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不同处理组合,研究3因子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从而筛选出促进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的7种最佳组合,分别为温度12℃时,光照强度100~400μmol·m-2·s-1,CO2浓度1000~1200μL·L-1;温度15℃时,光照强度200~600μmol·m-2·s-1,CO2浓度1200~1500μL·L-1;温度20℃时,光照强度400~800μmol·m-2·s-1,CO2浓度1500μL·L-1;温度25℃时,光照强度600~800μmol·m-2·s-1,CO2浓度1500μL·L-1;温度30℃时,光照强度600~1000μmol·m-2·s-1,CO2浓度1500μL·L-1;温度33℃时,光照强度800~1200μmol·m-2·s-1,CO2浓度300μL·L-1;温度35℃时,光照强度800~1200μmol·m-2·s-1,CO2浓度300μL·L-1.根据以上最适合环境因子组合,提出日光温室环境因子调节建议措施如下冬季清晨,温度提高到15℃,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会明显提高;冬季光合适温时,可人工增施CO2浓度至1500μL·L-1来促进黄瓜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冬春季节温度较低,应尽量减少通风,保持较高的CO2浓度来促进黄瓜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温室枣树增产,以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CO_2施肥对温室枣树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预设各隔间的CO_2浓度,且在枣树果实成熟过程中维持在设定值,其中处理T1~T4依次为600,800,1 000,1 200μmol·mol~(-1),对照(CK)为400μmol·mol~(-1)。结果表明: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枣果的总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及产量有显著的增效;整体来看,当施入CO_2浓度为800μmol·mol~(-1)时,效果最佳,其中总糖含量较CK提高70.16%,还原性糖含量提高64.46%,维生素C含量提高55.81%,糖酸比提高25.71%,产量提高27.84%;差异较CK显著(P0.05),但与增施高浓度差异并不显著(P0.05)。因此,CO_2浓度施肥能有效改进温室枣树果实的品质及产量,但增施过多的CO_2并不能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大气CO2浓度控制实验,研究了盆栽大豆在700、500、350μmol·mol-1 CO2浓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CO2浓度的增加,大豆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株高、叶柄长、茎粗、叶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叶面积、株高和茎粗增加比较明显, 700比350μmol·mol-1分别增长19.61%、16.42%和14.28%;500比350μmol·mol-1增长14.76%、9.75和7.35%.高CO2浓度对大豆产量各构成因子的贡献存在差异,对单株粒数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10.4%和17.7%.  相似文献   

5.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施用不同量氮、磷、钾肥和菜籽饼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黄瓜前期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氮肥,后期则是钾肥。对黄瓜产量作用较大的是氮肥,其次是钾肥。第三是菜籽饼,磷肥对黄瓜产量的作用最小。适宜肥料用量为折N150—225kg/hm^2,P2O5 kg/hm^2,K2O150—200kg,hm^2,菜籽饼3750-5000kg/hm^2,黄瓜产量可达112.895—114.870t/hm^2。  相似文献   

6.
CO_2与夜温升高对郑单958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对夏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CO2浓度水平(380、550、750 cm3/m3)与2个夜间增温水平(0、2℃),共6个处理,测定拔节期、抽雄期以及成熟期玉米的株高、叶色值(SPAD)、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及成熟后的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升高,玉米的株高、SPAD值、LAI以及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拔节期,夜温升高,株高、LAI和生物量随之增加;抽雄期和成熟期,夜间增温条件下,这些生长指标则降低。玉米的穗数、穗粒数、百粒质量及实际产量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其在夜间增温条件下则降低。夜间增温2℃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到550 cm3/m3时才可抵消对郑单958生物量和产量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津春五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通过高温处理研究其对温室黄瓜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中午平均40℃~50℃的高温处理4h以上,温室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未施用CO2的常规温度管理下的对照,即使在中午高温处理区的光合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温室黄瓜的"午休"现象与环境中的CO2浓度有关。高温处理主要是使叶片中积累的光合产物—淀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运出,避免了叶绿体因淀粉积累的毒害,高温处理开始会使温室黄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但经过1周左右就能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研究了油松、侧柏、元宝枫和刺槐的苗高、地径、叶生长和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下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比对照的高;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叶生长明显大于对照的,而元宝枫变化不显著;各植物苗木的暗呼吸速率、土壤氮含量都比对照的小;磷含量的变化很小;侧柏的钾含量比对照的降低了56.70%,油松、刺槐和元宝枫的钾含量分别比对照的升高了60.13%、23.32%和0.69%,而幼嫩和成熟叶片中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没有显著规律性,其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中氮量配比"(N,P2O5,K2O比率为190,90,100 kg/hm2)、"高氮量配比"(N,P2O5,K2O比率为210,90,100 kg/hm2)、"低氮量配比"(N,P2O5,K2O比率为170,90,100 kg/hm2)以及"常规配比"(N,P2O5,K2O比率为216,112.5,202.5kg/hm2)4种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饲料稻威优1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配比处理相比,中氮量配比、高氮量配比和低氮量配比处理能显著提高饲料稻功能叶(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功能叶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大气CO2浓度,对大豆生长和产量指标进行实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株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未来高CO2条件下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背景大气CO2浓度350μmol/mol相比,大气CO2浓度为550和750μmol/mol时,大豆株高分别提高15.74%和21.57%,茎粗则增加8.62%和13.79%。大豆比叶重在不同生育期平均提高3.50%和7.25%,大豆鼓粒期叶面积增加7.27%和14.08%,叶绿素含量提高7.10%和11.42%。高CO2浓度对大豆产量各构成因子的贡献存在差异,对单株荚数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6.87%和11.61%,促使产量增加15.19%和29.10%。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黄瓜品种长春密刺和津春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 mmol/L、25mmol/L、50 mmol/L、75 mmol/L、100 mmol/L)NaC l处理对黄瓜幼苗植株生长、叶片萎蔫指数、盐害指数和幼苗存活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两品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功能叶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高浓度(75mmol/L、100 mmol/L)NaC l处理下,两品种叶片的盐害指数和萎蔫指数均升高,幼苗存活率下降,在同等盐胁迫条件下,津春2号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长春密刺,植株受到的伤害更明显,表明津春2号对盐胁迫更敏感,长春密刺耐盐性相对较强。25 mmol/L NaC l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变化不显著,而NaC l浓度继续升高时,生物量急剧下降,表明25 mmol/L是本试验条件下黄瓜盐伤害的参考临界点,而100 mmol/L则达到了黄瓜幼苗生长的极限盐浓度。  相似文献   

12.
黄瓜品种资源商品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用28份黄瓜品种资源,严格按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研究不同的黄瓜品种资源商品性的差异。结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品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黄瓜育种指标,确定了不同类型黄瓜品种资源商品性标准,并以此标准对黄瓜品种资源的商品性进行评价。确定评价华北型黄瓜等级的主要指标为:果实的弯度、果实长度的标准差、单瓜重的标准差、瓜把与瓜长的比值;评价华南型黄瓜等级的主要指标为:果实的弯度、果实长度的标准差、单瓜重的标准差、果实顶部粗与中部粗的比值。确定不同类型黄瓜等级评价标准。不同黄瓜品种商品率、商品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商品率、商品产量较高的材料8份,即Z9(拉迪特)、Z6(C03-74)、Z8(649)、Z27(631)、Z26(C03-75)、Z28(京乐5号)、Z16(C03-77)、Z12(D2002-1),其中Z9(拉迪特)商品性最好,标准瓜率91%,特级和一级瓜占标准瓜99%,公顷产量26 668 kg。  相似文献   

13.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当前秸秆生物反应堆菌种使用较为杂乱的问题,筛选适用于陕西关中地区温室黄瓜种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配套菌种。【方法】选取7种不同来源的菌种,测定不同菌种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的影响,以不放置菌种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7个菌种均能提高温室土壤温度,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提高黄瓜产量,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其中经世明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001、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Z1处理后,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3,3.1,2.4℃,黄瓜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26.8,22.2,25.0cm,单果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4.9,32.9,26.9g,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18.88,10.38,6.07,增产率分别为32.5%,27.1%,21.0%。【结论】在关中地区黄瓜日光温室栽培中,世明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001综合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黄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适合延安地区温室黄瓜种植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方法】选取延安地区最常用的行间内置式、行下内置式、外置式和外置式+行间内置式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分别测定其对日光温室内CO2体积分数、室内气温、地温及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的影响,以不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4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均能增加温室内CO2体积分数,提高室温和地温,改善农艺性状,提高黄瓜产量。其中,外置式+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在提高温室内CO2体积分数(09:00和11:30)及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和缩短收获时间方面表现最为明显,温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60.0%(09:00)、170.8%(11:30),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分别提高了13.8cm,1.1mm和34.6%,收获时间缩短了6d;该技术在提高室温、黄瓜根部10cm地温及降低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室温、黄瓜根部10cm地温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9和2.9℃,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4和1.7。【结论】在延安地区黄瓜日光温室栽培中,外置式+行间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综合表现最为突出,可以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表油菜素内酯对黄瓜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瓜(CucumissativusL.)为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黄瓜经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简称epiBR)处理后对 ̄(14)CO_2同化,HPO吸收转运和K ̄+吸收速率的影响,并观察比较了epiBR处理后叶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0 ̄(-4)mg/LepiBR处理后,可明显促进黄瓜幼苗新根的发生,使叶片栅栏细胞变大,层数增加,淀粉粒积累增加,有利于HPO养分的吸收和转运,增加 ̄(14)CO_2同化及其同化物向库中转运,提高K ̄+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根结线虫对内源茉莉酸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结线虫后16 h,黄瓜叶片中的茉莉酸含量急剧上升,上升幅度为对照的8.2倍;水杨酸含量也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并在侵染后24 h达到对照的5.02倍.田间试验表明, 50 mg·L-1茉莉酸甲酯和50 mg·L-1水杨酸混合溶液处理,能有效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并使黄瓜产量增加27.85%.  相似文献   

17.
以榆黄菇和黄瓜为试材,研究了二者间作对黄瓜生长和产量以及温室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菜间作模式下,黄瓜的生长和产量优于单作模式,间作温室内的温度和CO2浓度均高于单作温室,榆黄菇发育过程中释放的CO2有利于黄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耐盐性较弱的黄瓜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外源精胺(Spm)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5.0 mmol/L NaCl明显抑制了黄瓜幼苗生长,降低了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0.3 mmol/L外源Spm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猝灭系数(qP)(P<0.05)。表明,外源Spm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9.
黄瓜花药培养中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津春3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cv Jinchun 3)花药为外植体材料,调查了适于其培养的花药发育时期与外部形态的关系,研究了预处理方式、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以及添加植物生长物质2,4-D、NAA、BAP和KT对黄瓜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津春3号花药最佳培养时期单核中后期的取材标准是花蕾长度为0.6 ̄1.8cm,花药0.2 ̄0.3cm,瓣萼等长或者瓣稍长,花瓣淡绿,花药浅绿至白绿;2,4-D是影响黄瓜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其最适浓度为2 ̄4mg.L-1;基本培养基类型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影响显著,以N6培养基适应性最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黄瓜基因的功能,本文构建了黄瓜T-DNA插入突变体库。[方法]以黄瓜栽培品种‘长春密刺’子叶节为转化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T-DNA插入突变载体pROK2后转化黄瓜;通过筛选压力梯度试验,确定遗传转化体系最适合的卡那霉素(Kan)筛选浓度;使用PCR检测和斑点杂交方法鉴定T0和T1代转化植株;以‘长春密刺’植株为对照,统计T1代植株表型。[结果]确定100 mg·L-1为最适合的Kan抗性芽筛选浓度。T0代植株PCR检测结果初步证明,pROK2成功整合到14S1和14S2两个T0代株系基因组中。14S1自交后获得55个T1代单株,对其进行PCR检测,发现其中12个单株均扩增出了35S和NPT-Ⅱ片段。以Dig标记的35S和NPT-Ⅱ为探针,对这12个单株及随机从剩余T1代中选取的11个单株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得到了2个含有35S和NPT-Ⅱ杂交信号的单株:14S1-27和14S1-34。性状调查统计显示:T1代植株在生长各阶段相对于野生型无明显突变表型。[结论]pROK2重组质粒成功整合到了14S1株系的基因组中。对14S1自交后代的PCR检测和斑点杂交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14S1为转化植株,确定14S1为插入突变体。结合T-DNA插入位点鉴定技术可进一步开展相关基因分离及功能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