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河南西峡、陕西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苗木3个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种源香椿苗木不同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在持续性胁迫期间,6个种源香椿叶片的Fv/Fm值下降幅度较小;恢复供水后,除湖南洞口和湖北随州种源外,其余4个种源几乎都恢复至正常供水的水平。随着胁迫的持续,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受影响程度加大;胁迫末期,除河南西峡和陕西安康2个种源外,其余4个种源的下降幅度均增大,且湖南洞口和湖北随州2个种源的下降幅度最大,恢复供水后几乎没有恢复,说明这2个种源叶片的光化学淬灭受胁迫的影响最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在胁迫初期、胁迫末期(四川广元种源除外)和复水后(湖北随州种源除外)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避免了过剩光能对光合器官的伤害;但胁迫中期,6个种源呈现降低趋势。各种源3个主要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其抗旱性强弱等级一致。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种源越南杉木幼龄期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依据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对引种的9个越南种源地杉木开展幼龄期优良种源选择。【方法】时间取样为8月中旬8:00-10:00AM,每个种源取样10株,每株杉木取1a生叶和2a生叶,暗反应20min后对各种源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杉木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不一,差异显著,且各种源1a生叶荧光表现普遍优于2a生叶;综合评价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后可将9个种源划分成3种不同的幼龄期荧光特性类型,其中CL4、CL6、CL5和CL7种源光合作用能力较强。【结论】各杉木种源中,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明显,嫩叶比老叶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因此杉木嫩叶绿素荧光可能是杉木种源选择的快速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对不同种源流苏树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流苏树在湿地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江苏和山东3个种源2年生流苏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对照、轻度淹水(T1)、渍害(T2)和涝害(T3)4个处理,比较不同淹水处理下3个种源流苏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和荧光参数(最大荧光强度(Fm)、最小荧光强度(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从中筛选出耐淹能力较强的种源。【结果】在胁迫初期,不同种源流苏树叶片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随着淹水程度的加重,各种源流苏树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PnGsFmFv/FmFv/Fo明显下降,而Fo呈明显上升趋势,Ci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Ls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河南种源总体变化幅度较江苏、山东种源更小。采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个不同种源流苏树的11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个种源流苏树耐淹能力强弱为河南种源>江苏种源>山东种源。【结论】河南种源在淹水胁迫下的适应能力较好,耐淹能力较强,更适合在湿地及其周边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泰兴一号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ax)、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顺德清晖园银杏,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M)较低.可见,泰兴一号生长较快,具有潜在高生物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不同品种银杏光响应曲线、ETR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以及光合色素的含量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6.
增温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鲁毛50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温度增加(+2℃和+4℃)的环境条件(对照为常温条件),研究了温度升高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温下生长的毛白杨相比,增温2℃和增温4℃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降幅分别为12.97%和13.66%,11.91%和12.61%。但2种增温处理对叶绿素b(Chlb)和Chla/b的影响不显著,降幅分别为6.84%和7.53%,6.96%和6.60%。增温2℃和增温4℃处理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电子传递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效果不同:增温2℃几乎没有引起Yield值和qP值的变化,但增温4℃却显著降低了Yield值和qP值,降幅分别为7.11%和12.74%。同时,增温2℃和增温4℃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降幅分别为6.47%和7.09%。从2种增温处理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来看,增温对毛白杨幼苗Chla及总叶绿素含量具有抑制效应,同时对毛白杨幼苗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及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来源于入侵地美国和中国本地的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UV-B辐射增强、氮沉降加剧,研究两者对不同种源地乌桕种群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和氮沉降在乌桕株高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UV-B辐射和种源在Fv/Fm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UV-B辐射显著增加乌桕SPAD;氮沉降显著增加乌桕SPAD,降低Y(Ⅱ)、ETRmax;氮沉降能减缓UV-B辐射对乌桕株高生长的胁迫作用;来源于入侵地美国的乌桕种群相比于中国本地乌桕种群,具有较高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和株高生长速度,较低的SPAD,并对UV-B辐射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对大叶黄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酸雨对大叶黄杨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在拱棚条件下,以2年生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为试材,采用人工喷洒的方法,以pH为7.0的模拟雨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pH值(1.0、2.0、3.0、4.0、5.0)的模拟酸雨对大叶黄杨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雨浓度pH值降低,大叶黄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现下降趋势。当模拟酸雨pH≤2.0时,会对大叶黄杨的叶片造成严重的损伤,破坏叶绿体结构,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导致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抑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对长武135(A,新品种)和平凉40(B,较老的品种)2个冬小麦品种在拔节到成熟期进行了水分处理,用Image-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单种方式下,抗旱性较弱、根系过大的B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其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 Ⅱ潜在活性(Fv/Fv)、非光化学猝灭(qN)和光化学猝灭(qP)均显著下降,而A品种除qN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旱胁迫及混种方式下,抗旱性较强、根系相对较小的A品种则呈相反的变化,其Fm,Fv,Fv/Fm,Fv/Fv,qN和 qP均显著下降。分析认为,在单种方式及旱作条件下,根系过大品种的个体间竞争激烈,其群体抗旱性较差,而根系相对较小的A品种个体间竞争弱或无竞争,故群体的抗旱性较强;混种方式和旱作条件下,A品种受到B品种的水分竞争压力,导致干旱胁迫加剧。不同种植方式下,A品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蒙古栎种源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检测了东北地区7个蒙古栎种源的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汪清、弯甸子和白石砬子种源的PSⅡ潜在活性、原初光能转化效率、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PSⅡ中心非环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均高于其它种源;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较低,表现出良好的光合生理功能,这些参数与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相关的趋势。东北地区要引种具有优良光合生理功能的蒙古栎种源时,在所试验的嘉荫,乌伊岭,新青,汪清,临江、弯甸子、白石砬子种源中,汪清、弯甸子和白石砬子种源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牛大力种子发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牛大力种子检验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进行不同种子处理在同一光照培养箱中的发芽试验和不同基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及河沙、赤红壤和石灰土等不同萌发基质对牛大力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清水浸种为较好的牛大力种子处理,种子平均发芽率达61.25%;其次为40℃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9.75%;而磨伤后清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仅42.50%;不磨皮、不浸种的对照组种子平均发芽率仅35.50%。河沙为较好的牛大力种子萌发基质,播种后35d就开始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55.00%;其次为石灰土,播种后38d开始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43.50%;而赤红壤播种后40d陆续发芽,种子平均发芽率仅37.00%。[结论]牛大力种子直接用清水浸种处理后发芽效果较佳;用河沙作萌发基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江燕  唐专辉  李典鹏  温艳蓉  朱艺萍  莫静  罗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80+1195-1180,1195
[目的]测定牛大力多糖含量,为牛大力抗疲劳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牛大力醇提物中水溶性成分多糖的含量。[结果]该试验方法在1~9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稳定性和精密度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3.4%,测得牛大力多糖含量为62.3%。[结论]牛大力多糖作为抗疲劳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牛大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保护牛大力野生资源。[方法]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离体快繁技术。[结果]用0.1%升汞处理外植体20 min,可获得无菌材料。以MS+6-BA1.0 mg/L+IBA0.1 mg/L为启动培养基,诱导率可达100%,接种后20 d,腋芽开始萌发,且生长正常。以MS+6-BA2.0 mg/L+IBA0.1 mg/L为增殖培养基,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7.0,有少量的愈伤组织产生,但不定芽生长发育正常。用1/2MS+IBA0.5 mg/L+IAA0.5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0%,根生长状态良好。将生根的小苗移栽到椰糠∶砂为3∶1的基质中,覆盖地膜保湿15 d,成活率达85%以上。[结论]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IAA0.5 mg/L。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牛大力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大力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0.1%HgCl2不同处理时间对外植体进行灭菌;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浓度6-BA(2.0、2.5 mg/L)和NAA(0.2、1.0 mg/L)对无菌外植体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效果;以1/2MS为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NAA(0~2.5 mg/L)和IBA(0~2.5 mg/L),探讨对生根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0.1%HgCl2处理15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组合均能诱导牛大力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以添加1.0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添加NAA和6-BA可诱导牛大力茎段上的腋芽萌动再生,但最高出芽率仅78.6%;再生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30 d,增殖倍数可达4~5倍;在培养基1/2MS+NAA 2.5mg/L+IBA 2.5 mg/L中培养,其生根率可达66.7%;经过炼苗,移栽到菜园土和河沙(3∶1)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牛大力种子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大力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牛大力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以芽繁芽途径,比较3种不同种源牛大力种子无菌发芽率、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表现差异。[结果]以MS+6-BA 0.4 mg/L+NAA 0.2 mg/L为诱导培养基,种子无菌发芽率分别为98.23%、92.13%和95.01%;以改良MS+6-BA 0.6 mg/L+IBA 0.3 mg/L+KT 0.2 mg/L为继代增殖培养基,添加半胱氨酸8 mg/L,FeSO_4·7H_2O加至MS用量的1.2倍,增殖系数分别达5.57、3.20、5.30;以1/2MS+NAA 1.0 mg/L+IBA 1.5 mg/L、1/2MS+NAA 1.0 mg/L+IBA 3.0 mg/L、1/2MS+NAA 1.5 mg/L+IBA 1.0 mg/L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分别达78.00%、67.33%、70.33%;生根苗移栽在V黄心土∶V细河沙∶V泥炭土=8∶1∶1基质中培育60 d后,成活率分别达94.00%、85.43%和89.97%。采用控根容器培育大苗,可实现育苗与种植同步。[结论]该研究为牛大力种苗快速繁殖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种子采收、贮存、浸种等方面介绍了牛大力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采用该技术,牛大力种子催芽效果好,可以实现产地采种、异地育苗,克服非产地育苗因早春气温偏低出苗延迟的问题。同时,结合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杯点播育苗发芽率高,且出圃合格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原料粉碎细度、煮制时间、醇沉时乙醇含量等因素对牛大力速溶茶原料浸提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大力、千斤拔和五指毛桃等原料粉碎成10目的细粉状,煮制60 min,醇沉时乙醇含量为50%~70%,静置12 h,麦冬用15倍重量的沸水煮制45 min,菊花用20倍用量的软化水在80℃的温度下浸提45 min,浓缩,调配,喷雾干燥得成品牛大力速溶茶。通过成品各指标的检测表明,牛大力速溶茶色、香、味俱佳,口感好,味道淳厚,并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的现象,说明牛大力速溶茶原料选取安全合理,配比科学,其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熟度,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花苞、花朵和果荚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花苞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8.31%,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52.00%)、醇类(17.46%)化合物;从花朵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1.38%,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60.64%)、醇类(17.178%)化合物;从果荚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0.01%,主要为烷烃和烯烃类(32.56%)、苯基及其衍生物类(22.46%)、脂肪酸类(12.54%)化合物,其中6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牛大力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牛大力因其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综述牛大力的成分、用途,从广东省对牛大力的需求和现状,分析广东省发展牛大力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经济林下示范种植牛大力药材的总黄酮含量跟踪测定的比色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盐酸镁粉显色法对3批次采集的牛大力药材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跟踪分析其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最大吸收533 nm波长下进行测定,芦丁在浓度0.5~1.8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30%~93.12%,RSD为0.92%~1.27%;3批次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97(第Ⅰ批)、2.11(第Ⅱ批)和2.25 mg/g(第Ⅲ批);随着生长时间延长,牛大力药材总黄酮含量有较大增加。[结论]盐酸镁粉显色测定操作简便快速,显色稳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测定牛大力总黄酮含量结果准确、可靠,但也存在灵敏度低、对照品浓度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