酵、自然发酵和纳豆菌粉发酵的3个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86、176和445条多肽,分别分解自23种、21种和31种蛋白。3种不同菌株发酵的产品中鉴定出47条相同的主体风味肽,其中A_3菌粉发酵产品中共检测到88条主体风味肽与自然发酵的风味肽相同,其多肽含量和种类更接近,风味也更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