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薛德炳 《茶叶通讯》2014,41(4):52-54
近读2013《中国茶叶》3~6期关于《神农本草经》的考证结论:出自汉或后编辑的《神农本草经》中未收录"茶",仅有荼,苦菜,列菜部;且没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的记录;"神农得荼"的传说首见于康熙二十四年(1717年)刊印陈元龙编《格致镜原·饮食类·茶》:《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陈氏所引《本草》可能是宋以后的版本,信证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茶似茶非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其实,有关"茶"、"荼"二字,自古众说纷纭,混淆时有.今夏,拜读了西泠林老乾良先生《先荼后茶》妙篇(《中国茶叶》第5期),茅塞顿开.茶喜憬然之余,遂不揣学浅,续貂二三,芹献于方家,以佐茗兴. 先荼后茶.查索清《订正六书通》,在"总目·上平声第一·五模"中,"荼"字释义如下:"《说文》苦荼也,同都切,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相似文献   

3.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4.
据历史文献记载,茶的名称主要有荼、茶、摺、蔎、茗和荈等:1.荼:此字在古代经史中不多见。顾炎武的《日知录》:“……据《唐韵》,‘按茶有三:‘谁谓荼苦’苦菜也;‘有女如萘’茅秀也;‘以薅荼蓼’陆草也。尔雅上的茶蒤字凡五见而名不同……”可见古代荼字本不固定指一种东西。它所指何物,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如《尔雅释木》中的荼字则明显地指的茶树了。  相似文献   

5.
饮茶史话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 ,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药材 ,称为“荼”(《说文解字》)、为“”(《尔雅·释木》)。“茶”字出现较晚 ,始见于盛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的药用价值早为人们所认识。《诗经·谷风》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神农食经》说 :“利小便 ,去痰热 ,止渴 ,令人少睡。荼茗久服 ,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也说 :“甘荼久食益意思。”茶作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据《华阳国志》记载 ,传说周武王伐纣后 ,巴蜀等西南小国曾将其所产茶叶作贡品献给周武王。茶作为饮料的正式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相似文献   

6.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7):33-34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相似文献   

7.
甲金文中未见"茶"字,《九经》中"茶"字亦非今日之"茶",《说文解字》只收录"荼",未见"茶"。"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荼",则出自汉初的《尔雅》。"茶"字产生之前,曾以"荼"指"茶",甚至中唐之前主要以"荼"指称"茶",但"荼"并不专指"茶"。为了弥补名与实之间的不对等,在"槚,苦荼"的基础上新造一"(木茶)"字。"茶"字先是作为俗文出现民间,直到《茶经》一书问世才逐渐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8.
茶道初探     
郑明道 《中国茶叶》2010,32(8):37-38
啥叫"茶道"?这要从"道"字说起。《辞海》曰:"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为它代表的是宇宙万物之母,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道叫什么,所以称一个"道"字吧。庄子曰:"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三大饮品茶第一,人文茶以园为先,四川幸有文豪传真中国西汉乃至全球第一大茶园。茶三用:药礼饮,解毒、礼神、醒脑。一、药茶《神农本草·木部》"茗,苦荼"和《草部》"苦荼,一名荼"。草木混叫,异物同字,秦汉同物异名把人害苦了。西周战乱,巴蜀军需茶叶入药,防疫消毒。狗监杨得意推荐司马相如陪汉武帝,作《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荈、诧都是茶,他常用药治疗糖尿病,竟  相似文献   

10.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3,(11):38-38
《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第二版,下同)“七之事”在述评《神异记》中关于“虞洪获大茗”的故事中,作有如此评说:《神异记》(神话故事,虞洪获大茗)。《神异经》一卷,是一本假托西汉东方朔所作的神怪故事集。此书最先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茶经·四之器》中关于“瓢”的说明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并说发生于“永嘉中”(晋怀帝永嘉年问,即307~313年),说明此书的撰述年代,  相似文献   

11.
饮茶风俗谈     
我国的饮茶习俗,历史悠久。《尔雅》中就提到苦荼。唐陆羽著《茶经》,才把“荼”字减一画作“茶”。魏晋时,饮茶已开始成风。唐代诗人韩翃《茶序》中说:“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到了唐代,长安,洛阳以及湖北、四川等地,已是茶肆栉比,饮茶成风。陆羽《茶经》说:“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以为比屋之饮”。唐宋时代,以饮茶为主,元代以后,才普遍饮用叶茶。  相似文献   

12.
蔡定益 《中国茶叶》2009,31(10):33-36
中国是世界茶的故乡,茶业勃兴于唐代中期,茶文化也随之兴起。《聊斋志异》是清代前期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亦包含有一定茶文化的内容。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12卷加上附录"茶"字共出现39次,"茗"字出现23次,该书490余篇目中共有36篇直接涉及茶事。但在当前茶文化的研究热潮中,至今未出现关于《聊斋志异》中茶文化的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广东茶业》2003,(2):32-33
专一的“茶”字,以至于出现许多异名或同义字,字形、字音、字义相差甚大,不识者,根本想不到它们与茶有什么关系。古代用来表示茶的字有:荼、檟荈、(?)、茗、茶等。著名的书法家启功1989题诗有云: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 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  相似文献   

14.
王郁风 《中国茶叶》2003,25(2):28-31
②《四之器·风炉》条内有“置(土带)(土泉)于其内”句。(土泉)字是(土臬)字之误,应订正。陆羽所说的“(土带)(土臬)”[音迭聂(dié、niè)]指何物?《广韵》、《集韵》释“(土带)”为“贮也、止也”,释“(土臬)”为“小山也”,二字合释有“贮置高处”之意。“(土带)(土臬)”二字如作炉栅解,不甚合。陆羽说风炉“古鼎形”,未说鼎中置炉栅(今参见日本茶道仿陆羽《茶经》的三足风炉,亦无炉栅结构)。“(土带)(土臬)”二字如作风炉上口放置煮茶锅的凸起支撑物解(如城墙上的雉即齿形矮墙状),则此句应是“于其上”,不是“于其内”!如若是,则这句文字应校为“置(土带)(土臬)于其上”。  相似文献   

15.
张英沛 《福建茶叶》2016,(8):395-396
"茶"这一字源于辞书《尔雅·释木》中"槚,苦荼也"。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廊中,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琴棋书画诗酒"并列,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从许多诗词歌赋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茶的独特魅力。本文将首先从茶历史的背景入手,通过对各朝代关于茶的作品的进行赏析,来探析其作品的文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7):58-58
<正>宋·赵佶《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古茶书。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自《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2800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而对"白茶"特设一目,可见白茶的重要性。宋·赵佶《大观茶论·白茶》文字不多,抄  相似文献   

17.
邓隆  韩震  李明 《中国茶叶》2011,33(1):37-38
余姚市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东宁波平原,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唐·陆羽在《茶经》中有四处记述了余姚茶事,“越州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日仙茗,大者殊异。”说明余姚瀑布仙茗在唐朝之前已有,并久享盛誉。余姚市通过十余年来坚持名优茶“并、转、扩”策略,积极实施“余姚瀑布仙茗”品牌战略,形成了茶产业良好发展格局,茶叶已成为余姚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和用茶的国家。我国古代称茶为荼、茗、槚……。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时王褒的《僮约》中已有“武都买茶”,“烹茶尽具”的话,说明至少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先民即已饮茶并把茶叶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了。原产我国的茶,约从公元六、七世纪起,陆续传到世界各地,公元805年传到日本,十七世纪初年又输入到欧洲。现在世界各国的“茶”字,都是从我国“茶”字的音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经·七之事》载:“《晏子春秋》: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大意是说,《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担任齐景公的国相时,吃糙米饭,和三五样荤菜,以及茶和蔬菜.”从陆羽所引内容可以看出,他是想通过晏子在做齐景公的宰相时,吃的菜只有一些野味,其中就有茶,可见他的节俭.  相似文献   

20.
毛文锡《茶谱》载:"福州柏岩极佳。"民国出版的《闽侯县志》(1930年)也载:"茶……《茶谱通考》云:建州之北苑先春、龙焙,福州之柏岩。"说明福州柏岩是一种好茶,它产于福州的什么地方?毛文锡,字平珪,五代十国高阳(今河南高阳)人,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十四岁便得中进士,仕途上更是平步青云,后任后蜀翰林学士,升为内枢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