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容量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通过合成和扩展得到粗蛋白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64%。  相似文献   

2.
随着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检测数据的质量要求也更加规范。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的要求,按GB/T8574-2010《四苯硼酸钾重量法》,详细分析了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张荷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1):172-174,191
建立了EDTA滴定法测定饲料中钙含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并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产蛋鸡配合饲料钙含量的测定中,钙含量为4.00%,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K=2。影响钙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最大因素是重复性实验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张伟  索志荣  彭同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36-3437,3487
[目的]评定茶叶中铜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他金属元素的不确定度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测定茶叶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茶叶样品铜含量的测定中,铜含量为18.2μg/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95μg/g(置信度95%,k=2)。[结论]影响茶叶中铜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最大因素是拟合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苦丁茶的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丁茶叶中的总黄酮含量,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分析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合成计算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通过分析及计算样品称量质量、样品定容体积(25、100ml容量瓶)、标准溶液配制、仪器读数的标准4个B类不确定度和回归方程y=a+bx中y残差的标准、样品测量重复性2个A类不确定度,最后合成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为ω=2.26%±0.15%,包含因子K95=2.06。样品质量及定容体积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结论]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及样品的重复性测定是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卢欢  王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523-1525,1554
[目的]评定食醋中总酸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方法]对食醋中总酸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主分量进行评估f确定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结果]分析得出,影响食醋中总酸测定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是测试过程的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主要是指样品从取样、定容、滴定及试验使用的标准溶液制备过程的重复性试验。[结论]在食醋中总酸含量检测过程中,应对取样、定容、滴定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规范操作,使不确定度尽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硝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通过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中硝酸盐含量的过程的研究,确定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合成和扩展,最终建立了苹果中硝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影响苹果中硝酸盐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称量不确定度、体积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苹果中硝酸盐含量不确定度报告为:(70.72±7.07)mg/kg,包含因子k=2。[结论]研究可为准确测定水果中硝酸盐含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按照CNAS-CL10: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要求,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客户指令中有要求、不确定度影响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结果应包括不确定度,因此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文章对生乳中L-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建立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GUM法和MCM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不确定度的组成进行了评定和量化.结果表明:GUM法和MCM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结果均为(19.6±0.1)%,两者评定的结果一致,达到预期.分析过程显示不确定度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对土壤总磷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评定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明确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由绘制标准曲线系列、样品测定重复性、液体转移、仪器等方面引入),得出了土壤总磷含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选择精度高的量器,提高仪器灵敏度,增加样品测定次数等),尽可能降低测量不确定度,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快速、准确地测定饲用大豆粕的含水量,满足指导生产的要求.[方法]在饲用大豆粕的4个水分波动区间,通过比较饲用大豆粕水分在130℃烘箱中干燥不同时间与国标GB/T 6435-2014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干燥的效果差异来选择合适的干燥时间,优化实际生产中的水分测定方法.[结果]试验表明,饲用大豆粕在130℃烘箱中干燥20 min测定的水分含量与GB/T 6435-2014所用方法结果相近,这说明在130℃烘箱中干燥20 min的快速水分测定对在线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在130℃烘箱中干燥20 min的方法代替国标法进行饲用大豆粕水分的检测,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条件下,此法能够极大地缩短检测时间,及时、有效地为车间生产提供数据指导.  相似文献   

13.
凯氏定氮法测定固体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凯氏定氮法测定固体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根据JJF 1059.1—2012标准中要求,建立了凯氏定氮法测定固体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凯氏定氮法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已识别来源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固体饮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1.60%,扩展不确定度为0.46%(95%,k=2)。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定样品实际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与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影响次之,样品质量、取样体积与定容的体积带来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结论]系统介绍了蛋白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豆粕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爱琴  贾仙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10-4512
[目的]研究豆粕混合发酵工艺,改善豆粕饲料品质,提高其利用率。[方法]采取多菌种混合发酵组合的方法,消除豆粕中存留的抗营养因子,并对混合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低抗营养因子豆粕。[结果]水分含量对发酵后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菌种1的接种量为0.005%和接种量为0.01%对发酵过程中产酸以及蛋白质水解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而菌种2的接种量对发酵过程中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呈正相关;发酵助剂G对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较佳的发酵工艺是固体密闭无氧静止发酵;基质为豆粕;料水比为3∶2;起始温度为40℃,起始pH自然;接种量发酵菌株1为0.005%;发酵菌株2为0.5%;发酵周期为5 d,底物中不必添加发酵助剂G。发酵后的水解度达5%以上,鲜发酵物的酸度在4.5以上,烧干后发酵物的酸度在8%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消化试验来评定豆粕和菜籽饼对生长期藏猪的营养价值。[方法]选择30头平均体质量(12.12±2.56)kg、健康状况良好的藏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豆粕饲粮(15%豆粕+85%基础饲粮)和菜籽饼饲粮(15%菜籽饼+85%基础饲粮)。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豆粕和菜籽饼中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脂肪(EE)和粗蛋白(CP)含量,采用内源指示剂(酸不熔灰分)法测定上述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豆粕和菜籽饼中DM、Ash、EE、CP的含量分别为88.49%、5.41%、2.58%、38.86%和90.32%、7.05%、10.23%、29.15%;生长期藏猪对豆粕和菜籽饼中DM、Ash、EE、CP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84%、27.25%、90.76%、84.36%和80.68%、20.64%、89.12%、79.86%。[结论]豆粕和菜籽饼均能作为生长期藏猪的饲料来源。生长期藏猪对豆粕和菜籽饼中不同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差异,豆粕对生长期藏猪的营养价值高于菜籽饼。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蛋白粉(CGM)及豆粕(SBM)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及粗蛋白质(CP)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前后色氨酸(Trp)的质量分数变化进行比较评定。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平均体质量28kg的育肥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技术对2种饲料的DM、OM及CP在育肥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瘤胃停留时间及降解前后的Trp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瘤胃固相食糜的平均外流速度为1.84%·h-1条件下,豆粕和玉米蛋白粉DM、OM及CP的有效降解率(ED)分别为72.86%、66.16%、55.27%和59.66%、59.19%、48.10%,瘤胃停留时间(RRT)分别为14.75h和21.93h。随着豆粕在瘤胃内培养时间的延长,色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玉米蛋白粉的色氨酸在降解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7.
李年龙  刘洁珠  陈锦峰  董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17-17018,17021
[目的]探索从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豆粕中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豆粕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以20∶1(V/W,ml∶g)的液料比提取2 h,提取温度为75℃。[结论]优化的豆粕异黄酮提取工艺简便、合理,为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及生理活性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豆粕有机质发酵液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香蕉枯萎病提供稳定、有效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豆粕有机质发酵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豆粕有机质最佳发酵工艺为豆粕有机质混悬液稀释5倍,红糖浓度为2.0 g/100 m L发酵15 d。为豆粕发酵液进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筛选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菌种,通过平板培养、单菌和混菌发酵试验,对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种作用于豆粕可以提高其粗蛋白含量;枯草芽孢杆菌M5094与热带假丝酵母C3161混菌发酵豆粕效果最好,发酵反应48h后,豆粕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1.50%,增加率为36.43%。[结论]选择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菌作为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复合菌种。  相似文献   

20.
于淼  廖俊  齐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59-9861
[目的]探索鱼类内源酶系对豆粕中大豆抗原蛋白的降解效果,为建立鱼内脏改性豆粕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方法初步考察了初始pH、前处理条件、鱼类品种对鱼类内源复合酶系对豆粕中大豆抗原蛋白降解的影响。[结果]在50℃酶解温度下,初始pH 4.0条件下酶解效果最佳,其次为初始自然pH条件,初始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酶解效果不佳;加热前处理对酶解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80~100℃范围内,随前处理温度升高,对酶解的促进逐渐加强;在自然pH环境及50℃酶解温度条件下,带鱼内源消化酶系酶解豆粕的效果明显比花鲢和鳗鱼内源酶系酶解豆粕的效果强,其中鳗鱼内源酶系的酶解作用相对较弱。[结论]研究显示,鱼类内源消化酶是一种潜在的豆粕抗营养因子改性酶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