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高大平房仓大冷心粮堆利用粮堆微气流作载体进行了PH3常规熏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气密条件下,按56%ALP 2g/m^3剂量施药,投药后48小时仓内各点PH3浓度均可超过100mL/m^3,96小时全仓平均浓度达到最高值,120小时即可达全仓均匀分布,其最低最高浓度比达到0.8以上,粮堆中PH3浓度达100mL/m^3以上的保持时间可达到17天,满足一般的杀虫要求。  相似文献   

2.
试验仓的气密性较差,其膜下浓度半衰其仅为5天。通过科学设计铺设膜下环流管道,确保膜下环流管路风量分配均,采用通风道投药(磷化铝)方式进行膜下环流熏蒸,在投药8小时后粮堆内的磷化氢浓度均匀上升,48小时后接近峰值,最低与最高浓度比达到0.7,在熏蒸过程中,适时进行环流调节,有效地控制了粮堆的熏蒸状态。  相似文献   

3.
范磊  张兴梅 《粮食储藏》2008,37(3):12-15
在堆高7 m、容量1858万千克的大型储藏小麦的土堤仓内和土堤仓底设置PVC磷化氢环流管道,采用外设环流风机环流促使仓内磷化氢均匀分布,检测浓度分布情况、杀虫效果和粮食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仓内磷化氢浓度最低保持在300 mL/m3以上的时间可达25 d,浓度在250 mL/m3以上的时间迭34 d,粮堆中发生的书虱、锈赤扁谷盗等害虫均被完全杀死,试验的熏蒸工艺对粮食品质及粮堆内温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昆虫生态环境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解决了目前化学防治方法造成的农药残留及污染、害虫抗药性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改变害虫生态环境达到有效杀灭害虫的目的。本试验建立21个模拟实验粮堆,开发研究出6种除氧剂,或充入75%二氧化碳维持7天以上,或降低粮堆温度至5℃并维持10天以上,对谷蠹、赤拟谷盗、米象杀灭率为88.7%以上。该方法代表粮食储藏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粮食及环境无污染,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陈明 《粮食储藏》2002,31(6):20-22
在配备合理的通风环流系统的高大平房仓中进行PH3无二氧化碳环流熏蒸,能使气体在粮堆内分布均匀,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具有安全性、经济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高大平房仓PVC管膜下环流熏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平房仓密闭粮堆上层增设PVC管通风网络,进行PH3环流熏蒸实验。按1.5g/m^3计算AlP用药量,通风笼投药后环流72小时,粮堆内PH3浓度达到均匀分布,粮堆最高浓度值达到396mL/m^3,且有效浓度保持了30天,杀虫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平房仓膜下气调储粮容易出现的膜内结露、氮气浓度不均匀等实际问题,采用增设气体输送管道和管道增压风机的方法,设计组合式膜下气体环流系统,在平房仓开展气调储粮膜下均温均湿均气试验,分析粮面温度、湿度及粮堆氮气浓度均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气体环流系统能有效均衡粮面温度、湿度以及氮气浓度,同时能够防止气囊内出现粮面结露。  相似文献   

8.
一机两廒氮气防治储粮害虫技术在高大平房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自制富氮储粮机生产的氮气充入粮堆,经膜下循环回风网络,使粮堆氮气浓度达到95%以上,保持16~20天,可以有效杀死粮堆害虫,并能降低粮堆上层温度,保持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机两廒氮气防治储粮害虫技术可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仓内原有地槽机械通风系统的基础上,再在粮堆中层设置数条铁制矩形打孔管道,使同一粮堆内形成双层立体通风网络,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单独使用地槽通风降温时形成的死角,彻底解决了PH3在粮堆中扩散不镁、渗透力差的弊端,而且节能降耗,减轻了熏蒸投药的劳动强度。同时,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石膏板等,对仓顶屋面、粮堆四周、墙壁供风导管管口及门窗等易传热部位进行隔热处理,使储粮长期保持在相对低温状态下,有利于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0.
甲基嘧啶磷气化防治储粮害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谢婧  向楚华  谢念平 《粮食储藏》2006,35(1):22-23,31
在不同磷化氢环流熏蒸设备配置条件下采用气化施药法在粮堆中施用甲基嘧啶磷防治储粮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气化施药法可以使储粮保护剂在粮堆中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在粮堆上下层的浓度相差较大,在环流系统效率较好的情况下,粮堆上层1 m多的粮层中药剂浓度可达到全仓平均施药浓度以上。  相似文献   

11.
袁奎 《粮食储藏》2002,31(1):22-24
用二氧化碳和磷化氢混合气体采用环流熏蒸技术处理浅圆仓中的散装小麦。通过对粮仓进行长时间低浓度的密闭熏蒸,由于环流系统有效地促进了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均匀分布,在熏蒸14天后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管网分布气体的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式房式仓仓外安装气体分配箱,粮堆内布设探管网,用于分布气体,粮面采用薄膜密封,利用仓外PH3发生器,进行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H3浓度分布均匀,均匀度大于0.83;熏蒸期间气密性较好,平均浓度下降率为4.5%/d;熏蒸28天后散气,杀虫效果良好,粮堆内储粮害虫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用磷化铝片对储藏在房式仓(仓容516m3)中的400t散装小麦进行熏蒸。储 不小麦水分为11.5%,储藏平均温度为29.3℃,小麦用PVC(厚度0.125mm)复盖。熏 蒸期间用磷化氢检测管测定PH3浓度。采用1.03kg磷化铝片(可释放0.34kg磷化氢) 分成小包进行熏蒸,磷化氢最高值为 1. 0mg/L。熏蒸 16天的 CT值为 213mg· h/L。用 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米象和谷蠹进行生物试验表明.熏蒸1个月后所有的成虫都死亡;熏 蒸42天所有中度抗性的谷蠹没有发现F1代成虫出现.米象的印和蛹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15.
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给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 Air CO2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推迟,最大积累速率增大。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千粒重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日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升高;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期天数与粒重关系不大。从灌浆的3个阶段来看,渐增期持续时间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影响作用更大;CO2处理小麦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2%、29.42%和36.98%,平均增产27.34%,均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中CO2处理使春小麦显著增产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FACE条件下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模拟2050年冬小麦生长的CO2浓度下,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响应,有助于评价未来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农田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试验平台,以强筋冬小麦CA0493为供试材料,CO2浓度处理设定对照CO2(aCO2, 415±16 μmol/mol)和高浓度CO2(eCO2, 550±17 μmol/mol)2个水平;施N处理设常规施氮(NN,底肥含N 118 kg/hm2+追肥含N 70 kg/hm2)和低氮(LN,底肥含N 66 kg/hm2+追肥含N 17 kg/hm2)2个水平,研究高浓度CO2和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分蘖动态、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小麦株高(5.12%),常规施氮下的增幅高于低氮下的增幅。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开花期的旗叶面积(14.87%)和主茎上部3叶叶面积(10.02%),旗叶叶面积的增加主要由叶长增加(8.97%)决定。CO2浓度升高使常规施氮下的分蘖数量增加。开放式CO2浓度升高使冬小麦产量增加18.3%(P<0.05),低氮和常规施氮下的增幅分别为6.0%、31.4%。高浓度CO2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分别增加5.3%和14.5%(P<0.05),常规施氮下的增幅均高于低氮下的增幅,不孕小穗数下降11.12%(P<0.05),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高浓度CO2使不孕小穗数降低,小花退化减少,从而提高了穗粒数,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北京地区储藏小麦、稻谷和玉米3个粮种共5个仓,针对易出问题的粮堆表层,对温度、粮食水分、CO_2气体以及霉菌和害虫生长,开展为期1年的实仓跟踪监测试验,研究实际粮堆中温度、水分、CO_2浓度与虫霉危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粮堆表层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无法检测虫霉危害的发生。粮食自身呼吸不会导致开放式粮堆表层CO_2浓度明显升高。当CO_2浓度明显升高时,可以确定粮堆安全出现异常状况,可能出现霉菌或害虫生长,也可能是虫霉协同共生,需采取其它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加以区分确认,以便于后续采取措施。由于气体有扩散性,实际仓储过程中,CO_2浓度量值和变化幅度受霉菌或害虫生长速度以及仓房密闭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户专用粮仓储粮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C软体仓作为新型农户专用仓,小麦在10个月储存期内水分含量变化≤0.6%,与原始水分无显著差异。小麦容重损失率均值为1.96%,干容重损失率均值2.1%,虫蚀粒率≤0.3%,霉变粒率≤0.1%,面筋吸水率变化率均值9.4%,平均储粮损失率为0.506%,干物质平均损失率为0.318%。由此可见PVC仓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鼠、密闭、隔热等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户储粮过程中由粮食生虫、发热霉变、鼠咬等因素引起的储粮损失,起到减损保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机理上研究冬小麦最优水肥管理措施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适应性,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DSSATv4.5 模型中的CERES-Wheat 模块,模拟开封市冬小麦2001—2010 年气象条件变化对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的影响;设定42 种水肥组合方式,分析水肥因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同时选取出最优水肥组合方式;在最优水肥组合方式支持下,模拟不同大气CO2浓度水平下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分析CO2的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随降水量的增加有所提前;生长期平均温增加能够明显促进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提前;灌溉量、施肥量的增加对冬小麦产量带来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的增产效果,但过量施肥或灌溉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大气CO2浓度增高对冬小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其各项生产指标也随CO2浓度增高而表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可得出结论: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较晚的年份其生长期平均温均在11.0℃以下;控制施肥量300 kg/hm2、灌溉量200 mm左右的水肥组合能够达到理想的冬小麦高产节约种植效果;未来40 年的大气CO2浓度增高会对冬小麦种植带来明显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试验观测的方法,对钢板仓仓储小麦分别进行不通风、两阶段和三阶段降温通风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秋季两阶段通风而言,夏季增加一个通风阶段更有利于提高降温效果。在为期两年的试验中,在夏季合适的气温条件下,用较小的通风量进行降温通风,小麦有足够的时间与温度低于24℃的空气接触达到冷却的目的。然而,由于夜间空气温度低、湿度大的特点导致粮食最终温度高于24℃,同时由于送风湿度大的原因,粮食的水分也会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