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多年生优良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郭孝  张莉 《中国草地》1998,(1):15-17
1993-1995年在河南省进行的11种多年生牧草的引种试验表明,供试牧草有很了地适应河南的气修及土壤条件,生产性能及生物学价值优良,其中苇状羊茅的干草产量最高,3年生者为45000kg/hm^2;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产量最高,达1050kg/hm^2;而无芒雀麦叶量丰富,有较高的饲草和利用率,其它牧草也各有其不同优良特征。  相似文献   

3.
23种多年生牧草在西海镇的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引进23种多年生牧草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当年大部分牧草生长良好,而越冬性能因草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生长第二年,能够返青的牧草生长高度和产量有大幅度增加,覆盖度受越冬率的影响较大;依据供试牧草的综合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5种牧草。  相似文献   

4.
漳县草场面积广阔,牧草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种子植物110科2000余种,具有发展草畜业的优越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滥垦荒地,毁草种粮和超载滥牧,草场严重退化,牧草品质变劣,生产力下降。为了充分挖掘草场资源,有效地改良退化草场,结合漳县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从2001年开始进行牧草引种试验,观察参试牧草的生长发育状况,测定其生产能力,筛选出适合漳县各类地区种植和改良草场的优良牧草,为退耕还草以及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省约有7000多万亩三荒地,但绝大多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把我省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的三荒地建设成高质量的人工或半人工草地,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区畜牧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三荒地种草不但要有适宜的优良草种,而且需要掌握适宜播种期。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在静宁县甘沟乡进行了牧草不同播期效果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6.
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通县脑山地处严寒 ,海拔高 ,有些地块种多年生的豆科牧草意义不大 ,为了解决人工草地牧草品种的单一 ,2 0 0 0— 2 0 0 2年在青山乡沙岱村试验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为大通县高海拔的寒冷地区牧草混播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海拔高度 2 80 0m ,阴湿多雨 ,气候寒冷 ,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温度 0 .6℃ ,年平均降雨量 5 2 0mm ,无霜期 80d ,冰雹、霜冻自然灾害频繁 ,农作物生长期短。土壤为黑钙土。2 材料与方法2 .1 供试品种 :阿尔岗金 ,无芒雀麦从甘肃兰州牧草种子公司引进 ,中华羊茅、多叶老芒麦从青海省…  相似文献   

7.
李莲香 《草地学报》2018,26(1):264-267
为选择适于本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于2014年至2015年在同仁县年都乎乡进行不同多年生禾草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多年生禾草都能适应本地区,但相比之下,在平均草层高度和产量方面多叶老芒麦明显高出其它三种牧草,更适宜在该地区大量种植,可以作为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8.
多年生优良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在河南省进行的11种多年生牧草的引种试验表明,供试牧草均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生产性能及生物学价值优良,其中苇状羊茅的干草产量最高,3年生者为45000kg/hm2;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产量最高,达1050kg/hm2;而无芒雀麦叶量丰富,有较高的饲草利用率;其它牧草也各有其不同优良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燕麦、哈尔曼燕麦、野燕麦、大麦、青稞、小麦等品种的引进对比试验,选出了适应巴音布鲁克高寒地区的优质、高产草种。  相似文献   

10.
在高寒地区影响牧草种植的因素很多,优良牧草的引种试验对于当地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引种了豆科牧草4个苜蓿品种,禾本科7个品种,经过三年的小区试验观察和记载,结果表明引种的11种牧草都能在本地区推广和栽培,一些品种表现了良好的生产性状,为我旗今后的草原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多年生栽培牧草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牧草发育期不产生明显影响;对牧草草层高度有一定影响,密植时草层高度普遍较大;对种植当年的牧草覆盖度影响明显,第二年返青牧草覆盖度的密度间差异变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在种植当年也较为显著,豆科牧草三种密度产量比值为0.81:1.00:1.01,禾本科牧草三种密度产量比值为0.84:1.00:1.20。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链烷烃测定放牧羊驼采食量及种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及摄入牧草的种类,对于评定放牧动物的营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测定牧草和粪便中链烷烃含量的方法,以羊驼为试验动物,在意大利中部佩鲁贾附近的农场,测定了羊驼的采食量、牧草摄入种类。结果表明:利用链烷烃技术测定放牧动物的采食量和牧草的种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亚君 《青海草业》2002,11(2):25-26
简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提出从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的角度出发 ,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中、矮三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比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8,17(3):14-17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应根据本地区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理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可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多年生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产草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的测定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混播比为1:0.5:0.5适合称多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亚热带中山地区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在A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利用率高,植物产量和畜产品产量低;在C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利用率低,老草残留,植物再生力降低;在B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的利用率为60~70%,对植物生长和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16.
放牧绵羊的生物学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钦 《草业科学》1996,13(1):32-37
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方法,研究了放牧绵羊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牧草的营养何价值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每公斤牧草干物质中的可消化蛋白7、8、9、10月分别为108.74、71.71、53.17和33.44g牧草蛋白的生物学效率相应是16.67%,14.29%,14.45%和5.77%,依据系统功能,研究了提出了通过放牧管理-转移牧草或家畜,调节土壤,牧草和绵羊三者的关系,使其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海北州西海镇和牧试站人工草地试验基地,门源县浩门镇、刚察县沙柳河镇等四个点上开展了1~4秋眠级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供试品种在不同试点上生长发育状况差异较大,种植当年发育程度、生长高度、覆盖度和产量差异明显;越冬成活状况受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共同影响,其中刚察沙柳河镇的试验种植不成功;若种植当年能够越冬成活,则从第二年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每年可收获1茬,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越冬不再成为障碍,但果实不能成熟。通过适应性和高原气候特点的分析,初步界定了海北地区紫花苜蓿适宜推广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8.
19.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着晓乡茶哈村两牧户草地上进行了为期40d的春季禁牧试验,经草地植物量和藏羊体重变化的测定表明,草地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禁牧草地上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1.69倍,地下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6.15个百分点.实行春季禁牧制度是高寒牧区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