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a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产孢有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全光照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全黑暗条件适合产孢,不封口培养菌丝生长快、产孢多。  相似文献   

2.
以玫烟色棒束孢菌株为试验材料,首先确定菌株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组合,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蔗糖质量分数、蛋白胨质量分数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影响,以明确玫烟色棒束孢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丝生物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5%、蛋白胨质量分数1.5%、培养时间6 d;产孢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4%、蛋白胨质量分数0.5%、培养时间7 d。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与适合产孢的培养条件是不一致的,可以根据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3,(7):728-731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可侵染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其中,烟粉虱2龄若虫对玫烟色棒束孢最敏感,处理7 d后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3.05%;不同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个孢子/mL)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烟粉虱的死亡率从60.60%增加到83.05%,致死中时LT50值从5.86 d减小到4.47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值减小,第7天的LC50值为2.61×104个孢子/mL。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为对象、紫外线为诱变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选取3个较合适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进行正交试验,并以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为指标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均可对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产生影响。其中在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的条件下试验结果最佳,在此诱变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菌落直径为38.08 mm,产孢量1.26×107 cfu·mL-1。综合而言,最适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  相似文献   

5.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2种果树蚜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生测法,以4个浓度供试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梨黄粉蚜和桃粉蚜成蚜,测定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梨黄粉蚜与桃粉蚜的致病力,旨在明确该菌株作为生防资源防治以上2种蚜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梨黄粉蚜、桃粉蚜2种蚜虫死亡率与孢子悬浮液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提高,蚜虫死亡率随之增加,即死亡速度加快,同时2种蚜虫的时间-死亡率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侵染死亡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6。经1.0×108个/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梨黄粉蚜成蚜,LT50为2.55 d,LT90为4.50 d,7 d校正死亡率为97.24%;处理桃粉蚜成蚜,LT50为1.36 d,LT90为2.83 d,7 d校正死亡率为100%。在室内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梨黄粉蚜和桃粉蚜具有较高的致病能力,具有作为防治以上2种蚜虫生防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环境因子对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凹玻片悬滴等方法研究了温度、湿度、光周期、初始pH值、紫外照射、高温胁迫及吐温-80浓度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左右,适温为23~32℃,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低于85%分生孢子不萌发。黑暗促进孢子萌发,光照抑制孢子萌发,但光暗交替时,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升高。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7,用0.05%~1%的吐温-80配制孢子悬浮液。经过48℃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萌发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95%以上,初始pH值为6,全黑暗培养。  相似文献   

7.
玫烟色棒束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应用于害虫防治,其生长发育受多种生态因子影响,对寄主昆虫的致病过程复杂,并涉及多种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实践应用防效不稳定,限制了其应用。菌株改良虽可提高毒力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但仍存在很多待解决或未知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国内外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现状,就其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及致病影响因子、致病过程及机理、菌株改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QH4对烟粉虱和蚜虫的杀虫效果,结果如下:1)玫烟色棒束孢QH4 2.19×107 cfu·mL~(-1)浓度处理瓜蚜120h的死亡率为70.43%,处理金针瘤蚜120h的死亡率为44.93%,处理桃粉蚜120h的死亡率为100%;2)烟粉虱成虫对玫烟色棒束孢较为敏感,处理120h时烟粉虱成虫死亡率为100%;3)田间施用浓度为3.08×107 cfu·mL~(-1)的QH4孢子悬液,烟粉虱成虫10d的死亡率为51.87%,说明田间施用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液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当孢子浓度较高时(>1×107个孢子/mL),小菜蛾第2天便出现死亡高峰,第3天左右试虫基本全部死亡。此外,孢子浓度和温度越高,玫烟色棒束孢的毒力越强,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大于3龄幼虫,这说明玫烟色棒束孢具有防治小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11.
对玫烟色棒束孢QH4的营养物质、温度、pH与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QH4菌株在培养基Czapek上的菌丝生长状况最好,培养基SMA次之,适合孢子产生的营养条件和适合菌丝生长的并不完全一致,产孢量最大的培养基是SMA,而其他4种培养基的产孢量无显著差异;QH4在10~35℃都能够产孢子,低温和高温对其生殖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QH4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存在差异,24L时菌株生长速率最大,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菌落生长减慢且产孢量降低,未经光照处理(24N)的菌落生长最慢且产孢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玫烟色棒束孢急性毒性及致敏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玫烟色棒束孢菌粉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急性经皮I,D50(4h)〉2000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I.C50(2h)〉2000mg·m-1;对试验兔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试验兔皮肤斑贴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致敏率为0%。因此,玫烟色棒束孢的急性经口毒性为微毒性,急性经皮及急性吸入毒性均属低毒性,对实验兔皮肤及眼无刺激性;致敏实验属I级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3.
14.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致病力及其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玫烟色棒束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全基因组10 061个蛋白质序列的基础上,经过SignalP v4.1分析得到1 112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序列;以此为基础用TMHMM v2.0分析得到1 030个跨膜数小于2的蛋白序列;1 030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经过TargetP v 1.1分析得到1 001个定位为S的蛋白序列;最后经过ProtComp v 9.0分析,得到929个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分泌蛋白序列。929个蛋白中包含半胱氨酸含量大于等于6的蛋白序列共495个,其中146个蛋白序列的串联重复序列大于或等于9。共137个蛋白在病原物-寄主互作数据库(Pathogen-host interaction database,PHI)中获得注释,其中91个蛋白为候选效应蛋白。挑取小于300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共筛选到19个候选效应因子。最终从10 061个蛋白序列中筛选得到19个候选致病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106、1×107、1×108mL~(-1),室内喷施法研究其对木虱低龄、高龄若虫与成虫的侵染致死效果;在笼罩条件下研究其在半田间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病力高于高龄若虫。7 d后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高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6×104和5.2×104mL~(-1),对低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104和4.2×104mL~(-1),而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4×105和1.6×105mL~(-1)。在半田间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7×105和1.2×106mL~(-1)。同一孢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致死率室内效果优于半田间。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时间与孢子浓度有关,LT50随着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5~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2~4.4 d;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浓度为1×106~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3~4.9 d。【结论】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柑橘木虱各虫态的死亡率与病原真菌的孢子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的保守区域,根据GenBank中几丁质酶基因的同源性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DNA和RNA分别作为模板扩增玫烟色棒束孢的几丁质酶保守区域。结果表明,DNA扩增的含有3个内含子,RNA扩增的不含内含子;所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几丁质酶18族的典型特征,即1个酶作用活性位点和几丁质结合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索玫烟色棒束孢NBL-Z8的最佳培养条件并测定该菌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侵染力,以期为筛选出对桃蚜具有高毒力的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测定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采用喷雾法测定菌株NBL-Z8对桃蚜的致病力.结果显示,NBL-Z8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虫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f B01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转化效率,进而为该菌株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改良奠定基础,本文研究了不同细胞壁降解酶配比、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时间、p H值和转速等对玫烟色棒束孢If B01原生质体制备以及不同聚乙二醇4000(PEG4000)浓度对原生质体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30 h的菌丝用1%蜗牛酶+2%纤维素酶配比、以0.7 mol/L的Na Cl溶液(p H6.0)为渗透压稳定剂,30℃、100 r/min酶解8 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6.72×106个/m L;此原生质体在40%的PEG4000作用下可获得最高的转化效率,达7.05%。研究表明酶液、酶解温度、时间、p H值、渗透压、稳定剂、转速和PEG4000的浓度等因素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07-1010
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其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烟粉虱成虫体内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都受到明显影响;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在感病前期均有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在接菌48~60 h时酶活力达到最大,然后酶活力开始下降,至84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影响了烟粉虱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