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花生新品种漯花4087在漯河地区种植的最适播期,以漯花4087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漯花408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漯花4087的各生育阶段天数不断缩短,但播期对漯花4087的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和果枝数影响较小;不同播期条件下漯花4087的单株饱果数、产量和出仁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则表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5月21—28日是漯花4087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品种商花4号单粒播种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花生新品种商花4号合理的单粒播种模式,采取裂区设计,研究单、双粒播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粒播种单株生产力和单株结果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饱果率和出仁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双粒播荚果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花生荚果产量差异显著,单、双粒播种均在22.50万穴/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 991.5、6 758.4 kg/hm2,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商花4号单粒播种+22.50万穴/hm2的种植模式可以实现最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审定编号豫审花2010002选育单位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鲁花12号×豫花8号特征特性"漯花4号"属疏枝直立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24天;连续开花;主茎高39.6厘米,侧枝长43.5厘米,总分枝8.8条,结果枝6.8条,单株饱果数11个;叶片绿色,长椭圆形;荚果斧头形,果小、均匀,果嘴锐,网纹细、较浅,缩缢浅;百果重170.8克,饱果率76.6%;籽仁椭圆形、粉红色,百仁重75.6克,出仁率71.6%。经鉴定,"漯花4号"抗网斑病、病毒病,感叶斑病、锈病、根腐病。  相似文献   

4.
<正>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4选育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郑9327×海花一号特征特性"漯花6号"疏枝直立,夏播全生育期114天;叶片长椭圆形,叶片较大,叶色浓绿;主茎高40.6厘米,侧枝长44.0厘米,总分枝数8.3条,结果枝数6.0条,单株饱果数10.3个;荚果为普通型,果嘴钝,网纹粗、浅,百果重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实收株数增加,但单株结果数减少,单株果重减少,当播种量为36.0万~45.0万粒/h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比较人工等距单粒精播种与机械单粒播种在相同密度下对重茬花生产量性状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等距精播种花生单株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百粒重分别较机械播种增加0.6个、1.6 g、1.2 g、0.6 g,其荚果产量增加367.5 kg/hm~2,增幅8.3%。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花生新品种农大花103在河南地区的最适播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分别研究了播期和密度条件对该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10—30日播种的农大花103的叶绿素含量、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产量等主要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5月10日播种的产量分别较6月10日和6月20日播种的产量显著提高了56.52%和88.48%;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果数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为18万~21万穴/hm2时,其产量分别比12万、24万穴/hm2时提高了13.58%~35.80%、50.33%~79.73%,表明18万~21万穴/hm2为河南地区农大花103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铁引花一号的荚果、籽仁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引花一号种植适宜密度为8 000~11 000株/667m2,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增加,单株果数减少,饱果率提高,单位面积果数与单株产量关系密切,对产量形成贡献大,适当增加群体密度,有利于花生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豫花四号在豫西旱地种植密度以每亩1.246万穴的产量最高;每亩种植密度在0.8万穴—1.4万穴范围内,其单株结果数随密度增加而明显减少,而500g果数则随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多,出仁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漯花4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适应我国北方区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其中,2011年国家北方区大花生生产试验中,漯花4016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对照花育19号分别增加11.00%和13.64%,平均出仁率72.08%;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加9.71%和11.76%,平均出仁率73.90%。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黑斑病,高感网斑病。粗蛋白含量为23.05%,粗脂肪含量为53.87%,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23。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果花生适宜的化控时期。[方法]以商花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株高化控对大果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株高化控,花生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均随植株化控高度增加而增加;常规密度种植条件下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大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植株,饱果率和出仁率则相反;花生无论是常规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其产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增加,且花生株高达40cm时,产量最高,化控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出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最适种植密度,为新疆绿洲农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优质大花生"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机收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9个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农艺性状指标对花生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同.其中,主茎高、侧枝长、果数、仁数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仁长、仁宽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出仁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则为先增加后减少,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在7.5万~18.0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种植密度大于18.0万穴/hm2时产量开始下降.[结论]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花育25号"单粒精播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4.
以8252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含60%沙土的蚯蚓粪为种植花生土壤的基肥,研究不同体积浓度(3%、6%、9%)蚯蚓粪作为轮作土和连作土的基肥对花生出苗率、植株鲜质量、除果实外其余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枝数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蚯蚓粪时,连作土种植花生的出苗率、单株花生鲜质量、除果实外其余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枝数、果实鲜质量与干质量、果实数量及果实含水量均低于轮作土种植的花生植株;无论是轮作土还是连作土,在播种前施加一定量蚯蚓粪均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增加花生的出苗率、单株花生的鲜质量、除果实外其余部分的鲜质量、地上部分枝数、果实鲜质量与干质量、果实数量,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适当浓度的蚯蚓粪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连作对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单株果实干质量方面的缓解效果更为明显。虽然高浓度(9%)蚯蚓粪处理花生单株果实鲜质量与数量最高,但在干质量方面的优势并不大,还会造成花生晚熟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花生生产中用蚯蚓粪作基肥的最适浓度为6%。  相似文献   

15.
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单粒种植下不同群体密度,荚果产量差异明显。中熟大花生(铁引花一号)和早熟小花生(白沙1016)单粒种植适宜群体密度分别为8 000~11 000株/667m2和10 000~14 000株/667m2,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增加,单株果数减少,饱果率提高,适当增加群体密度,有利于花生高产优质。单位面积果数与单株产童关系密切,对产量形成贡献大,高产栽培应特别注意发挥这一性状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信花425共6个种植密度处理(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15 000穴/667 m~2,每穴2粒)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小区单收刨、单摘果,晒干后称出小区实际产量,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信花425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种植密度一般在10 000~15 000穴/667 m~2,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减少;信花425的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2时,能较好地协调其夏直播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取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模式的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18.
<正> 豫花四号是我省新近推出的花生新品种。在一般生产条件下,麦套和夏播亩产荚果250kg左右。1992年在本所试验田(沙壤土、地力中上等)于5月14日播种,9月5日成熟,亩产达307.3kg。大田最高潜力产量431.55kg。一、产量构成因素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果数和果重。果数一般通过种埴密度和提高单株结果数获得。果重除了种性,主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技术。豫花四号品种用于麦垄套种,种植方式常采用“二垄靠”。适宜密度每亩1.0—1.2万穴,双粒播种留苗,实收株数1.8万株以上。从1988年以来的资料统计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因此,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提高和稳定单株结果数。据  相似文献   

19.
漯花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以豫花9327为母本、豫花10号为父本,通过两性杂交,采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而成。2011年1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漯花1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出仁率高,综合抗性好,适宜花生机械化生产要求。针对漯花1号的生理特性,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漯花1号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我国北方区大花生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就漯花1号的综合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漯花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密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并阐明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耐密性,以远杂9102、远杂6号、豫花23号、DF12、商花4号和商花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1.125×10~5~3.600×10~5株(穴)/hm~2不同处理,对花生单粒密植、双粒密植及密植情况下配置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花生品种密植均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双粒播种的商花4号、商花6号、远杂9102、豫花23号种植密度达到2.25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DF12和远杂6号则在密度达到2.70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6个品种在1.800×10~5穴/hm~2密度以下时,双粒播种的产量高于单粒播种的产量,但在2.700×10~5穴/hm~2时,除豫花23号以外,其他5个品种单粒播种产量高于双粒播种的产量。在达到一定密度情况下,单、双粒播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大花生品种商花6号在密植的情况下(2.250×10~5穴/hm~2),单粒等行种植产量最高;小花生品种远杂9102在密植的情况下(2.700×10~5穴/hm~2),单粒宽窄行种植产量最高。密植情况下,单株结果数减少,但饱果率、出仁率明显增加,商品性变好,花生株高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