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部分引进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株高、穗长、韧度、有效分蘖、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单穗籽粒数和单穗粒重为指标,对引进的17份冬小麦和63份春小麦品种(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参试小麦材料分为3类,其中24份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它们的株高和主茎穗长平均值较大,且植株的韧度较大,分蘖相对较多,不孕小穗数较少,单穗籽粒数和粒重都较高;5份品种(系)的株高很低,植株韧度较小,有效分蘖少,结实小穗数少,单穗粒重较低,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2.
42份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9份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的4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9个小麦品种聚为3大类,其中第Ⅰ类包括的16个品种性状相对较好,植株较矮,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低,容重和粗蛋白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较低,沉降值较高和面团稳定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探明小麦主要生物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 17个小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收获穗数的关联系数值为0.59,水平达到显著,小穗数和穗粒数之间的关联系数为0.79,水平达到显著;收获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收获穗数的提高对产量增加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小麦品种划分为5大类群。17份塔额盆地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幅度大;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作为亲本,同时推动了塔额盆地小麦品种改良工作,为选配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比较好的育种材料,对44份大麦材料8个农艺性状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大麦材料可分为三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21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相对较高,穗粒数比较多,穗子比较长,单个穗重较重,有效分蘖、单株穗数一般,千粒重中等,品种多样性丰富。第二类群包含16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株高较矮,分蘖数和有效分蘖一般,单株穗数、穗长和穗重中等,千粒重较低。第三类群包含7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较高,分蘖数较多,有效分蘖较多,单株穗数比较多,千粒重较高,穗粒数较少,穗子较短,穗重较低。  相似文献   

6.
以6个省份近20年来审定的26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3个环境下(保定,沧州,邢台)分别统计、测定7个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成熟期、灌浆时间、灌浆速率、旗叶夹角、旗叶面积、千粒重),分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3个环境下,7个农艺性状基本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均能稳定表达且受环境作用较小。在7个农艺性状中,旗叶夹角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24%,成熟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9%;陕西省、河北省、北京市、河南省、山西省、江苏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依次为1.80,1.77,1.75,1.69,1.68,1.11;对261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亚群,但各亚群间除旗叶面积以外的其他6个性状相差不大,表明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宽。本研究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育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浙沪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以品种间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对江浙沪地区的100个大麦品种进行了系统聚类和动态聚类。根据参与聚类的性状为单个、二个……、直至所有考察的十个性状,分别将这些品种分成若干个组。结果表明:⒈各种单个、两个或三个性状组合聚类时,每组品种都有其明确的特征,从而有利于大麦育种的选择利用。随着参与聚类性状的增多,有些性状的组间差异变得不明显,结果趋于按自然类型(二棱或多棱,裸和皮)分组。另一方面,参与聚类的性状愈多,分组就愈为稳定。平均符合率(即不同年份分在同一组的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率)在单一性状时为56%,两个性状时为57%,三个时为61%,四个时为69%,五个时为73%,八个性状时为82%,十个性状时为84%。因而在种质资源分类时,应该包括较多性状。⒉江浙沪在大麦中不乏矮秆、早熟品种,但矮秆早熟的往往单株产量低,既矮秆早熟又高产的品种较少,没有形成这样的组。这表明为了取得大麦育种的进展,需要进行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资源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系统聚类的类平均法,以出粉率、湿面筋、沉降值和粉质仪测定值为指标,对征集于北方冬麦区和国外的4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多数属于中、高出粉率品种;高面筋含量品种占48.9%;而绝大多数品种属中、低沉降值类型。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三性状的聚类结果表明,64.44%的品种属于弱筋力种质,而强筋力材料仅占4.44%。因此,加强优质种质引进、筛选和面包烘烤品质的改良,仍是我国近期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品种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对江浙沪地区的100个大麦品种进行了系统聚类和动态聚类。根据参与聚类的性状为单个、2个……直至所有考察的10个性状,分别将这些品种分成若干个组。结果表明:1.各种单个、2个或3个性状组合聚类时,每组品种都有其明确的特征,从而有利于大麦育种的选择利用。随着参与聚类性状的增多,有些性状的组间差异变得不明显,结果趋于按自然类型(二棱或多棱,裸或皮)分组。另一方面,参与聚类的性状愈多,分组就愈为稳定。平均符合率(即不同年份分在同一组的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率)在  相似文献   

10.
对23个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品种(系)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数、黄萎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其次是产量性状差异明显。"1106"、"1110"、"1112"在子棉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表现较好。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为子棉产量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指衣指株高第一果枝节位衣分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为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纤维上半部分平均长度伸长率整齐度指数。23个陆地棉品种(系)聚为A、B两个类群,A为产量中等偏下、抗病性较差、品质中等偏上的代表群;B为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差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较好的育种材料,对44份大麦材料8个农艺性状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大麦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21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相对较高,穗粒数比较多,穗子比较长,单个穗重较重,有效分蘖、单株穗数一般,千粒重中等,品种多样性丰富;第二类群包含16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株高较矮,分蘖数和有效分蘖一般,单株穗数、穗长和穗重中等,千粒重较低;第三类群包含7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较高,分蘖数较多,有效分蘖较多,单株穗数比较多,千粒重较高,穗粒数较少,穗子较短,穗重较低。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河北省大豆资源情况及其分类特性,对115份河北省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变异较大;单株粒重、百粒重变异为中;主茎节数、生育期变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当阈值为0.65时,供试材料被划分为5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30多个品种的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基本苗、最高茎蘖,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多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性状与产量关系大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株高。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将试验的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为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等;第二类园田5号、天润3167、太麦002等;第三类为龙科1211;第四类为西农2000、未来0501、紫09122等。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小麦的选择育种和杂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产量、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最高茎蘖、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由回归分析得出,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大小为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株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国新麦5号、圣麦2号、涡麦06011、益科麦3号、嘉宝1号、皖麦52、安农1106、潘农6号、丰絮5号、皖宿0603、乐麦W102070、濉1216、安农大wh2012-6、徽研77;第Ⅱ类群为园田5号、sv-8、天润3167、太麦002、潘农5号、丰麦20、泛麦5063、阜06329、谷神麦8号、中涡14、皖科102644、安1227;第Ⅲ类群为龙科1211;第Ⅳ类群为西农2000、淮师1108、未来0501、紫09122、远丰558-4。本研究结果为高产小麦的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50份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站5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72%~50.2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芽茸毛,为50.29%,其次为叶面和叶缘,分别为38.18%和33.6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花冠直径,为10.72%。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在阈值为9时,可将这50个茶树品种分为5类,根据绿茶的育种目标在50份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发现,编号为31、41、50和30这4个材料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且这50份茶树种质资源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薄皮甜瓜主要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引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将吉林省8个地区的40份主要薄皮甜瓜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调查了14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甜瓜材料在果皮颜色、单果重、千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11份材料,类群Ⅱ包含9份材料,类群Ⅲ包含6份材料,类群Ⅳ包含7份材料,类群Ⅴ包括7份材料,且不同类群的甜瓜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偏高,有效穗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小穗数平均为20.4,部分品种穗粒数较多、大于70粒,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5和11.2 g。筛选出一些单一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多元回归方程:Y=-21.96 1.54X2 0.18X3 0.42X5解释了单株产量变异的97.09%。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华北地区先后审定的16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研究材料,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育成的小麦品种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96%~26.51%)表现为千粒重主茎穗长株高主茎穗粒数单穗重平均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各农艺性状在4省市的差异较大,北京地区小麦品种具有株高高、主茎穗长长、千粒重高的特点;河南小麦品种具有穗粒数多、单穗重高的特点;山东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高;河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协调。各小麦品种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85)、平均穗粒数(0.39)、单穗重量(0.37)、主茎穗粒数(0.27)、主茎穗长(0.20)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达显著正相关(0.19),与千粒重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85个品种(系)的12个叶、穗部及其他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幅度,最大的是芒长,变异系数为36.8%;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籽粒灌浆期,为6.4%。欧氏距离的变异区间为1.85—11.32,平均为5.62。在欧氏距离为16.25处可以把所有品种分为3大类6小类。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