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指标的探讨/朱若是…(江苏省淮阴市农业局)∥植物保护学报.-1990,17(3).-241~245 根据1980~1983年8块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的资料,进行了相关回归测定,使用八号菌〔苏芸金杆菌库斯塔变种(Bacillus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在单中型种蛴螬发生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1672头;在中型种和小型种蛴螬混合发生田,其中型种蛴螬占三分之一左右的田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可定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6498头。根据蛴螬自然孵化率和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子贮藏蛋白质与活力的关系及其在萌发时的降解模式/黄上志(中山大学生物系),傅家瑞∥植物学报。-1992,34(7). 543~550 花生种子的贮藏蛋白质与活力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子叶中的盐溶蛋白质全部被利用。花生球蛋白中分子量为23.5、38.5、41kD的亚基首先被分解,而18kD亚基最后被 相似文献
3.
B_9对花生叶片ATP酶活性和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庄伟建(福建农学院),苏金为,彭时尧//作物学报.-1991,17(4)·-292~296花生叶片组织薄片经ATP酶反应液培养2小时,在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ATP酶活性以不同粗细的线状或大小不同的点状定位在细胞核、叶绿体基粒片层膜各叶肉细胞质膜上,用800和1200PPmB_9处理后8天,叶肉栅栏和海绵组织细胞膜上的ATP酶活性明显增强;韧皮部筛管、伴胞质膜和转移细胞质膜以及 相似文献
4.
5.
6.
花生根瘤菌优良菌株的筛选/朱铭富…∥土壤.-1989,21(1).-15~18 作者对18个供试花生根瘤菌株(其中的H21和H102由作者筛选,其余由国外有关单位引进)进行了3年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在供试的9个菌株的抗原中,除与自身的抗血清凝集效价达到3200以外,其余均低于800,甚至或没有凝集反应;H21与THA201,H102与 相似文献
7.
8.
花生属栽培种与野生种的蛋白质亚基构成分析/詹英贤(北京农业大学),吴爱忠,程明//植物学报.-1991,33(4)-280~285文章根据Vaughan等的蛋白质亚基相似度指数公式,估算了栽培种的Virginia型同其它三类型与野生种的蛋白质亚基相似度指数。Virginia型同Peruvian型、Valencia型及Spanish型的相似度指数分别为0.92、0.88与0.88,其中同Peruvian型的最高,显示亲缘关系很密切,同Va- 相似文献
9.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酯酶活性的研究/庄伟建…(福建农学院)∥植物学报.-1992,34(5) -333~338 花生荚果子叶生长初期,细胞中质体较多,并不断形成淀粉粒,细胞中酯酶活性低;发育中期,子叶细胞质中出现大量体积较大的脂体,细胞中酯酶活性较强;发育后期脂体数量不再增加,体积略有增大,蛋白体增大较小,但数量增多,脂酶活性仍较强;末期时,蛋白体形态不规则,细胞中脂酶活性减弱。花生脂体起源于细胞质,蛋白体起源于液泡。细胞小脂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脂体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花生结荚期鼠害的防治指标/徐金汉(福建农学院植保系)//福建农学院学报-1992,21(1)-52~55 1989~1990年在福建莆田县忠门镇进行了花生结荚期鼠害防治指标的探讨。研究花生结荚期以黄毛鼠为优势种的鼠害防治指标的结果表明,花生结荚期鼠密度(X)与花生荚果受害率(Y)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花生蛴螬种群消长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张继祖…/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11(1).-72~74 1985~1987年先后在福建莆田县和仙游县对蛴螬种群消长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查出为害花生蛴螬17种,天敌30种。系统调查了京都大黑鳃金龟(Holoirichia Kiotonensis):卵圆齿爪鳃金龟(H.ovata)和小阔胫绢金龟(Maladera ovatyla)3种的灯下及田间数量消长情况。在综合防治上,采用冬春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了钼、酸度对根瘤侵染结瘤、共生固氮的作用,为生产上施用钼肥和接种根瘤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水培液中钼浓度为0.06~0.12PPm时,根瘤菌固氮酶活性、植株全氮(%)、植株干重达到最大值。(2)合理施用钼肥可延长根瘤固氮时间,增加植株氮、钼、钾和钙元素含量,提高花生产量;(3)钼可缓解酸性条件对结瘤固氮的抑制;(4)固氮酶活性和植株全氮以 相似文献
14.
15.
16.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与油分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庄伟建(福建农学院),彭时尧,林木山//中国农业科学,-1991,24(3).-8~13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皆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果针入土0~30大,子叶贮藏细胞不断形成分化,体积变化较小,细胞中脂体和蛋白体形成少,而造粉体则形成较多,并大量积累淀粉粒。果针入土30~45大,子叶贮藏细胞迅速生长,脂体、蛋白体大量形成和 相似文献
17.
18.
花生幼苗下胚轴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焦新之(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李琳,倪晋山∥植物生理学报-1992,18(1)-63~70 花生幼苗下胚轴细胞膜制剂具有氧化NAD(P)H,还原Fe(CN)_6~(3-)。与EDTA—Fe(3+)的能力,当Fe(CN)_6(3-)浓度为1Mmol/L时,膜制剂氧化NADH和NAD(P)H的Km分别为100和110μmol/L;Vmax为1400和710nmolmg(-1)Proteln min(-1),最适p~H为8.0。NADH0.25Mmol/L浓度下,膜制剂还原Fe(CN)_6(3-)的Km为40,Vmax为1300;还原EDTA—Fe~(3+)的Km为125,Vmax为180,最适pH分别为8.0和7.0。氧为该系统天然受体,鱼藤酮、抗霉素A与CN~-对其活性无影响。10μmol/L的DCCD抑制其活性约20%,10μmol/L的SHAM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