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药用根,名贵中药,中医认为人参性温,入脾、肺二经,具大补元气、益血生津、宁神益智之功效。现代科学证明,人参能增强机体对备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促进蛋白质、RNA和DNA的生物合成,预防运动中ATP的下降。文献大量报道了人参有抗疲劳、抗炎  相似文献   

2.
紫草是紫草科紫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植物。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是一种从紫草根部提取的紫草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炎、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对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因产地不同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的主要产地是东北三省,特别是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是北五味子的主产区,其次是河北、内蒙古。辽宁省因所产北五味子产量大、质量佳,故北五味子又称辽五味子。南五味子又称华中五味子、西五味子,主产河南、甘肃,其次四川、云南。五味子干燥成熟果实,因其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而得名。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经济植物,多用于医药保健,食品饮料,染料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北五味子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及价格攀升,致使野生北五味子遭到掠…  相似文献   

4.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意为长寿,包治百病。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人参的药理学作用有这样的描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因其具有神奇而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在中药领域中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北五味子藤茎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干燥藤茎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五味子藤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参(Panax ginserg C.A ey)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我国应用人参防治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发源地是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现在随着人参栽培与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参的药用价值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参对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道、内分泌、物质代谢,以及泌尿生殖等系统具有广泛作用,它还具有抗应激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及抗衰老等作用。近年来应用人参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贫血、癌症,以及妇科疾病等,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可见,人参的应用范围之广是其它药物不可比的,可以说,人参是一种“广谱性药物”。  相似文献   

7.
三七残渣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三七,其基源植物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根茎入药。三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皂甙。我们发现提取总皂甙后的药渣仍含有大量的有效物质,因此可以变废为宝。我们对此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植物PAL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征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苯丙烷类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其产物如木质素、植保素、黄酮类物质等是植物抗逆防御反应所不可或缺的,因此PAL又常被用作衡量植物抗逆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植物PAL基因和蛋白结构特征、分布情况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防御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淑娟 《人参研究》2001,13(2):42-43
对北五味子和南五味进行比较,找出其药材不同点和化学成分的不同,进而区分长期作为同一种中药使用的北、南2种五味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已渗透到中药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组织培养作为生物技术中重要的技术利用植物的细胞全能性,来保持原植物的抗病抗虫抗退化等自然因素.人参的组织培养中通过对Whit、MS、FOX培养基分别加入10%椰乳,对人参的嫩茎进行接种诱导并观察情况,发现以附加10%椰乳的Whit、MS、FOX培养基诱导频率有所提高和缩短培养天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显色比色测定了龙牙(木忽)木根和叶中三萜皂甙的含量。龙牙(木忽)木根和叶中皂甙含量分别为6.2%和8.62%。龙牙(木忽)木(Aralia elata Seem.—A.mandshurica Max)为五加科(木忽)木属植物,别名辽东中(木忽)木、刺老鸦,产于我国东北、朝鲜、苏联、日本等地。据《本草纲目》记载有除风疾、治水瘤、补腰肾、壮筋骨等作用。曾有报道该植物根及叶中均含有三萜皂甙,其甙元为齐墩果酸,此外尚含生物碱及挥发油等。药理研究表明龙牙(木忽)总皂甙具有抗缺氧作用,提高小鼠抗应激能力,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有促进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为了开发研究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我们对龙牙(木忽)木进行了化学研究,参照文献的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比色测定了龙牙(木忽)木皂甙的含量,本文系首次报道,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安玉明 《人参研究》2000,12(3):39-44
中药提取生产是传统中成药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近几年中药提取发展很快,但生产靠的还是传统技艺和经验,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使中药提取走上现代化轨道,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本试验对护肝片醇提部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和优选。护肝片是以现代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以五味子,茵陈,柴胡等药味制备而成,可降低转氨酶,对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有很好的疗效。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其醇提部分五味子的进取  相似文献   

13.
大叶小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在我国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在俄罗斯、朝鲜、日本亦有分布。大叶小檗主要含有生物碱类、苯丙素类、甾体、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在抗炎、抑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大叶小檗以根入药,小檗根为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大叶小檗的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叶小檗及制定小檗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苎麻属(Boehmeria Jacq.Spp.)隶属于荨麻科(Urticaceae),是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全球约有120种。国内的民间使用及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揭示了苎麻属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价值和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对苎麻属植物的药用成分和苎麻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等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苎麻药用保健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周边植物有97科292种,资源总数比较丰富,但以常见的绿化苗木居多。其中,出现频次高的科依次是桑科、凤尾蕨科、菊科、酢浆草科、大戟科、紫葳科、荨麻科、茄科、禾本科、无患子科。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布在90栋建筑,占建筑总数的76.92%。出现在50%以上建筑内的植物还有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冷水花(Pilea notata C. H. Wright)等。周边植物最丰富的是黄荣远堂(39科59种),其次为褚家园(35科48种)。岛上主要入侵植物有25科42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6.67%,原产美洲的种数量达29种,属于有意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31种,占73.81%。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有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红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 L.)、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Hand.-Mazz.)等5种。小叶榕及几种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对建筑的墙体、围墙甚至全岛具有入侵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木质纤维素由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者组成,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增强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强度,对于保障植物营养物质运输、茎秆支撑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油菜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油用、饲用、菜用、蜜用、观光等多种用途,其木质纤维素也可有效保障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强度,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油菜中木质纤维素合成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模式植物木质纤维素的研究能促进油菜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对木质纤维素相关研究在油菜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的方法诱变植物多倍体研究,在植物遗传选育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化学诱变植物多倍体方面,已开展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许多科、属、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用化学诱变的方法获得数百种植物多倍体,其中有不少是具有一定生产价值的优良经济作物.如四倍体、三倍体甜菜,四倍体、三倍体茶叶,三倍体无子西瓜等;在这些作物中已显示出具有产量高、抗性和品质好等特点,故诱变植物多倍和非整倍体在植物的遗传选育种研究方面,也是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味子s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三省 ,河北省亦产。长白山野生五味子产量最高。目前人工栽培五味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将来五味子产量会比目前产量高出许多。北五味子采收于秋果实成熟时 ,除去杂质 ,晒干即得成品。本品果实呈现多角形或扁球形 ,直径0 .5~ 1.2cm ,有的数个果实粘在一起。果实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皮表皱缩 ,油润 ,略有光泽。果皮肉质柔韧 ,味酸而甜。内有1~ 2粒种了 ,呈肾形 ,种皮有光泽 ,呈黄色至橙色 ,有特异香味 ,种子味微辛。…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19科378属563种,主要以蝶形花科、菊科、大戟科、天南星科、茄科、百合科、夹竹桃科、蔷薇科、杜鹃花科、芸香科等为优势。有毒植物在省内9个地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表明,三明有毒植物最为丰富,厦门最为贫乏;Bra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福州和泉州两地区间有毒植物资源最为相似,三明和厦门之间的相似性最小。  相似文献   

20.
北五味子是长白山区特色的植物资源,在医药保健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北五味子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和价格的攀升,野生变家植发展速度迅猛,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工栽培北五味子已成为长白山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病害已成为制约北五味子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通过几年的田间调查,发现北五味子主要病害有5种,即立枯病、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和叶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