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减少洪灾损失、改善河道两岸环境、净化河水水质,而修建防洪堤是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介绍了西宁市区湟水河铁路桥至海湖桥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的河道堤防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针对青海湟水河河水浊度变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创新技术工艺,破解了高海拔高寒区高浊度急流水净水技术的难题;解决了高浊度湟水河净化水系统设计与工业用水水质处理技术;检验了集成式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在中小型水厂中的应用状况;新型净水工艺操作简单、不耗电、无机械、出水水质好;同时,采用沉沙池或适当加大清水池容量的工程措施,不仅承担了调蓄避沙峰的任务,而且还强化了供水的安全性;探索出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3.
树木营养器官贮藏氮化物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树木营养器官贮藏氮化物的研究文献资料,归纳其几点性质如下:(1)导管和筛管以外的多年生组织是氮化物的贮藏部位,贮藏氮化物积累在贮藏组织细胞的液泡中;(2)树木有专门的贮藏氮化物;(3)不同类群树木的主要贮藏氮化物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郑秀琼  王健 《北京农业》2013,(27):153-154
根据云南省永仁县气象局50 a来(1960-2010年)的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永仁县有关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永仁县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 687.0 h,但近20 a,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对大气中气相氮化合物的源汇状况及其引起的气候和环境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分析了大气温室气体N2 O 及影响大气质量和环境的含氮化合物NOx 的源汇种类及强度;对含氮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作了综合剖析;针对与农业过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源- 土壤中由微生物参与的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过程与机制及其产生气相氮化物的可能路径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减少排放与控制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土壤定位监测点养分变化规律及平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4个国家级、12个省级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7 a(1998-2004)监测,福建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为: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有效磷上升较明显,碱解氮均有下降,水田土壤速效钾下降,旱地速效钾微升,所有升降都未达显著程度。通过对监测点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及养分平衡分析,认为农田氮磷投入盈余、钾亏缺,并提出今后稳氮、控磷、增钾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及烟叶氮化物的影响,选择种植玉米和烤烟长达20年的土壤为载体,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淋溶分布,以及后作烤烟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随土层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逐渐下降;长期连作烤烟,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玉米,在烤烟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单季高施氮,烟地硝态氮主要在20~40 cm的犁底层土壤中富集.烤烟连作降低了烟叶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也降低了烟叶中总氮、烟碱及蛋白质含量.烤烟连作,形成土壤中硝态氮大量富集,养分失衡,氮素利用效率下降,使烤烟生长受阻.优化种植制度、科学施肥是改良烤烟营养状况,降低硝态氮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80-2018年口头水库上游流域水文气象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结合滑动t检验法对口头水库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SWAT模型对流域径流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口头水库年际入库径流呈减少趋势,线性递减率为-1.35 mm/a,在1997年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变化期(1997-2018年)与基准期(1982-1996年)相比径流减少了47.80%,其中显示降雨、气温等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贡献率为48.93%,土地利用变化、取用水和水利工程运行等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贡献率为51.07%,并且在变化期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临清市1981~2010年的冻土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年临清季节性冻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市历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2000年以后较前20年略有增加的趋势;冻土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冬季,占全年的91.3%,夏季无冻土;冻土的月变化明显,其中1月冻土最大深度和冻土日数最多,出现次数分别占73.3%、40.0%;冻土的冻结日期推迟,融化日期提前,冻结持续期缩短;气温升高是导致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黄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类活性与果实氮化物含量的相互关系,为黄瓜氮素的高效利用和品质优化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黄瓜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和结果盛期果实氮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375 kg/hm~2施氮情况下,随施氮量增加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活性逐渐升高,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超过375 kg/hm~2其酶活性增加不明显且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间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津优35号、园丰元6号、永昌9618,博特202,其中津优35号与园丰元6号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永昌9618和博特202差异显著。果实中氮化物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施氮量为375 kg/hm~2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增加到450 kg/hm~2时3种氮化物含量均下降,而硝酸盐含量持续增加;在525 kg/hm~2时含量最高,津优35号硝酸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博特202与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GPT和GOT无显著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与4种酶类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间果实氮化物的差异是氮素吸收同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选择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强的品种,既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又可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宗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32-3634
以青海省湟水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河流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CIA风化程度指数,通过与大陆壳表层、黄土相关元素的对比,分析了湟水河流域地表化学风化程度.结果表明,湟水河沉积物富Ca、m,而K在全流域含量变化小,与大陆壳表层含量基本一致,表明湟水河流域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低,处于饱和硅铝阶段早期(即脱Ca、Na阶段),地表的物理风化强于化学风化;CIA值大致反映了化学风化的程度,在中游段CIA低,上游和下游段CIA较高,具有相对稍强的化学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有3科4属6种,鲈形目有2科2属4种,合鳃鱼目有1科1属1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种,外来鱼类有22种;湟水流域土著鱼类呈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水域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外来鱼类物种的入侵,对湟水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河源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天山大西沟气象站1959~2006年最高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源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源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始于1995年,1959~1995年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在波动中变化。1995~2006年比1959~1995年的平均最高气温升高了0.8~1.1℃,平均最低气温升高了1.O~1.2℃。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湟水北干渠南门峡四支渠工程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了黄土落水洞的成因,进而提出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比较和选择,以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学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49-13851
基于实地踏查、问卷调查、社区会议及关键人物访谈等参与式乡村评估工具对青海湟水河流域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拟议项目能很好地反应当地社区生计发展需求,不仅将对缓解气候变化做出贡献,还将为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最后,农户、社区和政府等相关利益群体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靠近三峡大坝的第一大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中碳氮元素分布特征。[方法]以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入河口河段为对象,于2015年春季开展了柱状沉积物采样调查,初步研究了该区域碳、氮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调查河段沉积物总碳含量为1.74%~3.52%,总氮含量为0.10%~0.30%。总碳含量的沿程变化表现为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总碳平均含量低于上游,深度变化是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底层。而总氮含量的沿程变化和深度变化没有总碳变化明显。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δ13C值小于上游采样点。[结论]该研究为认识香溪河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靠近三峡大坝的第一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中碳氮元素分布特征.[方法]在2015年春季,从分布于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入河口河段的三个采样点,用柱状沉积物采样法采集样品,研究该区域碳、氮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结果]所调查河段的沉积物中总碳含量为1.74%-3.52%,总氮含量为0.1%-0.3%.总碳含量的沿程变化表现为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总碳平均含量低于上游,深度变化是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底层.而总氮含量的沿程变化和深度变化没有总碳变化明显.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δ13C值小于上游采样点.[结论]该研究为认识香溪河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总结我国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方法,从宏观上阐述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认为造成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与烟叶烟气氨释放量的相互关系,对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烟气氨释放量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总氮、总植物碱、蛋白质均下降且蛋白质减少最多;氨基酸含量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呈现出两个波峰;烟气氨释放量与烟叶含氮化合物中的氨基酸和硝酸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烟叶烟气氨释放量的回归方程Y=0.369785+0.194658X1-0.05609X2+0.091147X3(R=0.952,P<0.01),其中:X1为氨基酸含量,X2为蛋白质含量,X3为硝酸根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指导昆明烟区的烤烟烘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宜良烟区主栽品种K326的优质烟叶,在温湿度全自控小型电烤箱条件下,利用2种烘烤方法进行烘烤,并对烟叶的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进行全程追踪。[结果]烘烤结束后,下部叶烟叶的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烤前相比分别下降9.9%、13.3%和13.6%;但是,烤后的中部叶和上部叶烟碱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增加幅度分别达到54.7%和26.2%,中部和上部叶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烘烤过程中,下部和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在烘烤约48 h达到最大值,而中部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推迟约48 h;下部烟叶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在烘烤约48 h达到最大值,部位从下至上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依次推迟,上部叶可推迟约48 h。同时,2种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的3种含氮化合物的影响较明显,以下部叶表现尤为突出,但对其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结论]烤后下部叶3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中部、上部叶的烟碱含量刚好相反,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