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农业利用可行性,利用控制条件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等氮量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1和减量施肥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2的土壤有机质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F提高50.61%、52.41%和22.52%;处理M的土壤全盐量最高,其次是FM1,分别比处理F提高51.16%和11.63%,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M的p 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各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处理FM1的产量较单施无机肥F显著提高了14.05%,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谷氨酸发酵废液在农业中的利用技术,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对水稻氮营养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素用量一致的条件下,与3个时期均施无机肥(F)的对照处理(FFF)相比,不同时期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M)处理可明显提高水稻根重、分蘖数、穗重及根部氮素含量和分配比例。分蘖期施用M的处理(FMF)每株穗重比对照提高11.25%,而3个时期均施用M的处理(MMM)和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籽粒氮素含量以FMF最高,基施和分蘖期施用M的处理(MMF)与对照无显著差异,MMM显著低于FFF。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还可提高土壤速效磷、钾、有效铜、锌和铁的含量。除MMM外,FMF和MMF的全盐量均显著低于FFF处理,而p H值均与FFF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分蘖前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可提高水稻根重和分蘖数,提高穗重,后期穗肥使用无机肥,可促进氮素在籽粒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且合理谷氨酸发酵废液不会对土壤全盐量和土壤p H值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温后追氮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水稻返青后冷水处理7 d,研究水稻前期低温后追氮对水稻生长、干物质与养分积累、产量及氮效率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抑制水稻分蘖,水稻生育期延迟约3 d,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氮积累量及产量。低温后施氮促进分蘖恢复并对生育期影响较小,但过量施氮反而延长生育期约6 d。施氮促进水稻产量恢复,追施40 kg N·hm~(-2)即可使水稻产量恢复至常温水平,大穗型品种主要增加穗粒数与结实率,穗数型品种主要是穗数恢复。追施80 kg N·hm~(-2)产量达到常温水平,但PFP显著降低。低温后施氮2周对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施氮后5周干物重恢复速度增加,至成熟期增加供氮处理干物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低温后施氮促进水稻氮代谢,增加氮积累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综上所述,低温后适量施氮可促进水稻生长及产量恢复,此试验条件下追施40 kg N·hm~(-2)即可,追施氮量过高导致生育期延期,降低氮效率。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绿肥配施生物炭基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绿肥资源利用和氮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FN)、减施20%氮肥-绿肥还田处理(MV)、生物炭基肥处理(BF)、绿肥还田配施生物炭基肥处理(BMV),分析水稻各生育期的土壤及植株样品。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20%后,MV、BF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使水稻保持稳产;BMV处理提高了水稻在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改善了其产量构成;BMV处理的水稻氮素积累量分别比FN、MV、BF处理提高了34.0%、15.0%、12.0%,同时与FN处理相比,可以使穗部氮素积累量提高16.97%;BMV处理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使得氮素分配偏向生殖器官,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升。同时,BMV处理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表观利用率。BMV处理能够有效调控土壤氮素含量,提升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形成及千粒质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减氮及高效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谷氨酸发酵废液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施入谷氨酸发酵废液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处理(F)相比,无机肥配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FM)和单施谷氨酸发酵废液处理(M)可明显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并随谷氨酸发酵废液使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FM、M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处理F,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硝态氮大幅上升,铵态氮大幅降低。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的处理FM、M与处理F相比,土壤p H值差异较小,而全盐量差异较大。因此,与单施无机肥相比,施用谷氨酸发酵废液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明显作用。同时,为保证土壤盐分和p H值的相对稳定,可适当降低谷氨酸发酵废液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8.
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分别设置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用量处理。[结果]施用活性腐殖酸有机肥比等养分量化肥明显提高水稻经济系数;施用活性腐殖酸有机肥主要通过增加水稻的穗粒数来提高经济产量;活性腐殖酸有机肥明显提高水稻磷吸收量,化肥处理明显提高钾吸收量,而都对氮吸收无明显影响。[结果]在腐殖酸肥料处理中,水稻的株高、总分蘖数、有效分蘖、生物产量等指标随着肥量的增大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⑥均达到最大值。在施用化肥的处理中,水稻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同腐殖酸肥料处理,但处理⑨的有效分蘖和生物产量为最大值。[结论]施用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高产水稻品种明珠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实粒数随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稻谷和稻草的产量均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地上部单位面积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稻谷产量与籽粒需氮量和养分内部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施氮240 kg.hm-2时,增产作用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旱稻297产量形成的特点,以期探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旱稻297在0、75和150kg/hm2的施氮量下,2年平均产量分别是2.8、3.5和3.5t/hm2。其中,75和150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75和15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在氮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施氮后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尤其是150kg/hm2处理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同时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较低。干物质积累在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开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低,施氮对花后干物质累积没有显著影响。分蘖盛期的吸氮量与最高分蘖数和穗粒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分蘖盛期适宜的氮累积能够促进分蘖的增加和穗形成时期单株穗粒数的增加。因此,在现有的施氮措施下,75和150kg/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75kg/hm2处理相比,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导致单位面积的实粒数差异不显著,同时,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差是限制旱稻297在150kg/hm2处理下产量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前后期施氮比例对超级稻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氮肥运筹试验。[结果]按基蘖肥:穗肥为6∶4、5∶5施用,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颖花量、粒叶比,优化株型和群体,增加拔节-抽穗、抽穗-成熟的物质积累。[结论]按基蘖肥:穗肥为6∶4、5∶5施用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及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求在冷浸田水稻磷肥适宜用量。[方法]以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开展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钙镁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好,均以75 kg/hm2P2O5产量最高。冷浸田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导致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P2O5为佳,可保证水稻各生育期适宜磷素累积量,增加分蘖数和穗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钱永稳  余媛  张爱平  李文西  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5+12905
[目的]研究磷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N2K2+P0、N2K2+P1、N2K2+P2(N2P2+K2)、N2K2+P3、N2P2+K0、N2P2+K1、N2P2+K3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有效分蘖、粒数以及实测产量、经济效益。[结果]磷钾肥施用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降低稻谷的空瘪率。N2K2+P1、N2K2+P2、N2K2+P3处理的水稻总产量分别比不施磷增加6.5%、5.2%、4.4%,而钾肥施用的水稻总产量与不施钾基本相当。磷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经济效益,而钾肥施用对水稻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结论]磷钾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丘陵地区施肥时需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草本花卉百日草的科学施肥及养殖业废弃物科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发酵猪粪、化肥、化肥与发酵猪粪配合对百日草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时期百日草的功能叶片数、最大表观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株高、冠幅、花径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纯养分施入量相同的条件下(N0.80 g/盆、P2O50.28 g/盆、K2O0.37 g/盆),单施化肥及化肥与发酵猪粪配合施用的效果好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的百日草长势相当;单施化肥处理和化肥与发酵猪粪配合处理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合理的肥料施用是保障百日草良好生长的重要措施,在百日草栽培中,可以用发酵好的猪粪来替代部分化肥。  相似文献   

15.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盛湘1号"为供试材料,在基础地力和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够的分蘖肥能够通过促进植株分蘖数增多来提高早稻产量,平衡施用基-蘖-穗-籽肥则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籽粒数来保证水稻的高产;提高分蘖肥比例和穗肥比例以及平衡施用基-蘖-穗-籽肥均可以提高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但对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不显著,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呈现出负相关;氮肥不同基追分施比例处理间各时期植株体内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稻吸收氮素养分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汪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7-16598,16744
[目的]为新型肥料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钾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美盛系列磷钾肥对水稻茎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降低株高,抑制水稻无效茎蘖的发生,改善水稻高产群体结构,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量,防止倒伏。[结论]MESZ和Kmag配合施用对水稻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4种复混肥料在含山县马肝田水稻产区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种复混肥在含山县马肝田水稻产区推广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农家福40%BB肥、农家福45%BB肥、地泉有机无机肥、绿都有机无机肥4种复混肥在含山县马肝田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增产幅度及经济效益。[结果]参试的4种复混肥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平均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单株分蘖数和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4种复混肥对水稻生育期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投比在1.52~2.51,高于不施肥处理,且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经济效益较好。[结论]参试的4种复混肥可在含山县马肝田水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春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73-4474
[目的]探索氮肥在免耕早稻水稻的合理应用。[方法]以皖稻143为供试品种,小区试验,塑盘旱育,氮肥施用量设5个处理(0、135、180、225、270 kg/hm2),研究了施氮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早稻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早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3 601.80~4 869.15 kg/hm2,提高131.71%~177.29%。产量和效益均能获得较好的施氮用量处理是180 kg/hm2,其中基施90 kg/hm2,促蘖肥施45 kg/hm2,保花肥45 kg/hm2。早稻增施氮肥可延长生育期,每增施3 kg氮素可延长1 d生育期。[结论]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氮钾配施对几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氮、钾配施对油菜、水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适施用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配施比例对油菜及水萝卜营养生长、产量、硝酸盐累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适量的氮、钾配施能提高各种蔬菜的产量,同时还能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及改善其品质。油菜、水萝卜最适施氮量分别为0.30和0.15 g/kg,钾用量均为0.30 g/kg。单施氮肥能使蔬菜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且硝酸盐积累也随之明显增加,但粗灰分含量却明显降低。配施钾后,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因施氮而对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过量施用氮肥(纯氮≥0.45 g/kg)会使蔬菜的产量下降。[结论]适量的氮、钾肥配施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但氮肥施用量过多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