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清远市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了清远市在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品种、劳动力资源、农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远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对策,包括给予优惠政策、调整区域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2.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以谷物为主导、种植业生产内部及农业种养结构协调性不断增强的农业区域布局。农业区域布局具有受地方产业规划与产业区域规划双重约束、农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相对缓慢等特征。由于重视的较晚,我国农业区域布局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农业生产要素等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不匹配、产业融合程度低、区域统筹仍存在体制性障碍、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在实现农业区域的分类定位、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区域统筹和各经营主体协调发展、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布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重要举措。对蒲城县种植业的发展进行综合性论述,统筹历史与现状,着眼质量效益型及产业化农业的长远发展,前瞻性地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凉山州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阐述农业结构调整的近期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目标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调整的对策应做到4个优化:①优化农村经济结构;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③优化农产品品质;④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同时应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业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优化我国农业教育布局方面:应合理构建农业教育整体布局,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农业教育结构布局,加强覆盖全国的中、初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布点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 第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养业结构,稳定总产,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是突出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二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三是积极调整养殖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将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从农业部了解到,今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将重点从优化种养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农业布局、加强服务引导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要优化种养业品种结构。重点是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各地要加快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技术,提高种养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优质化、专业化和区域化。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按照率先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8.
顾正兴  邹志荣 《吉林农业》2010,(10):208-208
文章对云南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主导产业优势的测量指标,对农业主导产业作了区域优化布局,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区域布局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5年,浙江省重点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挥资源、区域优势,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种植结构、模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呈现出粮经并举的局面。沿海、平原地区的高效创汇农业,西南山区、半山区的绿色农业,城市郊区的设施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已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1647万hm^2,新增改造水果、茶叶、蚕桑4万hm^2。  相似文献   

10.
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是合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郊区作为一种处于城市生态系统与农村生态系统结合部的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其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以江苏省扬州市为案例,对其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扬州市农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对其它类似地区加快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郊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  卓建伟  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95-3896
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结论是: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混农林业: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混农林业的传统模式与建立实践模式两种不同的调查和评价方法,介绍了混农林业类型的划分、组分间关系及与环境相互效应的研究,提出混农林业是解决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贫困地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本研究基于2014年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独山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消除混杂因素及样本选择偏差和管理选择问题等的影响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的效应为0.45%左右,但影响不显著,而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效应为2.76倍左右,具有稳健的显著正向影响。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比,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高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5倍左右。建议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励农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业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既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贫困农户减贫增收的现实路径。在农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培育农产品供应链以此带动农户减贫增收致富,是当前市场化减贫的重要方向。基于滇、桂、苏、闽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关联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正向作用,加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发挥优于发达地区。有无加工销售、农产品出售渠道、对供应链管理认可程度等供应链融入状况关键因素对农户减贫增收影响明显。因此,重视采取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与要素,培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关系,构建小农户稳定融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优化措施,方能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以石狮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例,就如何推进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等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与居住证相挂钩,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健全社会改革配套制度等对策,以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估节水技术推广和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对农业用水强度的综合影响,对节水政策的优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用水强度的理论分解模型,尝试将技术进步和灌溉水价等因素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探寻农业用水强度各类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6年小麦、玉米与水稻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三种作物灌溉用水强度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下降幅度最高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水稻下降幅度最小。灌溉水价对用水强度的影响在作物间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显著促进了玉米用水强度的降低,而在小麦、水稻两种作物上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改善显著降低了农业用水强度,且其影响程度在作物间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创新对玉米和水稻用水强度改善的作用最为强劲,而技术效率对小麦用水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上述结论在替换技术进步指标和改变参数估计方法后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因此,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定价机制中应考虑不同作物的用水习性,农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从不同作物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来精准开展,同时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率尚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影响烤烟评吸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4  
影响烤烟评吸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王允白王宝华郭承芳王凤龙周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州262500)StudyontheMainChemicalComponentsRelatedtoSmokingQualityinFlue-curedTo...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教材、实验预习模式、实验指导模式和考核模式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改革,给出具体的改革方案。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分析了研讨实验课程成功的教学要求,总结了实践效果,在激发学生实践积极性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较为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点国有林区3省24个林业局1454户职工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察重点国有林区开展的各项改革创新对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旨在为国有林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实证支持。在采用逆概率加权法控制样本损耗偏误的基础上,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和最小二乘法估计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人均非林业收入、非国有部门收入占家庭人均收入的比例持续上升,职工家庭对林业和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重点国有林区实施的市场化改革和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显著增加了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加工企业转制和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则对职工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重点国有林区推行的各项改革为完善改革方案提供了直接经验,同时现有改革也使改革的阻力和成本明显降低,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农民工问题产生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失调给农民带来生存压力;城市现代文明对农民产生吸引力;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从事体力劳动的农业劳动者。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打破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兼顾,加快配套制度改革;适时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