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过瘤胃胆碱对育肥湖羊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40只体质量为(15.05±3.38)kg的湖羊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日粮A)、试验组(日粮B、日粮C、日粮D),每组重复10次,分别饲喂添加0、0.1%、0.2%、0.4%过瘤胃胆碱的日粮,预饲期为7d,试验期为65d.结果表明,4组试验湖羊的体斜长、体高以及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B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日粮A、日粮C、日粮D(P<0.05),4组日粮的料质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D的干物质、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A、日粮B、日粮C(P<0.05),日粮D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B和日粮C(P<0.05),但与日粮A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D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日粮C与日粮D的酸性洗涤纤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显著高于日粮A和日粮B(P<0.05).日粮D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A、日粮B、日粮C(P<0.05),日粮A、日粮B、日粮C的钙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B和日粮D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日粮A,但与日粮C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过瘤胃胆碱对湖羊的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0.4%的添加比例对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育成期湖羊母羊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6月龄、平均体质量(27.95±0.27)kg湖羊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栏饲喂),分别饲喂不同硒源和硒水平的全混合(TMR)日粮。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 mg·kg~(-1)酵母硒(0.5 SY组)、0.3 mg·kg~(-1)酵母硒(0.3 SY组)和0.3 mg·kg~(-1)亚硒酸钠(0.3 SS组),试验期70 d。[结果]与C组相比,试验组湖羊的日增重均有增加趋势,料重比均有降低趋势,其中0.3 SY组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0.5 SY组和0.3 SY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的p H值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0.3 SY组显著高于C组;试验组湖羊的背最长肌中的硒沉积量显著增加,0.3 SY组肝脏和背最长肌中的硒沉积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5);饲料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提高的趋势,0.3 SS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0.3 SY组和0.3 SS组的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0.5 SY组的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0.5 SY组的瘤胃液p H值显著高于C组(P0.05);0.5 SY组和0.3 SY组瘤胃液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0.3 SY组瘤胃液的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0.3 mg·kg~(-1)酵母硒有助于促进育成湖羊的生长和瘤胃发酵,并增加肝脏和肌肉中硒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研究4种纤维原料对生长猪十二指肠和回肠食糜,粪便pH值、黏度和持水力的影响,以及4种纤维日粮养分在消化道不同区段的消化状况.[方法]选用西兰花、小麦麸、大豆皮和米糠4种原料配制单一纤维来源的日粮.试验选用体质量35 kg左右的(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三元杂交阉公猪8头,分别安装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双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安排试验.[结果]小麦麸日粮组猪的回肠末端食糜pH值显著低于其余3种日粮组(P<0.05),大豆皮和米糠日粮组猪的粪便pH值显著低于西兰花和小麦麸日粮组(P<0.05);4种日粮组猪的十二指肠食糜黏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豆皮日粮组猪的回肠末端食糜黏度显著高于米糠日粮组(P<0.05).小麦麸日粮组猪十二指肠前段的干物质、粗蛋白和淀粉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兰花日粮组(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西兰花日粮组(P<0.05).大豆皮日粮组猪的回肠末端灰分和淀粉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日粮组(P<0.05).小麦麸日粮组猪的全消化道灰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米糠日粮组(P<0.05).西兰花日粮组猪的全消化道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日粮组(P<0.05),而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日粮组(P<0.05).[结论]本试验配制的4种纤维含量相近、来源不同的半纯合日粮其养分的消化部位(胃、小肠和大肠),以及各位点的表观消化率表现出明显差异,日粮纤维来源对猪消化道食糜的吸水力和黏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类对肉牛的采食量、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合成效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配有瘤胃瘘和十二指肠瘘的杂交母牛9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母牛约18月龄,试验前与试验结束时其平均体重分别为(316.3±28.8)和(362.6±34.4)kg,饲喂青贮玉米浓缩料为64的日粮,其中浓缩料脂肪含量为58.0g·kg-1。脂类的来源包括大豆籽粒、过瘤胃脂肪和大豆油。试验数据采用SASPROCMIXED程序进行分析,均值比较采用Tukey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的脂肪来源对肉牛的营养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除对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之外(P=0.024),其他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籽粒处理组肉牛体内的氮储存显著高于过瘤胃脂肪处理组(P=0.045),但与其他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处理组肉牛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过瘤胃脂肪处理组(P=0.001),过瘤胃脂肪处理组的原生动物和真菌含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组(P<0.001)。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过瘤胃脂肪处理组的氨态氮和醋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可减少瘤胃真菌和原生动物含量,改进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头12月龄雌性梅花鹿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对照组A组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试验B组采用先精后粗的饲喂方式;试验C组采取全混合日粮(TMR)的饲喂方式。结果表明,C组梅花鹿的末体重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梅花鹿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C组梅花鹿的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钙消化率及磷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C组梅花鹿的血糖含量及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TMR饲喂方式能够提高梅花鹿日增重,改善瘤胃发酵,提高日粮营养物质利用率,是梅花鹿养殖中值得推广的饲喂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茎叶全混合日粮,对巴楚白山羊育肥效果和血液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健康巴楚白山羊[平均体重(18.13 ±3.21)kg],均等分为3个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饲喂试验.3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trl),50;混合精料+50;稻草;(2)试验Ⅰ组(G25),50;混合精料+25;稻草+25;甘草茎叶;(3)试验Ⅱ组(G50),50;混合精料+50;甘草茎叶.[结果]干物质采食量及 表观消化率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25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比其他组有所提高,与G50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羊瘤胃液的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比在各处理之间均无明显变化,但与Ctrl组相比G25和G50组山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都有所降低.各试验处理组间各项血液性状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G25组的饲料报酬高于Ctrl和G50组.[结论]乌拉尔甘草茎叶适宜比例,替代全混合日粮中部分粗饲料有提高动物饲喂效果的趋势,25;左右替代比例饲喂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乙酸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选择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3.5岁、体重约500kg、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阉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混合精饲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乙酸钠(0、200、400和600g·d-1)对瘤胃发酵和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乙酸钠400和600g·d-1组瘤胃pH、NH3-N、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400g·d-1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质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400和600g·d-1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400和600g·d-1组混合精饲料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尿囊素、尿嘌呤衍生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推断日粮中乙酸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0g·d-1。  相似文献   

8.
Abdollahi  MR  Ravindran  V  Svihus  B 《饲料博览》2014,(3):43-43
试验旨在研究肉鸡早期饲粮类型和饲料形态对性能、表观代谢能(AME)和氮(N)、淀粉、钙(Ca)磷(P)的回肠表观消化率(CIAD)的影响。采用两种谷物类型和3种饲料形态(粉料、颗粒料和破碎料)的2×3因子试验设计。采用玉米、小麦两种类型饲料,与粉料和破碎料相比,颗粒料的体增重和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在两种谷物类型中,粉料和颗粒料的单位增重耗料量接近(P0.05),但都低于破碎料(P0.05)。然而,在饲粮类型和饲料形态的相互作用下,小麦饲粮破碎料的体增重和饲料摄取量急剧下降,且肉鸡单位增重耗料量极显著增加(P0.01)。在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中,颗粒料对N的CIAD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粉料相比,破碎料有更高的N消化率;饲料形态对淀粉的CIAD无显著影响(P0.05)。与粉料相比,破碎料脂肪的CIAD提高,且以玉米味基础饲粮的颗粒料脂肪的CIAD显著提高(P0.05)。同时,在玉米行日粮中制粒增加了Ca和P的CIAD(P0.05),且破碎料的消化率进一步提高。在小麦日粮中,制粒降低了N的CIAD,破碎料N的CIAD最高(P0.05);制粒也降低了淀粉的消化率(P0.05)。同时制粒也降低了小麦型日粮中脂肪、Ca和P的CIAD,与粉料相比,破碎料的脂肪、Ca和P的消化率进一步提高。饲料形态对玉米型日粮的AME无显著影响(P0.05),但制粒会降低小麦型日粮的AME。研究发现,饲粮形态对营养物质CIAD的影响取决于使用的谷物和营养成分。玉米为基础的饲粮,制粒对养分的CIAD无负面作用。但以小麦为主的饲粮,饲喂颗粒料对所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有负面影响。然而,饲喂颗粒料可以通过增加采食量来增加营养物质摄入量来提高补偿营养消化率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24只7月龄阉山羊(平均体重为17.53 kg)随机等分为3组,饲喂含细粉(平均粒度0.76 mm)、粗粉(平均粒度2.57 mm)及整粒玉米的全混日粮,3组日粮配方一致,日粮干物质中玉米含量均为28.35%。结果表明,玉米粒度不影响干物质采食量、生长性能以及日粮干物质、能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P>0.05)。与细粉和粗粉玉米组相比,整粒玉米组降低了淀粉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P<0.05),趋于提高阉山羊的日增重(P=0.13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SC/NSC比例日粮对徐淮白山羊消化道内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2±2.5)kg的徐淮白山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4种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组成日粮,其结构性碳水化物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SC/NSC)分别为3.52(Ⅰ)、2.06(Ⅱ)、1.28(Ⅲ)和0.84(Ⅳ)。[结果]降低SC/NSC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徐淮白山羊瘤胃内和肠道内干物质(DM)、有机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淀粉的消化利用率。随着SC/NSC的比例降低,DM与OM消化率显著升高,其中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NDF消化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ADF与淀粉在整个消化道的消化率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ADF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而Ⅰ和Ⅱ2组的淀粉消化率则显著高于Ⅲ组(P0.05),并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结论]日粮SC/NSC为1.28时,可以提高徐淮白山羊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