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Basta和卡那霉素作为转基因选择剂,对普通白菜品种(品系)杭州油冬儿和75#幼苗进行处理,以确定筛选转基因植株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杭州油冬儿和75#对Basta敏感性几乎相同,喷施Basta溶液的最适质量浓度均为20 mg/L,且最佳喷施次数为7次;2个品种对卡那霉素略有差异,杭州油冬儿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75#则为75 mg/L。  相似文献   

2.
卡那霉素对转基因菜心T1代种子的筛选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附加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an)的1/2MS培养基对转基因油青菜心T1代种子进行培养.快速鉴定转基因菜心T1代种子对Kan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转基因菜心幼苗的白化率随着Kan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以Kan附加浓度为60 mg/L时较适合于菜心转化植株后代的选择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黄籽油菜遗传转化中卡拉霉素或卡拉霉素(kanamycin,Kan or km)最佳质量浓度,首先将油菜子叶接种在不同质量浓度Kan(0~18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结果发现Kan质量浓度小于60 mg/L有利于绿苗分化.然后在不同质量浓度Kan的分化培养基上对农杆菌侵染的下胚轴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初代培养Kan质量浓度以20~40mg/L为宜,同样质量浓度继代培养后可获得抗性愈伤和转基因阳性苗.最后利用Kan抗性对转基因黄籽油菜后代进行研究,苗期到薹花期生长的植株进行叶片涂抹法筛选,Kan最适质量浓度为4g/L,时间为4~10d;T1代抗性分析、GUS染色分析、T1代籽粒的PCR检测说明转基因在T1代、T2代可遗传并出现分离.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叶片涂抹进行Kan抗性筛选的方法准确性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筛选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棕色棉BC05叶片进行Kan浓度梯度涂抹实验,确定了Kan涂抹筛选的最佳浓度为3.0 g/L,最佳观察时间为涂抹第5天。对Kan抗性植株进行PCR鉴定表明,Kan涂抹筛选可基本准确的鉴别出转基因材料与非转基因材料,但目标基因是否成功整合还必须进行PCR鉴定,田间卡那霉素筛选结合PCR分子鉴定是转基因棉花后代大规模群体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橡胶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50mg/L的卡那霉素(Kan)对橡胶草的抗性芽具有很好地筛选效果,生根筛选时,Kan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5mg/L;最佳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cb),适宜质量浓度为500mg/L,获得35株抗性试管苗,通过GUS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最终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17.1%。可见,获得的橡胶草转基因植株,为橡胶草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卡那霉素筛选小麦转基因后代的方法。[方法]以普通去离子水和0.5×Hoangland营养液为卡那霉素(Kan)的溶解介质,对Kan的浓度进行多梯度筛选,确定Kan的最低有效浓度,并针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进行验证。[结果]0.5×Hoangland营养液是Kan的理想溶解介质,既降低了Ka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又提高了Kan的筛选效果。30 mg/L是Kan作用于小麦NC221的最低有效浓度。不同小麦基因型对Kan的敏感性稍有不同,对大多数小麦基因型来说,Kan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45 mg/L,即在该浓度范围内进行处理可除去90%的未转基因植株。[结论]0.5×Hoangland营养液作溶解介质时,Kan用于筛选小麦转基因后代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45 mg/L。  相似文献   

7.
以田间生长的苜蓿为材料进行卡那霉素(Kan)涂抹叶片筛选转基因植株最佳浓度和适宜观察时间的研究,并对筛选的抗性植株进行了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Kan叶片涂抹田间筛选的最佳浓度为1000 mg/L,观察时间以12天为宜;经PCR检测验证,Kan筛选抗性苗的阳性检测率达到93.8%.研究建立了一种在田间对转基因苜蓿进行大量筛选的简便方法,对于转基因苜蓿材料的选育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卡那霉素(Kan)和潮霉素(Hyg)对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春K101、芥菜型油菜L0935和白菜型油菜L0926种子分别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Kan或Hyg的1/2MS培养基上,比较不同条件下油菜下胚轴和主根生长的变化。[结果]50mg/L的Kan对油菜的下胚轴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主根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Kan对芥菜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最大。Hyg对不同类型油菜的下胚轴和主根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Kan可用于芥菜型油菜遗传转化实验中转化体的筛选,Hyg对转基因油菜种子筛选的最佳浓度为40~60mg/L。  相似文献   

9.
将At-pri-miR828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2300-pOT2-At-pri-miR828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转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Ailsa Craig’为例,来对番茄的遗传转化过程中番茄种子消毒处理、无菌苗培养、转基因阳性植株的Kan筛选浓度、PCR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套快速高效的番茄遗传转化及鉴定方法。研究发现:采用C_2H_5OH、Na_3PO_3及NaClO分别浸泡及无菌水反复冲洗的种子消毒方法,可使污染率减少到5%以下;种子震荡培养法可以提高发芽率并促进种苗的生长势一致;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的Kan最佳质量浓度为100mg·L~(-1);100mg·L~(-1)的Kan溶液浇灌蛭石和在MS培养基中添加Kan的方法都可以用来筛选转基因番茄。最终Kan筛选和PCR检测等鉴定方法显示番茄的遗传转化效率为32.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在转基因野罂粟上的应用,以含有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野罂粟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卡那霉素叶喷、叶片涂抹试验,筛选卡那霉素的最佳浓度;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卡那霉素筛选,并用PCR检验其阳性植株。结果表明:培养皿幼苗最佳叶喷浓度为50 mg/L;土培苗最佳叶喷和涂抹浓度为6.5g/L,连续叶喷或涂抹5d,每天1次。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12株转基因野罂粟植株,通过PCR检测,有4个株系已将Chi-Glu双价抗病基因整合进野罂粟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4个加工番茄品种,研究了加工番茄外植体及幼苗对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an)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卡那霉素对加工番茄外植体及幼苗正常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Kan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Kan对加工番茄子叶、下胚轴外植体及幼苗筛选的适宜浓度在75 mg/L左右。幼苗对卡那霉素比子叶外植体敏感,而子叶外植体对卡那霉素又比下胚轴外植体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转基因油菜植株,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特选4号花柄为外植体,确定了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0mg/L+NAA 0.1mg/L,并进行了花柄外植体的转化试验,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植株,并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对芽再生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佳筛选浓度为15mg/L;花柄外植体在MS+3mg/L 6-BA+1.0mg/L 2,4-D培养基上预培养72h时,经农杆菌(OD600≈0.4)侵染3min后共培养2d,获得了抗卡那霉素并通过PCR鉴定和GUS报告基因检测的转基因植株15株,遗传转化效率为5.19%。  相似文献   

13.
以天山雪莲幼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再生体系的优化,经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获得转正义sikPIP2;7雪莲植株,对转基因雪莲苗进行低温处理并进行抗逆分析。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最佳植物激素组合为MS+0.5mg/L ZT+1.0mg/L NAA;生根阶段活性炭最佳添加量为0.5g/L,蔗糖最佳添加量为20g/L。RTPCR分析表明,在0℃胁迫下转基因植株sikPIP2;7表达量增加;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植株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REC)、过氧化氢(H2O2)清除速率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优于对照植株,说明sikPIP2;7过表达提高转基因雪莲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白芨的再生体系和优化抗性筛选的最佳条件,为野生白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以野生白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野生白芨种子在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增殖以及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其对卡那霉素(Kan)和氨苄青霉素(Amp)的抗性。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 g/L马铃薯;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8 mg/L硝酸银+50 g/L马铃薯,诱导率高达95%;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g/L马铃薯。100 mg/L Kan和100 mg/L Amp为野生白芨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外源有机物可以有效地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建立了野生白芨种子的再生体系,发现了野生白芨种子的第3条发育途径——愈伤组织分化途径,并筛选出了适宜于野生白芨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Amp筛选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真空渗入法,将萝卜VPE1基因的干扰载体pRNAi-RsVPE1转入大白菜中,共收获2 414粒种子,在质量浓度为30mg/L的卡那霉素筛选下获得抗性株297株,其中9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转化率为0.37%。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pRNAi-RsVPE1的转入导致转基因大白菜叶片中同源的BraVPE在RNA水平上的表达量下降,验证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raVPE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卡那霉素对萝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筛选萝卜种子卡那霉素最佳致死浓度。[方法]以2个萝卜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卡那霉素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卡那霉素对不同萝卜自交系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但对萝卜幼苗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卡那霉素浓度的升高,致死率升高、主根和下胚轴长度变短。不同萝卜品种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不同,各自的致死浓度也不一样。[结论]在经卡那霉素溶液浸泡后播种时,07Lb36-9和07Lb39的卡那霉素致死浓度分别为150mg·L~(-1)和300mg·L~(-1),这2个浓度可以作为萝卜自交系07Lb36-9和07Lb39的转基因种子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非洲紫罗兰组培过程中的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分化、生根阶段分别进行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an)的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Kan浓度为60 mg/L时外植体的愈伤诱导受到抑制;在芽的分化阶段,Kan浓度为80 mg/L时芽的增殖受到抑制;在生根阶段,Kan浓度为120 mg/L时生根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亚麻品种范妮器官发生途径的高频再生芽、再生根体系,确定抗生素筛选阈值,为遗传转化改良亚麻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以亚麻品种范妮幼苗下胚轴为外植体,用软件SPSS17.0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在不同激素组合的20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和芽诱导,9种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再生根诱导.用不同浓度抗生素Kan、Hyg确定适于抑制范妮下胚轴切段出愈的阈值.[结果]20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愈伤并直接得到再生芽,以1/2MS+ 0.5 mg/L 6-BA+ 0.9 mg/L KT+ 0.2 mg/L IAA诱导的外植体出芽块数最多,出愈率达(99.7±0.65);,褐化率(0.83±1.44);,出芽块数占总数的(93.2±5.89);,诱导再生根最佳培养基组成为:1/2MS+0.3 mg/L NAA+ 0.05 mg/L IBA.Kan和Hyg适于范妮的筛选阈值为120和40mg/L.[结论]不同基因型的亚麻品种所需的最佳再生体系不同,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确立的范妮高频再生体系,为加快亚麻品质改良的遗传转化和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外源硒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东方蜜和红肉莎白甜瓜最佳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浓度,开展了0、1.0、2.5、5.0、10.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对东方蜜和红肉莎白2个甜瓜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溶液由低到高浓度分别处理2个品种甜瓜后,甜瓜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株高、茎粗、根长、鲜重、干重、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基本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东方蜜甜瓜的最佳浸种浓度为1.0~2.5 mg/L,红肉莎白甜瓜的最佳浸种浓度为2.5~5.0 mg/L。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效率,获得转K88ac-STⅡ-LTA2/LTB基因苜蓿植株,以苜蓿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影响遗传转化的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筛选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下胚轴预培养3 d,菌液浓度为OD6000.5,筛选剂Kan浓度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为30和50 mg/L ,延迟筛选7 d时转化效率最高.对转基因苜蓿进行PCR和PT-PCR检测,初步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转化率达2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