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贵州大豆生产现状及产业技术需求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贵州大豆目前的生产状况,从中找出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探明贵州发展大豆产业所需求的技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9个县35位农业技术人员和150户农户2011年的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中22户农户的大豆生产成本与收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种老化、增产潜力低下等10个;贵州发展大豆产业的需求技术有高产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等13项;并从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引用、良种繁育与推广,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贵州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关键信息人的访谈,对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平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差、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亟待优化、农技推广者忽视了农户的主体地位、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农技推广必须以农户为主体、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滇西边疆农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有力的发展后劲。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农户生态意识淡薄、农业生产规模不显、生态产业带动不强、生态农技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这主要是传统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基层组织引导不到位等因素引起的。据此提出树立生态农业理念、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推进农村生态旅游、加大政府生态农业投入等对策建议,对于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边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式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东北大豆的生产情况、发展大豆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济宁市大豆的生产情况,分析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深入探讨了济宁市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济宁市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岑巩县辣椒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介绍岑巩县辣椒产业在发展规模和产业综合效益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农户参与率低且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健全、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文  周扬 《农技服务》2012,29(1):115-117
为更好地发挥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渠道、农户每年接受农技服务的次数、基层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等方面对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近年来大豆生产、育种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阐述大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提出重点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基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措施,为大姚县马铃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产业发展中的若干因素,包括历史地位、生态环境、生产状况、政策形势、市场消费、加工利用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认真分析和探讨了大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大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农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看到存在的差距。[方法]概述了1949~2008年贵州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烤烟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对贵州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贵州水稻、小麦、玉米3大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差、人口增加速度快、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农村水利资源利用率低。[结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山东省临沂市的调研,从种植面积和单产、品种演变、栽培技术、病虫害情况、生产经营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临沂水稻生产现状,指出其在品种、种植成本、种植面积、生产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临沂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生产基地,但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渭南种植业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渭南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渭南市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15.
把握入世机遇,加速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对我国的小麦生产而言 ,加入WTO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把握入世机遇 ,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 ,并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小麦生产技术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增强我省小麦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山东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优势 ,提出“区域化布局 ,信息化管理 ,标准化生产”是实现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传统名花菏泽牡丹的生产经营现状、经济效益的实地调查,在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我省传统名花菏泽牡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6个小麦主产区省份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机理,为保障其种植面积及维护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小麦种植面积作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采用固定效应系数模型定量分析小麦最低收购价、家庭负担系数、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影响小麦种植面积的因素各省份存在差异,四川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小麦最低收购价,其次是城乡收入差距;湖北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安徽、山东和江苏3省的影响程度最大;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对安徽、山东、河南和四川4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呈正向影响,且对河南省的影响程度最高,但对湖北和江苏的小麦种植面积呈负向影响.[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地方配套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与适用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粮食生产制度短板;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机械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岩  宁堂原  周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99-19701
介绍了山东省农作制的发展概况,目前山东省尚处在半集约半自给半商品农作制水平,东部沿海和鲁中农业区正在向现代农作制迈进,初步形成了粮食、饲料、经济等作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分析了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人口与粮食、政策措施、自然资源和区域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2020年山东省人口约1亿,人均年粮食占有量为475 kg,粮食生产压力大。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建立现代农作制度。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工程、化肥施用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影响农作制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比例,提高了复种指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现代农作制的建立,而城市发展不平衡,制约着现代农作制的建立。因此,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适当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山东省现代农作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小麦生产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指导山东省小麦生产,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小麦的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近30年的变化趋势、空间布局及其科技支撑要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由于受区域布局和科学技术投入的影响,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虽然呈逐渐减少趋势,但是单产水平的提高使得总产变化不大。由此得出结论,合理调整山东省小麦种植的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并稳定播种面积,逐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从根本上保障山东省小麦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延安是国内大豆原产地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在黄龙县曾发现野生大豆资源,但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延安大豆产业发展缓慢。本文对延安市大豆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延安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