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余铭  袁唯  王永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48-5750
[目的]获得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的酸角软糖。[方法]以酸角、琼脂、魔芋精粉、卡拉胶、麦芽糖浆与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用制得软糖的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软糖配方。[结果]酸角风味软糖的最优配方为酸角原汁120 g,白砂糖200 g,麦芽糖浆200 g,琼脂1 g,魔芋精粉9 g,卡拉胶4 g。在最佳配方下制得的软糖呈琥珀色,有浓郁的酸角特有风味,口感绵软,有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结论]该研究获得了风味独特、口感良好的酸角风味软糖,为酸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试材,采用传统浸泡法探讨水温、料液比、焙炒度对咖啡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提取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当水温超过90℃时,咖啡提取率升高趋势不明显;咖啡提取率和咖啡因含量均随料液比增加而升高,当料液比为1:14~1:15时,二者趋近饱和;咖啡提取率随焙炒度加深而升高,但杯品口感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得出试验最佳工艺参数:水温95~100℃,料液比1:14~1:15,焙炒度中度。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试材,采用传统浸泡法探讨水温、料液比、焙炒度对咖啡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提取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当水温超过90℃时,咖啡提取率升高趋势不明显;咖啡提取率和咖啡因含量均随料液比增加而升高,当料液比为1:14~1:15时,二者趋近饱和;咖啡提取率随焙炒度加深而升高,但杯品口感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得出试验最佳工艺参数:水温95~100℃,料液比1:14~1:15,焙炒度中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药面包的最优配方及最佳工艺。[方法]以山药粉为研究对象,以感官得分和比容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山药面包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结果]山药面包的最佳配方为(以面粉为基准)添加9%山药粉、28%白砂糖、2.2%酵母时感官评分为92.0,比容为4.71 mL/g;最佳工艺条件为和面时间25 min、发酵时间70 min、焙烤时间15 min,此时感官评分83.2,比容为4.61 mL/g。[结论]在最优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山药面包在感官、色泽、口感、风味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咖啡蛋糕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确定了咖啡蛋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咖啡蛋糕的最佳配方为咖啡粉15 g、白砂糖105 g、鸡蛋200 g、面粉80 g。此工艺制作的咖啡蛋糕呈咖啡色,具有咖啡独特的味道,口感松软细腻,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咖啡风味品质形成十分复杂。本文综述了咖啡风味品质形成相关的化学成分、焙炒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与咖啡品质形成的关系,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芦荟果肉果冻配方。[方法]以柠檬、芦荟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对果冻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优配方参数魔芋胶∶卡拉胶的配比4∶1,总复合胶粉量10 g/L,柠檬汁添加量100 g/L,芦荟果肉果粒添加量80 g/L,白砂糖添加量140 g/L。[结论]采用该配方制作的柠檬芦荟果肉果冻质地均匀,口感光滑细腻,含有柠檬与芦荟独特风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香蕉花生酱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香蕉花生酱工艺条件及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香蕉粉与花生仁的配比以12:100为最好,稳定剂以2%的单甘酯(与花生仁的比例)为佳,添加适量的调味料和氧化剂等,可得到营养、风味、色泽、口感、涂抹性均佳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烟熏贻贝的最佳加工工艺。[方法]以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探索不同的调味配方、蒸煮时间和熏制条件,以确定最佳的烟熏贻贝加工工艺。[结果]最佳加工工艺为以食盐浓度12%,味精浓度0.5%,砂糖浓度2%,黄酒浓度5%为调味配方,在60℃温度下蒸煮10 min;采用浸渍法,烟熏液浓度为1.5%,浸渍时间40 min,熏制温度55℃,熏制时间3.5 h。在该优化条件下研制的烟熏贻贝呈金黄色,口感好,滋味鲜美可口,并具有贻贝特有的风味。[结论]用该方法生产的烟熏贻贝即食罐头,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的休闲食品,也为贻贝的加工生产开拓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唐倩  孟得艳  张雪  杨宪  兰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37-140,149
[目的]探究制备白茅根菊花复合饮料的方法。[方法]以白茅根、菊花、梨汁、甘草、荷叶等为原辅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白茅根与菊花的原料比,主原料与辅料(梨汁、甘草、荷叶)总量比,梨汁、甘草、荷叶的质量之比,料水比,蔗糖添加量等对复合饮料感官质量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感官评分进行计算,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获得白茅根菊花复合饮料原辅料的配方。[结果]试验得到,100 m L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白茅根3.0 g、菊花0.5 g、荷叶0.2 g、甘草0.3 g、蔗糖6.0 g,此配方下得到的复合饮料感官评价分数最高,风味最佳。[结论]该配方简单可行,是一款具有市场潜力的凉茶饮料。  相似文献   

11.
况伟  刘志伟  张晨  王冰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99-16800,16802
[目的]研究生产糙米花生牛奶的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对糙米花生牛奶感官质量的影响,并对各因素与产品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确定糙米花生牛奶的最佳配比为糙米粉15 g、花生浆300 g、奶粉75 g、蔗糖100 g和水1 000 ml。各因素中,花生浆用量对产品的外观颜色和香味影响显著,糙米用量对产品的澄清度和细滑度影响显著,糖的用量对产品的甜度影响显著。[结论]在花生牛奶中添加糙米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几种作物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孙长霞  卢树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22-5323
[目的]为食用油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松籽、核桃仁、棉籽、葵花籽、花生、芝麻、黄豆和亚麻籽等8种市售作物进行粗脂肪含量测定,再将作物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葵花籽、芝麻、黄豆、花生、棉籽、核桃仁、松籽和亚麻籽中粗脂肪含量分别达到53.16%、56.10%、23.77%、49.81%、30.06%、72.88%、60.37%和42.1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量的87.29%、83.25%、84.35%、83.90%、72.71%、92.04%、71.17%、89.03%。[结论]各作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因而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适宜的防治花生蛴螬的药剂及施药方法。[方法]比较了辛硫磷30CS、毒死蜱30CS和吡虫啉10SC这3种不同药剂以及拌种、灌根和穴喷雾3种不同的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采用穴喷雾法施用毒死蜱30CS防虫效果最好,达87.5%;穴喷雾法对花生的保果效果最好,达71.2%;辛硫磷30CS灌根处理的产量最高,15穴花生产量达931.9 g。[结论]3种药剂均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穴喷雾处理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花生根茎叶中白藜芦醇超声法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花生根、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HPLC法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提取法提取花生根、茎、叶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超声频率为15.33 kHz,占空比为1∶2,提取时间为6 min,料液比为1∶25,乙醇浓度为7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测得白藜芦醇的提取量为885.96μg/g。[结论]该研究得到超声提取法提取花生根、茎、叶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高效提取花生根茎叶中的白藜芦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毒死蜱在花生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情况。[方法]样品采用有机溶剂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ECD测定。[结果]毒死蜱在花生植株、花生仁、花生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3%~96.09%,标准偏差2.68%~6.07%,变异系数3.05%~6.90%;毒死蜱的最小检出量为2.0×10-12g,在花生植株、花生仁、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6、0.006、0.006和0.003mg/kg。在安徽、广东的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花生植株、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4~4.63、6.59~7.15d;15%毒死蜱颗粒剂以5400aig/hm2(1.5倍推荐高剂量)、3600aig/hm2(推荐高剂量)施药剂量,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为15、21、28d,花生仁、壳、植株中毒死蜱的最终残留量最高分别为0.02、0.82、0.43mg/kg。[结论]15%毒死蜱颗粒剂用于防治花生地下害虫,施药剂量不超过3600aig/hm2(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28d。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喷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几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即喷施花生超生宝1次(开花下针期900g/hm^2)、花生超生宝2次(苗期450g/hm^2和开花下针期900g/hm^2)、国光矮丰(多唑·甲哌翁可湿性粉剂)2250g/hm^2、快绿丰1800g/hm^2、花生控旺粒粒饱1125g/hm^2,调查分析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其中喷施花生超生宝的处理较清水对照增产9.32%。喷施国光矮丰(多唑·甲哌翁可湿性粉剂)和快绿丰的处理均增产4.24%,喷施花生粒粒饱的处理增产0.42%。[结论]花生生产应首选花生超生宝作为调节剂。  相似文献   

17.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筛选防治花生蛴螬的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750、5625、7500 g/hm2为处理,以40%毒死蜱乳油7500 g/hm2为正常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花生被害情况,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使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750~7500 g/hm2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显著好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但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结论]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幼虫防效及保果效果均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花生壳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理化和功能特性。[方法]以花生壳为原料,分别采用直接水提法(W)、乳酸菌发酵法(F)和挤压膨化法(E)提取花生壳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详细比较它们的各种理化和功能特性。[结果]W-SDF、F-SDF和ESDF的溶解性分别为2.07%、3.74%和4.72%,持水力分别为8.63、12.84和15.28 g/g,持油力分别为2.32、3.07和4.17 g/g,膨胀力分别为11.73、13.85和16.23 m L/g,乳化活性分别为408.3、528.4和604.6 m L/L,乳化稳定性分别为428.7、489.3和563.8 m L/L,最小凝胶浓度分别为13.19%、10.24%和8.92%;在肠道环境(p H 7.0)中,对重金属Pb吸附能力分别为178.6、243.6、308.1μmol/g,对As的吸附能力分别为143.5、200.4、276.5μmol/g,对Cu的吸附能力分别为49.3、103.8、169.3μmol/g;在胃环境(p H 2.0)中,W-SDF、FSDF、E-SDF对重金属Pb的吸附能力分别为52.9、106.3、178.5μmol/g,对As的吸附能力分别为60.3、98.4、164.2μmol/g,对Cu的吸附能力分别为32.7、50.2、89.7μmol/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花生壳膳食纤维的功能改性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连伟  韩雪  付爱瑞  王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50-11951,11955
[目的]对以花生样品为代表的油脂类农产品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结果]采用高压罐消解一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花生中硒进行消解、测定。[方法]建立花生高压罐消解的最佳分析条件,确定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参数设置和最佳氢化反应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线性范围为0~100ng/ml,相关系数r为0.9999,回收率为96.6%-100.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油脂类含量较高的花生等农产品中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适合花生防治蛴螬的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2 000、15 000、18 000 g/hm2为处理,以40%辛硫磷乳油15 000 g/hm2为正常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花生被害情况,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使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2 000~18 000 g/hm2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显著好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但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结论]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药效长、防效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