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文伯  万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19-19820
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三次产业GDP为研究口径,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对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研究,测算各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与经济相对增长水平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31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水平联系密切,产业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效应不协调。根据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效应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分为4类地区,并针对4类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和全国林业产业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支撑,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云南林业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的第一层次整体竞争力水平较高,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竞争力水平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水平低;第二层次中第一和第二产业内涉林产业结构合理,但第三产业内涉林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和第三产业内主要涉林产业竞争力水平低。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古典生产函数法,在协整检验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重庆市三次产业发展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还没有摆脱粗放的高能耗增长模式,能源消费不断上升,主要不是由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造成,而是由第二产业的发展所造成的.要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需求压力,只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变粗放增长为集约增长才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古典生产函数法,在协整检验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重庆市三次产业发展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还没有摆脱粗放的高能耗增长模式,能源消费不断上升,主要不是由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造成,而是由第二产业的发展所造成的.要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需求压力,只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变粗放增长为集约增长才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进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测度重庆市产业结构效益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响应面法最优响应因子的提取条件,找出最优区域的原始值并借助Design Expert8.0软件进行实验优化.研究表明:重庆市提高产业结构效益亟需做到:1努力提升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2控制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并使之越来越趋近于零,第一产业由正趋向于零,二、三产业由负趋向于零;3降低第一产业产业贡献率,注重提高二、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直辖以来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基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对重庆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对重庆市产业发展阶段的演化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新时代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会杰  赵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82-83,87
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增长量、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但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慢于全国,且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且具有结构优势;第二产业竞争力较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较弱。最后提出以下发展建议:提高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与效率,发挥产业结构效应;提升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第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份额。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村产业之间利益调整及比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产业之间利益调整及比较效益,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社会自然、经济资源在我省农村各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最佳配置,合理组织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肃农村产业之间利益调整及比较效益的研究,分为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农林牧渔业之间和种植业内部之间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然而和全国平均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产业用地集约度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作为产业的入驻门槛,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皖江城市带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沿海县域经济单元2002—2011年人口与GDP统计数据,计算了县域经济体的基尼系数、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时段江苏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沿海县域的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江苏沿海12个县域经济整体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2009年后各县市之间以及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普遍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通、盐城、连云港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地级市内部县域产业结构亦具有一致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于县域经济的影响;三次产业增长率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推移的产业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杜江  安裕伦  林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98-6500
以2006年毕节地区各县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统计评估对喀斯特地区农业商品产值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项农业经济产值中,渔业产值水平处于高类型指标,说明渔业产值在该区域内都高于平均水平;农业和牧业处于中类型指标,说明农业和牧业产值在该区域比较平衡,都接近平均水平;林业和服务业产值处于低类型指标,说明林业和服务业的产值水平在整个区域普遍较低,都低于平均水平。该评估结果可为区域合理利用分配农业资源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云南统计年鉴2015》和云南统计局网站收集的关于农林牧渔的相关数据,选取2003—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农林牧渔各行业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的关联程度,对云南省农业各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省农林牧渔中,关联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传统种植业,这与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故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对云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2003--2017 年云南省统计局对于云南省农业的种植、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五个农业 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2003--2017 年,云南省农业五个产业产值与农业总 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00、0.585、0.753、0635 和0.570,以种植业为主导,牧、渔、林和服务业逐次 递减。通过建立GM(1,1)预测模型得出,在今后十年中,五个农业产业的产值顺序依次为种植、畜 牧、林、农林牧渔服务和渔。种植业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林业产值占比略有降低,呈下降趋势,畜牧 业产值  相似文献   

14.
李佛关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209-213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在区域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产品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区域标识和产品标识的复合体,其本质是区域和产品两者的不可分离。在分析农产品区域品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数与相对应地区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地区地理标志拥有量与其相对应区域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存在很强的因果联系,说明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要重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促进农业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定量分析黑龙江垦区各分局农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对各分局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可以为垦区各分局制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垦区各分局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量分解为垦区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和产业竞争力分量,指出各分局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对各分局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不仅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收集西洞庭湖区各县级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产值和反映生态质量的指标,采用AHP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产业结构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②西洞庭湖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趋同性,且缺乏完整性。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提升被忽视,导致各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产业内部生产循环式发展;③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对生态质量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重工业、林业、农业、轻工业、畜牧业、建筑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间接作用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他们对生态质量的间接影响是有利的,而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7.
在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林牧渔、加工、旅游、科技等产业互相渗透,相互依存,为农村繁荣、乡村振兴提供支撑。该文从理论上介绍并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及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并以气雾化栽培技术为例对当下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户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构建短面板动态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1997—2016年 28个省市农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结合灰色关联方法研究30个省市2011—2016年间农 户的投资结构以及不同投资渠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能有效 推动农、林、牧、渔产值的增加,农户投资、消费水平与农、林、牧、渔产值之间存在规模递减效应;中、 东、西部均存在资产流出生产环节问题,房地产业发展显著影响农村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村经济脆 弱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从生产环节影响产值增加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江西生态农业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刘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07-111,143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江西生态农业进行了分类及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江西省80个县(市)分成9个生态农业类型,即:平原农渔牧型、丘陵牧农渔型、丘陵农林牧渔型、丘陵低山立体农林果牧型、中低山农林牧型、丘陵农牧型、丘陵山区庭院经济型、山区农牧型、丘陵山区农牧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