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化差异创造旅游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举世瞩目。而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它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旅游文化的差异性角度分析,旅游动机和吸引力产生于文化的差异性,即人们对所有不熟悉、不了解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无论是过程性的还是结果性的文化事物,也无论是物质文化、有形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无形文化,都会产生了解、学习、欣赏、体验、感受的动机。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文化性消费或消费文化。其中文化的同质性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文化差异。一般来说,对旅游服务设施的要求是以同质文化为主,而对旅游吸51物的要求则是以异质文化为主。文化差异形成吸引力,形成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徐培  熊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95-16596
通过对九江庐山周边风景区乡村游客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游客在庐山周边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对不同特征的游客的乡村旅游动机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浅析乡村旅游市场的旅游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萍  晏兰萍 《农业考古》2007,(6):164-166
在对旅游动机的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动机缘于探新求异的需求与逃避紧张现实的需求,同时结合多样性的外在诱因,刺激了具有返璞归真取向的乡村旅游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概念内涵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旅游的概念应当限定为生态旅游活动,其内涵应从旅游地、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3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只有在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地域开展的、以主动的生态体验作为旅游动机并且旅游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旅游活动才可称之为生态旅游。这种界定既可避免生态旅游内涵的缩小,也可避免其内涵不适当扩大带来的概念上的泛化。  相似文献   

5.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市为例,根据500份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淮北市居民低碳旅游动机进行了维度及类型市场划分,并运用"推—拉"理论解释了低碳旅游动机形成的机制.结果显示,淮北市居民低碳旅游动机共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低碳体验、低碳科普教育、认知低碳、自然景观低碳旅游.聚类分析显示,淮北市低碳旅游市场可以被划分为:科普型、多重体验型、休闲型及探知型4种类型;人口学特征的划分显示,在4种类型中,教育程度和职业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推—拉"理论解释了低碳旅游动机形成机制,在各动机维度内主要受拉力因素主导.最后,针对性的探讨了低碳旅游市场设计与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引进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理论前提下,对国内七大类著名代表性景区进行调查分析,意在探索我国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七类不同类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最高,依次为存在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文化和自然型景区相对度假型景区更多的旅游者认可旅游客观真实性,梅里雪山自然人文复合型和河南博物院历史文化型景区持建构真实性观点的旅游者相对较多,丽江古城文化型景区和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持后现代真实观较多,度假旅游景区、自然旅游景区和历史、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更多地持存在主义观点,而版纳民族文化型和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则正好相反。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表现为知识功能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自尊动机和最小化惩罚逐步递减趋势;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更注重知识功能动机,对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则反应平淡;建构真实性旅游者表现出对知识功能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及对自我实现动机较为重视,而不太看重自尊动机与最小化惩罚动机;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对知识功能动机、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相当看重,而漠视旅游的奖励最大化动机;存在真实性旅游者对知识功能动机和奖励最大化动机更感兴趣,而不太看重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另外,旅游真实性与旅游动机的相关性在七大类不同类型景区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国内有关旅游真实性实证定量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上对现实的旅游市场研究和基于旅游者的规划活动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秀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96-16898
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丽江古城文化型景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分析,探索我国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了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最高,依次为存在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知识功能"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自尊"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逐步递减趋势;4类不同的旅游真实性与5类不同类型的旅游动机之间的相关性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理论上丰富了国内有关旅游真实性实证定量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上对现实的旅游市场研究和基于旅游者的规划活动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河南博物院的调查分析,探索我国博物馆历史文化型景区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了博物馆历史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河南博物院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建构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旅游者居多,其次为客观真实性,最后为后现代真实性,说明历史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注重自身体验和对客体真实性较多的认可。河南博物院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表现为奖励最大化动机、知识功能动机、自尊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到最小化惩罚动机的逐步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女性多途径、多角色的积极参与旅游创业活动,成为乡 村旅游开发的重要主体。乡村女性参与旅游创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一定程度提升其社会地 位、推动乡村发展。研究针对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外来女性旅游从业人员创业动机进行了研究,通过 明月村外来女性进行旅游创业的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女性旅游创业的动机因素,对乡村旅游发 展中为女性创业提供更好条件提出建议,以促进明月村乡村旅游发展和女性创业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前,较少有学者结合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游客旅游动机进行研究。本研究对中国出境游客旅游动机的已往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旅韩中国游客为例,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收集网络文本的方法来获取研究数据,较为全面地识别了游前阶段旅韩中国游客的旅游动机;并基于旅游动机对旅韩中国游客进行分类,以识别不同类别游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郑文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06-1610
[目的]分析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的“推力-拉力”因子,为柳州市及广西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柳州市为实证案例区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从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定量分析乡村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结果]柳州城市居民赴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乡村休闲放松”、“怀旧与新鲜感”和“商务需要”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自然与生活”、“乡村人文景观”和“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吸引力.[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推城市居民出游;营造乡村休闲氛围,增强乡村旅游拉力;保护乡土景观资源,促进柳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宝天曼自然观光型景区的实证调查分析,本研究意在探索我国自然观光型景区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自然观光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自然观光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居多,其次为建构主义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体现了国内旅游者对客体绝对真实性的认可和重视旅游自身体验的倾向。宝天曼自然观光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表现为知识功能动机、"自尊"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和"最小化惩罚"动机逐步递减趋势,说明了旅游者从对知识追求的重视和对旅行过程中的舒适享受的关注,到愿意就旅游过程进行自我回顾并与别人交流的意愿和对猎奇参与体验的兴趣淡化,最后过渡到放松安逸的淡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引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低碳旅游动机关联程度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认知、产品质量、个人客观因素对长株潭市民低碳旅游态度起到正向显著影响;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低碳旅游动机起到正向显著影响,但主观规范对低碳旅游动机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车珠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78-12280,12319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部门,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经引起关注,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主要的部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更健康地发展.分析了当前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测度、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和响应对策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琼  黄鑫 《农业考古》2008,(6):204-206
乡村旅游作为衡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促进衡阳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乡村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引起自然环境质量的下降.本文根据生态旅游学理论,对当前衡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成因,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安顺屯堡旅游区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游客、经营者进行访谈收集资料,从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等角度,对游客群体的旅游动机、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屯堡旅游群体一方面给屯堡村寨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屯堡村寨传统风貌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政府及村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乐旅游是衡阳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衡阳由于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而使其农家乐旅游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引起自然环境质量的下降.文章根据环境生态学理论时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衡阳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3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是目前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区(点)的主要客源,以福州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将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划分为"舒缓压力"、"求知求新"、"游览观光"三大类,其中,舒缓压力为近年来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和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动机的侧重点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