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番茄陈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并对其活力指数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建模,结合直观统计结果,筛选最佳电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电场强度365.0 k V/m、处理时间31.9 min组合能有效促进番茄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种子活力指数达2 198,比未处理种子提高158.6%。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适宜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促进种子萌发的机制,以晋杂122号高粱种子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高压电场处理对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种子经适宜高压电场处理后,萌发活力均有提高,其中,T4处理(500 k V/m×30 min)提高幅度最大,T5处理(500 k V/m×40 min)次之;各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α-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经电场处理),且T4处理最高,为3.80 mg/(g·min),比对照提高了156.75%;各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一致,仅T2(400 k V/m×40 min)、T5、T8(600 k V/m×40 min)3个处理高于对照;除T8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POD活性与对照接近外,其余各处理均高于对照,以T3处理(400 k V/m×50 min)最高,为115.81 U/(g·min),比对照提高了69.16%;各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期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T4处理最高,为774.45 U/g,比对照提高了175.31%,T2、T5处理次之,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1.93%、100.05%。可见,适宜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可提高种子内α-淀粉酶、SOD、POD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电场、时间及两者交互处理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卷荚相思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为控制因素,电压强度为0.0、0.2、0.4、0.6、0.8、1.0 kV·cm-1,时间处理为0、15、30、45、60 min,研究不同电场强度和时间交互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电场强度增强,处理时间的延长,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处理时间15、30、60 min下发芽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但在处理时间45 min下发芽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在电场强度0.6~0.8 kV·cm-1和处理时间45 min下处于最优状态,且与CK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电场强度与时间交互处理下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7.73+135.23X1+1.24X2-86...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苦瓜种子的低温发芽能力,测定了52份苦瓜种质种子在15℃处理下的8个发芽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1)52份苦瓜种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生长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速度和种子萌发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幅度为25.648%~127.182%。(2)发芽率、发芽势、生长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萌发指数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发芽速度与其他所有的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73%,其中主成分1贡献率为71.313%,主成分2贡献率为16.460%。(4)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成4个类型,基于综合评价值排序发现BG9、BG5、BG15、BG8和BG55的低温发芽能力强。(5)建立低温发芽能力评价方程D=0.162+0.001×X1+0.003×X2+0.137×X3+0.02×X5,为挖掘及培育耐冷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简化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电场对干旱胁迫下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以麻黄种子为试验材料,干旱胁迫条件下,用平行板电极形成高压静电场,采用不同电场强度和不同时间对麻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5 min时间电场处理,各场强对受干旱胁迫的麻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有所提高,以5.0 k V/cm的处理提高的最为明显,原因是此处理提高受干旱胁迫的麻黄种子SOD、POD、CAT的活性最为明显,降低MDA的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经过30 min电场处理,电压场强为4.0 k V/cm时,受干旱胁迫的麻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提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高温对荒漠植物肉苁蓉寄主梭梭种子萌发的作用。【方法】以新疆荒漠植物肉苁蓉寄主梭梭种子为材料,萌发前以5个高温(46、49、52、55和58℃)和6个时间(6、9、12、15、18和21 min)处理。【结果】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对梭梭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性影响,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结论】(1)温度为52℃,时间为9 min时,梭梭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5.00±0.30)%,温度为58℃,时间为9 min时发芽率为0.00%;(2)4℃储存6个月后的梭梭种子没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3)梭梭种群的退化与梭梭种子的萌发率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高粱品系萌发期耐碱性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品种(系)为材料,以两种碱性盐Na2CO3和NaHCO3摩尔比1∶1作为模拟碱胁迫,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培养高粱种子,测定不同品种(系)高粱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叶长、根重、叶重、计算出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分析不同胁迫处理下高粱各指标差异,计算各测定指标间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粱品种进行耐碱性强弱排序。结果表明:碱胁迫能抑制高粱种子萌发,降低幼苗生物量。多项萌发和生长参数的相对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发芽势、叶鲜重、干重可作为高粱萌发期耐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8个高粱品种耐碱性的顺序为GZK4623A/千三623A/GZ623A千三623A/HN16HN16。  相似文献   

8.
以收获期的晋杂30号高粱杂交种、恢复系种子为材料,采用4.0 kV/cm、60 min的高压静电场在种子高温(45℃)快速脱水干燥(24 h)前进行预处理,研究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以及种胚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预处理下,高粱杂交种和恢复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其高温快速脱水处理高55.11%、37.91%、93.52%、175.00%和69.78%、43.15%、78.06%、101.00%;电场预处理使杂交种和恢复系种胚膜透性分别比高温快速脱水处理降低了16.36%和18.37%;电场预处理可诱导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过程中种胚和幼苗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降低种胚和幼苗MDA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电场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高温快速脱水对种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黄瓜材料芽期耐热性的差异,筛选出耐热性鉴定的形态指标,提高耐热性黄瓜的育种效率。以6种不同耐热性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芽苗形态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8℃高温发芽条件下,全鲜质量(X_1)、去子叶鲜质量(X_2)、下胚轴长(X_3)、根长(X_4)、侧根数(X_5)、发芽指数(X_6)、活力指数(X_7)与黄瓜耐热性相关,可作为黄瓜耐热性材料的筛选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三主成分对耐热性评价贡献率分别为83.75%、10.68%和4.16%,累计贡献率达到98.59%;通过逐步回归建立黄瓜芽期耐热性预测方程Y=-0.6245-0.4828X_5+1.2072X_7,将该方程用于黄瓜耐热性评价的结果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可作为黄瓜耐热性评价和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渗透处理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不同处理组合(PEG 6000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分别对2002年不同含水量种子和2004年人工老化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并进行棉床发芽试验,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综合各指标获得以下最佳处理组合,2002年种子:含水量9.84%和6.03%+200 g·kg-1PEG 6000+处理时间1 d;2004年种子:人工老化0 d+200 g·kg-1PEG 6000+处理温度25℃+处理时间2 d。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较整齐。PEG 6000溶液渗透处理可以促进油松种子萌发,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处理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油松种子发芽的适宜含水量范围较大,但含水量太低则会抑制种子萌发;人工老化可以模拟自然老化种子活力变化,PEG渗透处理有利于老化种子恢复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