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康生 《淡水渔业》1979,(12):20-23
了解某种鱼类生长率上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鱼类年龄和体重(或体长,以下同)的联系方程进行分析。众所周知,某个水域中任何一种鱼,每年生长率不一样。因此,鱼类年龄和体重的联系方程(为了简便,如下简称鱼类联系方程)也不尽相同,需要每年实测样品鱼的年龄和体重值,进行计算,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测定鱼类的生长,在淡水渔业经营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鱼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调整放养密度,放养比例和捕捞强度,并采取相应的养殖措施,就能更好地利用水面,提高水库的鱼产量。测定鱼类的生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用体长返算体重。在这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各种鱼类的体长体重关系式W=aL~n来进行计算的。式中a、n值的求取常用最小二乘法,从实测体长、体重数据求得。即先将上述曲线关系式,转换成对数直线关系式lgW=lga十nlgL,然后按下列两式计算:  相似文献   

3.
最小二乘法在Von·Bertalanffy生长公式参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Von·Bertalanffy生长公式简介我们知道,某个水域中的任何一种鱼类,以及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域中,每年的生长率都不一样。鱼类的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可用指数关系,呈S形向左右拉长的形状考虑,某一些只能用直线或抛物线以及其他函数形式考虑。在进行水产资源分析时,了解某种鱼类的生长率、鱼类年龄与体长(或体重)的相关关系,是应当要解决的事项。某些鱼类种群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可用其参数值不变的函  相似文献   

4.
鱼类鳞片应用于鱼类生态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50年前采用鳞片来估测鱼类生长的方法就已推广。以往,鳞片一般用于估测鱼类年龄,鱼的年生长率以及用退算法推测鱼类的生长历史(包括体重、体长、生长率)。但对鱼类在短期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体形鱼类的年龄与生长相关表达式的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回归方程的最小剩余平方和原理,对14种体形31种鱼类的年龄(Y)与体长(L)、年龄与体重(W)、体长与体重三个生长指标在微机上进行相关表达式的拟合计算。在86例的拟合计算中,适合于Y=a+bx+cx2二次抛物线方程表达式的有63例,占拟合实例的73.26%。对此,本文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厦门杏林湾鲻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厦门杏林湾鲻鱼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依据。鳞片边缘增长率a的周年变化,表明鳞片年轮每年形成一次,新年轮主要在10-11月间出现。已计算出鲻鱼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3龄鱼以前属于幼鱼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较大,生长指标较高;3龄鱼以后则进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适合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龄至2.5龄之间,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捕捞的生物学指标应以生长转折点较为适当,限制捕捞1龄和2龄的港养鲻鱼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州  华元渝 《齐鲁渔业》2002,19(3):11-13
报道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4-20月龄暗纹东方Tun的生长特征。其中体长、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皆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现指数曲线相关,方程为W=3E-06L^3.3868,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119.56Ln(t)-90.469,W=0.4127t^2.4593。试验表明,暗纹东方Tun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可进行规模化商品鱼养殖。  相似文献   

8.
西藏布裙湖全唇裂腹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仅见于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境内的布裙湖,在物种进化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分布于布裙湖全唇裂腹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采集的252个样本中共包含7个年龄组(1~7龄),其中优势年龄组为1~3龄(占72.2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为W=0.015 2 L3.057,属于匀速生长;采用von Bertalanffy模拟的生长方程为Lt=27.150[1-e~(-0.154(t+0.527))],W_t=368.029[1-e~(-0.154(t+0.527))]3.057。全唇裂腹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体重生长具有生长拐点,拐点年龄为6.73龄,所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27 cm和109.61 g。初步研究表明,全唇裂腹鱼属小型、低龄鱼类。  相似文献   

9.
摄食水平对几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10.0g)、青石斑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5.5g)和卵形鲳鲹幼鱼(平均初始体重7.7g)的生长和氮收支,建立了生长和氮排泄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在9%和饱食两个摄食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饱食时,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速率接近而明显低于军曹鱼幼鱼的。军曹鱼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9%/d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饱食摄食水平时有最大值;饱食时,军曹鱼和青石斑鱼幼鱼的食物转化效率接近而明显高于卵形鲳鲹幼鱼的。3种海水鱼摄食氮、排粪氮、生长氮和氮排泄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比较可知,军曹鱼幼鱼的摄食氮和氮排泄均最大,而青石斑鱼幼鱼的最小。军曹鱼、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饱食和次饱食摄食水平时的氮收支方程分别为100CN = 7.7(6.0)FN + 22.6(31.31)GN + 69.7(62.68)UN、100CN = 2.7(2.8)FN + 20.9(8.4)GN + 76.4(88.8)UN和100CN = 1.8(1.4)FN + 12.8(9.3)GN + 85.4(89.3)UN(氮收支方程括号中的为次饱食数据);3种海水鱼饱时和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排粪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大,军曹鱼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饱食时的大而用于排泄的比例较饱食时的小,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则相反。因此,鱼类的氮排泄率和氮收支方程存在种间差异,而当食物中氮含量较为接近时,摄食量增大是导致鱼类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考虑生长、食物转化效率、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各因素,可得出在实验的生长阶段,3种海水养殖鱼中,军曹鱼幼鱼的最佳摄食水平为次饱食摄食水平(9%/d或约为饱食摄食水平的70%),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最佳摄食水平为饱食摄食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渤海黄海北部鲈鱼的生长做了粗浅的研究。鲈鱼是一种较匀速生长的鱼类,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该鱼生长迅速,体长(本文用全长)生长第一年最快,以后各年依次减缓;体重增长以Ⅲ、Ⅳ、Ⅴ龄最快,体重增长的理论拐点值为4.3龄。  相似文献   

11.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根据2016年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春、秋季大亚湾鱼类粒径谱,比较分析了两个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异质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鱼类的Sheldon型生物量粒径谱为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2~10粒径级,最高峰值均位于3~4粒径级。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线陡峭及曲率降低主要是少量粒径大的常年定居性鱼种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和季节洄游性鱼类鳗鲇(Plotosus lineatus)、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出现以及粒径范围减小造成的。从沿岸、中部和湾口等3个区域来看,春季,沿岸海域曲率最大,湾中部海域次之,湾口海域最小;秋季,湾口海域曲率最大,沿岸海域次之,湾中部海域最小。沿岸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大量粒径小的当年生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幼鱼出现造成;中部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少数粒径较大的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boro)和常年定居种龙头鱼的出现造成;湾口海域曲率升高主要是有少数粒径大的龙头鱼的出现造成。可见,洄游性鱼类、当年生幼鱼和常年定居性鱼类等补充群体数量及粒径范围大小对鱼类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具有明显的影响。ABC曲线表明,春、秋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均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孙丽华  陈浩如 《水产学报》2013,37(10):1527-1534
为调查军曹鱼生长和氮收支与温度和体质量的关系,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了不同温度(21、27和33 ℃)和体质量(10、20、50和100 g)对军曹鱼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研究,并建立了生长——温度/体质量关系及不同温度和体质量条件下的氮收支方程。结果显示:(1)温度和体质量对军曹鱼生长影响显著,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军曹鱼在实验的最高水温(33 ℃)及最小体质量(10 g)时生长最快,在实验的最低水温(21 ℃)及最大体质量(100 g)时生长最慢。(2)实验的体质量范围内,军曹鱼特定生长率均随水温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军曹鱼特定生长率随体质量增加呈减速下降趋势,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幂函数定量描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模型LnSGR=a+bLnW+cT+dT2+eTLnW能较好地拟合军曹鱼特定生长率、温度及体质量间的关系。(3)军曹鱼摄食氮、排粪氮、排泄氮和生长氮受温度和体质量影响显著,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体质量增加趋于减少。(4)不同温度和体质量组军曹鱼氮收支方程存在差异,且温度对氮收支方程的影响大于体质量。对同一体质量组,水温27和33 ℃时生长氮占食物氮的比例明显高于水温21 ℃时,而水温27和33 ℃时代谢氮占食物氮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水温21 ℃时;对同一温度组,军曹鱼氮收支方程变幅较小。(5)在所有氮收支方程中,摄食氮用于排泄的比例大于68%。研究表明,在实验的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环境温度偏低不利于军曹鱼生长;排泄是军曹鱼氮支出的最主要途径;水温27~33 ℃时军曹鱼氮收支方程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四川盆地不同水温下美国青蛙蝌蚪和不同初放体重的变态蛙的越冬成活率与生长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 在水温7-2 —25 ℃的范围内, 温度对蝌蚪的成活率无影响; 而生长率与水温变化显著相关(P< 0-05) , 数学模型为: Y= 2-02 + 0-186t, 变态蛙的初放体重在1-7—7-2 克的范围内时, 随着体重增加, 成活率也快速上升, 最大值为97-8 % , 两者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 Y1 = 1/ [0-693+ 20-6exp ( - w)] ; 同样生长率和初放体重也符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 Y2 = 1/ [ - 9-68+ 2-93exp ( - w)] , 且生长率的最大值为- 10 % , 即体重减少的最小值为10% 。  相似文献   

16.
东、黄海主要鱼类Q/B值与种群摄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测定年栖息平均水温、渐进体重、尾鳍外形比以及胃含物分析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了东、黄海103种鱼类的Q/B值。Q/B值总体范围从3.09(黄鱼安鱼康)到19.13(七星底灯鱼),平均值为7.97。根据Q/B值和生物量评估了鱼类种群年摄食量。黄海的重要鱼类(鳀鱼、竹荚鱼、鲐鱼、细纹狮子鱼和小黄鱼),共消耗了449万t/年。东海的重要鱼类(竹荚鱼、带鱼、发光鲷、鳀鱼和蓝点马鲛),共消耗了175万t/年。97种鱼类在黄海共摄食约466万t/年,在东海共摄食278万t/年。同时对东、黄海主要饵料生物(磷虾类、鳀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日本枪乌贼、桡足类、樱虾类、细螯虾和脊尾腹褐虾)被摄食量进行了估算。主要饵料生物在这两个海区共被消耗了555万t/年,占整个97种鱼类摄食消耗的74.6%。  相似文献   

17.
陈万青  赵维谦 《水产学报》1986,10(3):289-304
用黄海鲬鱼的耳石和鳞片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分布。分别计算出雌雄各龄组的体长与体重、鳞长与体长的关系式,并用幂函数关系和直线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和比较,鲬鱼生长适合于V.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还分析了其阶段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 计算自然死亡率系数,是研究鱼类捕捞群体数量变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系数值在估算鱼类捕捞资源量及其利用程度,拟定合理开发措施等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考虑到自然死亡率系数随着年龄变化,因而通常采用П.В.秋凌(1972)法进行估算,系数值用图表法确定。本文试图将死亡率曲线用分析式予以表达。自然减量的系数值中与鱼类年龄t的关系,一般表现为“U”型曲线,这表明世代的最高死亡率在生命的第一年和最后几年。在计算“平均”年龄t_П(相当于性成熟年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4~20月龄暗纹东方的生长特征。其中体长、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皆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指数曲线相关,方程为,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119.56Ln(t)-90.469,W=0.4127t。试验表明,暗纹东方纯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可进行规模化商品鱼养殖。  相似文献   

20.
1.黄、渤海带鱼体重——肛长关系: 黄海海州湾带鱼 W=441.2×10~(-5)L~2.7773 渤海莱州湾带鱼 W=697.4×10~(-5)L~2.7123 2.根据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结果,1—6龄带鱼体重生长速度比肛长生长速度迅速,6龄带鱼体重为1龄带鱼的5.5—6.0倍,6龄带鱼肛长为1龄带鱼的1.8—1.9倍。肛长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体重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大而递增,肛长生长加速度为负值,体重生长加速度为正值(5,6龄或5,6龄以后出现负值)。 3.肛长生长和体重生长,年间虽然有些波动,但除体重生长加速度既有正值也有负值以致变动范围较大外,其余的各项生长数值变动范围都很稳定。 4.黄、渤海带鱼体重生长曲线,曲率小,近乎直线,拐点出现于5—6龄或6—7龄时。平均状态,海州湾带鱼拐点位置在W=0.241W_∞处,莱州湾带鱼拐点位置在W=0.297W_∞处。海州湾带鱼因饵料条件优于莱州湾带鱼,因此,海州湾带鱼的W_∞比莱州湾带鱼的W_∞为大;海州湾带鱼的衰老拐点出现时间比莱州湾带鱼为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